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乡》

看到《我和我的家乡》这部电影的票房很好,于是忙不迭的买了票去看。进得放映厅,已经有一半的上座率了。老年中年青年都有,座位并没有按照通常的规定隔开,好在疫情已经远去,也就无所谓了。不过口罩还是要戴的,为的是心里踏实。坐下来环顾四周,又想到了这个电影高票房的原因,票房是人们观影后的结果,通常人们掏钱的动机是亲友间的互相忽悠,疫情期间当然不能口口相传了,但是上网却是必须的,有了网上的联番轰炸,即便是半信半疑,也挡不住咱们的报复性观影。于是才有了这个13亿。其中包括我的59.9元。
这部影片是由五个短片组成。这种在一个主题下互相独立又互有联系的电影形式,近年来逐步成为一种时尚。看过的影片有《蛮荒故事》、《通天塔》、《五到九》、《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等,国内有冯小刚的《甲方乙方》。整个看过来,感觉这种形式,虽然做不到场面庞大辉煌磅礴,仅仅是描述一些凡人小事,不过只要编导有心,认真去想去拍,制作精良,也会是内涵丰富的好片子,让观众得到美的享受,并在观影后去思考。比如我看的上一部影片《我和我的祖国》,也是主旋律,也是凡人小事,却稍许有了些感受和激动。
第一个短片的名字叫《北京好人》。在主旋律的包装下展现了世间百态的小故事。张北京为自己的表舅治病,演出了一场骗医保的闹剧,结果弄巧成拙,最后是大团圆收尾。描述的是北京,其实家乡在衡水。其中很精彩的地方有几个,一个是医生和表舅的对话:“还五杠七呢,你直接说是衡水人不就得了。”原来医生也是衡水人。就差两位泪汪汪的端起一杯老白干了。再有就是表舅被等待治病的俩警察叫住:“回来回来!”表舅本来心里就发虚,在赫赫的官威下更是不知所措,后来才明白警察是提醒他丢在椅子上的包。以耀武扬威的态度做好事,令人太费琢磨。这也算是国人们跪久了不会站的原因之一吧。再一个就是张北京在酒馆里高歌穿林海,本色的嘶吼令人激动不已,欢乐的笑声后有着难言的酸楚。葛大爷老则老矣,风格依旧。看到结尾处很感慨,医保卡的功能终于从“辩伪”演化为“识真”了。比起那些巍峨耸立的政绩工程,这是实实在在的社会进步。仔细想想,咱们的国家咱们的民族不就是这样虽然缓慢却是从容不迫坚韧不拔的向着文明的高处攀登着吗?
从第二个短片到最后,老头精力不济,有点要睡着了的节奏。恍惚间,还能感受到外星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王宝强玩深沉;范伟的老年痴呆;镜头刻意对准的小女孩脚上的水晶鞋;闫妮和苗阜的陕西话;沈腾的气管炎小品等等。总之,深深的卷入到了明星大会的第二阶段:分组讨论。
影片整个的格调,是“厉害了”。做为文宣,表现这样的意念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也是很必要的。然而我却从这样的语境中看到了几点:1、我非常希望“厉害了”;2、我知道自己还不太厉害;3、我非常担心别人说自己不厉害。
“厉害了”当然是我们所有人的希望。但是这种愿望不光是靠嘴说,也不是表面上的光鲜,更重要的是出力气埋头苦干。只想着造飞碟装鸭子搞旅游并不能增加财富。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旅游点开杂货铺的,也不是每个人都去瑞士养老的。要像影片中表舅那样一件一件的送快递,乔树林那样苦干治沙,范伟那样在漏雨的教室中教课,这才是我们民族的魂。
我们现在还不太厉害。这需要我们明白什么才是真的厉害。想过上好日子自然是不错的,但这绝不是人们唯一的追求。如果大学里只是大楼没有大师,如果人们只盯着金钱忘记了责任,如果自由成了无视旁人的借口,如果虚假的文明在遮掩着无数的丑恶,谁能说,我厉害了?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西方的生活并不是“厉害”的标杆,不忘初心,物质丰富,人生仍然要不断的启蒙,去接受真正的文明,这才是我们一代人的使命。乡路上的滚蛋只是空想家的游戏,莫把假飞碟当成外星人,旁边的天眼才是真正的厉害。
我们现在如果真的有自信,就不用整天担心别人的评价,更何况这些评价中,有真心的赞美,也有虚假的诱惑,更有恶意的诽谤。俗话说:听蝲蝲蛄叫还不种庄稼了?我们努力苦干巧干加蛮干,也曾做了许多真事实事加傻事,可我们始终在慢慢前行着。自己做好了,管他别人怎样说。更不用别人说一句,咱们就面红耳赤的怼回去好几句。老子就这样了,你怎么着吧。我们看到在影片中,闫妮的沉稳远胜于邓超的张扬。这才是真正的自信。
影片中拍摄的景色非常美,醉人的美。除了众多明星的登场稍稍有些煞风景。毕竟我们的关注点是内容是家乡,而不是明星。影片少一点浮躁,多一点地气就完美了。要是看热闹,就去春晚好了。唯一有些着急的是:黄渤的异地恋后来怎么样了?
本人评分: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