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勒斯四部曲
对于这套书,我总共大概花了两个月读完了,若是排去没有读书的天数,准确天数算应该是两个星期。前两本是断断续续的读完的,后两本是在自我强迫下,抱着想知道结局的强大欲望一口气读完的。读完后,还是一如既往的虚无感,书的结局没有给我太多的意外,我更喜欢悲剧的表现形式,因为它更能使人回味和思考。然而我认为小说的结尾并非悲剧,两位女性放下了一切,各自过上了想要的生活,埃莱娜继续写作,莉拉重获自由。 首先,我认为书中大部分是真实发生的故事,因为它描写的太过细腻。我喜欢莉拉,但不怎么喜欢这本书,因为它过于真实及夸张的揭示了人性中的恶,行为和话语充满矛盾,一句话就能使自己的所有错行得到宽恕。但整个阅读过程还算是一段完全沉入其中的快乐体验。 整套书是两位女性各自努力,攀比并互相影响的生活史,从更深层次来说,是生活在底层的女性进行阶层跨越的独立奋斗史,过程中充斥着欲望,低俗和肮脏。贫穷是原罪,对于那个充满暴力的小城,她们深陷、逃离、回归,最后又一无所有的离开。即使埃莱娜的阶层跨越是成功的实践,她的后代不再生活在大都市,过着优越生活,但她最终结局无不透露着空虚,寂寞,单一,身边再无所爱之人。读书识字,获得成就感动满足快乐,继续读书,升级,工作,结婚……埃莱娜的身上能看到我们很多人的影子,赚钱、攀比、向上爬……而莉拉是对所有规则具有极大破坏性的女孩到女人。 读书总需要一个目的驱动继续阅读并能够忽视、容忍无聊的情节。莉拉的人格魅力便是支撑我看完四本的原动力。她有着巨大力量,拥有超强的决断力,我和埃莱娜一样,渴望看到莉拉的评价和态度,似乎她的观点就是真理,是唯一标准。这是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因为她个性鲜明,含有人性的多面性,仿佛一个活生生的人站在读者面前,让人为其着迷,羡慕,感慨。书中所有人物皆是自私的,在不损害自我利益的基础上奉献出一点东西,莉拉是相对不自私的,她会帮助幼时的同伴,救助自己的亲人,解救朋友,帮助爱人,这和她身上的攻于心计,自私,聪明的大众评价不合。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的爱情是自私,是能使你摧毁现有一切的冲动,是让你沉醉其中忽视一切的性交,是多年后回头看自己感到愤懑的愚蠢。书中的爱最初也许有时是纯粹的欣赏,乐于与其交谈,想要拥有对方,或是喜欢与他在一起的自己,但最后都以婚姻为表现形式,以性为情感纽带。爱会逝去,性不会。 我看到的亲情是,它只是亲情。你以为亲情是牢固的,其实不是,亲人之间也会有嫉妒,会有利益,会有誓死不相见。但他们的印记会永远刻印在你的骨子里无法抹去。人只有在知道自己即将离开时,才会放下所有自尊,坦露心迹。大人会逐渐老去,你会成为大人,老去的大人会成为小孩,你会是他们的唯一依靠。 我看到的友情是建立在利益之上又超出于利益的感情,它会在有需求时主动亲近你,也会在无利益获得时主动帮助你。它是不需要解释的情感,是比亲情更加亲密的关系。 所有情都一样,都是一种互相陪伴,互相支撑的力量,在力量的下面,也会隐藏着许多羞于摆在台面,只有自己知晓的事情。它们需要适时维护,适时放弃,然后最终留下的也只会是你自己。 你曾努力想获得的东西,拼尽所有想要的东西,却可以因为某些人,某些事轻而易举的亲手销毁。渴望自己没有的一切,在获得后,又可以亲手将其打破,跑回起点,开始另一种生活。人的欲望无穷尽,人有多脆弱,便有多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