矿物质—钙
矿物质是指人体必需的矿物质营养素,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膳食摄入,用量少但生理作用很大,缺乏就会有相应的症状。
矿物质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每日需要在100mg以上,包括钙、镁、钾、钠、氯、硫等 微量元素:铁、铜、锌、锰、硒等
虽然矿物质在人体内的总量不及体重的5%,也不能提供能量,可是它们在体内不能自行合成,必须由外界环境供给,并且在人体组织的生理作用中发挥重要的功能。
如钙、磷、镁等是组成骨骼、牙齿的重要成分,若缺乏钙、镁、磷、锰、铜,可能引起骨骼或牙齿不坚固。
如为多种酶的活化剂、辅因子或组成成份:钙是凝血酶的活化剂、锌是-多种酶的组成成份。
钙,是矿物质中的重要元素,也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一种无机盐,它约占人体重量的1.5%~2.0%,其中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之中。另外,1%的钙大多数呈离子状态存在于软组织和血液中。
骨骼的构成包括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有机质包括胶原蛋白等,无机质包括钙、镁、锌、铜、锰、硅、氟等矿物质。其中,钙质约占骨骼的65%-70%,是骨的主要成分。
因此,每天必须补充足够量的钙,而且补钙是伴随我们一生的。
骨质疏松年轻化 一般而言,骨质疏松多见于65岁以上的老人,但是,这并不是说年轻人不会发生骨质疏松。
其实,骨质疏松的发生主要是取决于骨量的状态,不一定只发生在老年期。如果年轻时期没有足够的骨量,也会发生骨质疏松!数据显示,当下的骨质疏松的人群亦开始呈现年轻化趋势,这和年轻人的工作、饮食与生活习惯改变有密切关系。
骨质增长高峰期 儿童青少年期是骨骼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孩子长身高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一旦错过,我们再怎么补充营养都不行了。所以,保证孩子的钙营养对他一生的身高尤其重要。中国儿童每天需要800毫克的钙,但实际的平均补钙量低于400毫克。这个时期的家长要特别注意给孩子补钙。
钙的储藏期 钙的储藏期在22-35岁。从22岁开始,骨骼虽然不会继续生长,但是骨头会储存更多的钙质强健骨骼,直到35岁左右形成骨峰值,也就是存到一生中最多的骨质。这个阶段存钙就像存钱,中年的时候钱存得够多,老年的时候才够用,中年存得少,老年的骨质疏松就来得早。
钙的流失期 从35岁开始,骨骼中的钙大约以每年1%的速度在流失。如果一个人活到70岁,他的骨质流失将达到35%,这也意味着他那时的骨骼重量只有年轻时的65%。骨骼是支撑起我们身体体重的支柱,当中老年人体重增加时,骨质却疏松了,所以经常会腰酸背疼、弯腰驼背。所以中老年人需要注意多补钙。
此外,我们知道在45-60岁的女性一般处于更年期,女性体内雌激素急剧下降,导致钙的流失速度加快。于是,失眠、神经质、多疑等缺钙症状接踵而至。所以,中年女性也需要重视钙的补充。
另外,女性对钙还有特别要求 1、与卵巢活动有关:月经期前一周,血钙降低神经张,易怒。月经周期:血钙更低,子宫收缩疼痛。停经期:因卵巢荷尔蒙停止分泌,钙易大量流失。 2、经痛:周期后至下次周期前如果每日服1800mg钙,则下次周期应该会改善,仍会痛,则可能有子宫肌瘤,最好详细检查。

对于孩子发育,孕期这两个关键时期的补钙也有特别要求 在儿童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颅骨,脊柱的发育都和充足的钙质有关。
对于怀孕的妈妈来说,从备孕到怀孕,生产,母乳喂养这整整两到三年的时间里,钙的摄入量也是要比平常的人要多。 不同时期的补钙量是有参考值的,儿童时期到青少年阶段的都是对钙需求很大的。
据人体骨质增长的规律,儿童-青少年时期是骨骼发育的高峰期,也是孩子长身高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家长应该注意及时为孩子补充充足的钙、镁等矿物质和均衡全面的膳食结构,如果这个时期儿童体内的基础营养缺口太大,将会影响儿童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钙被人体吸收和利用,还需要有其他的营养条件,这是营养素协同合作的一个过程。所以不要单独地补充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