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金色的华年——读吴言聪《匆匆拾年》

给我,一段金色的华年
让我用美丽和浪漫把它填满
给我,一朵洁白无瑕的梦境
让我用诗笔和画笔充盈曼妙的曲线
给我,你所有的担心你所有的不安
我将赋予我所有的笑泪
给我,你的美丽你的热情你的憧憬你难以自抑的一切吧
你将在我的诗歌中永生
(《女神》P177)
吴言聪在其《女神》一诗中如此呐喊着。要说《匆匆拾年》写了些什么?这一段诗行无疑是最为贴切的概括。
我很久未读诗,也未写诗了,尤其是现代诗。不过这次却不得不读,也不得不用我浅薄的欣赏力和拙劣的语言写点读后感想。这本《匆匆拾年》不仅是大学好友的处女作,记录了他“一段金色的华年”,也带给我许多青春回忆。
吴言聪自号马尾巴,是我大学时最亲密的诗友之一,他真挚、浪漫并且才情富足,不论旧体诗还是现代诗,都能信手拈来。其作品清新简约,或深沉婉转,或气势磅礴,给人一种别样的感染力。还记得他从敦煌旅行归来,写了一首长诗,心情兴奋地跟我们分享。那恢弘的布局,洋洋洒洒的语言,较之当代一些名作家,大约也不会差的。
回到正题,本书收录的诗歌,大多是情诗,小部分可以隐约地概括名之为“成长诗”,所表达的是思想成长过程中的感情与领悟。我们经历了差不多的过程,所谓情同此心,心同此理,读着这些诗作,恍若自己回到了大学时代。书中佳作颇多,妙句不少,难以详述。下面只能略述所得。
诗贵于诚。《毛诗大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是心灵的语言,表达纯真的内心,要言之有物,乃得为诚。若是言之无误,空有腔调、辞藻,只是文字艺术,而不是诗。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杨万里曾说:“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袁枚对此深表认同,他说:“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三百篇》半是劳人思妇率意言情之事;谁为之格,谁为之律?而今之谈格调者,能出其范围否?”古人之告诫可谓肯切。吴言聪的诗往往自抒胸臆,语句中饱含情意。且看如下诗行:
你飘然而来,于是我的天空笼了一层橘红色的薄雾
明媚的阳光,穿过花林的叶隙,洒在我明静的脸上,多么安详
青草丛中,虫儿发出轻盈的欢唱,多么悠扬
满湖的碧水漫溢着醇酒的芳香,映出我迷醉的脸庞
我没有表白,却痴爱了
你倏然而逝,于是我的大地铺了一层惨白的冰霜
抑郁的月光如银河之水,徐徐摇落,在我身上
朦胧了我的眼睛,打湿了我的心房
虫儿也沉默了。满湖的绿波怅然胶着
再流不动,一丝一毫
月光之下,夜幕之中,平湖之上
一张年轻的脸庞,写满了沧桑
我没有恋爱,却失恋了
(《傻小子和小女孩》P29—31)
作者用朴素的语言,却把一个青年那一颗火热的颤动的心描绘得多么生动!我相信,读者们只要一读到这里,难免激起内心的震颤,或者想起记忆里某个宝贵的片段。又如
亲爱的姑娘,我很害怕
我怕你见到我为你写几首诗就把我误认为诗人
我怕你见到我为你画几幅画就把我误认为画家
我什么也不是,除了你眼中的我的样子
什么也不愿是,除了你口中的我的名字
那些外在的事功本来就是为了你而摆弄
不管怎样,我都将在灵魂的深处为你保留一份
未经任何分化的生命的全能
保留一份
任你调遣的无限的可能
如果你觉得诗人轻浮我就不再写诗
如果你觉得画家放纵我就不再作画
只要你和我在一起
我的唯一
那些事情本来就是为你而努力
也就当然可以为你而舍弃
(《我的疑惑》P49—50)
诗的语言简白却真挚,既表达了自己内心患得患失的害怕,又表达了为美好爱情放下一切勇气与决心。又如:
你,迟到了;你,终于到了
(《2013年8月13日》P201)
简单的两句话,却蕴含着百般滋味,胜过千言万语,海誓山盟。这首诗既表达了对爱情的热切期盼,又表达了收获的极度喜悦。在见到爱人的那一刻,一切的盼望,一切的等待,一切的焦急,都化作了无言的轻松和愉快。又如:
幸福者多是沉默的
一段感情
已不需海誓山盟去证明
而我是幸福的不幸者
风花雪月已经沦陷
柴米油盐尚未齐全
偶尔在夜深人静的窗前
看月光下她熟睡的脸
再看同样在看着她的窗外的月亮
于是开始失眠
窗外的月亮是永恒的冰凉的月亮
身边的睡熟的姑娘有着圆圆的傻傻的娃娃的脸
(《岁月带来的领悟》P245—246)
诗中既有从风花雪月转入柴米油盐的自我调侃,也有对家庭温馨的安舒满足。当诗人默默看着爱人熟睡的脸庞,他简短的诗句里包含着多少幸福的辉光。
这些作品源于作者生活中的自然情感,或热切或平淡,或焦灼或惊欢,总是触动读者心中的情弦。吴言聪的诗无疑是诚挚的。
诗贵天然。所谓天然,并非天生自然,而是技艺高处,不见雕琢之迹,古人所谓巧夺天工、鬼斧神功是也。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十七回描写贾府诸人为大观园各处题额时就借贾宝玉之口提到过“天然”。众人所谓“天之自然而有,非人力之所成”的物象,只是“天然”第一层意思。贾宝玉于是借着稻香村的景致说了一段见地,指出“天然图画”的意境来,引得贾政一声呵斥。大凡文学、艺术,出于人的造作,却能摆脱匠气,浑然天成,是第二层次的“天然”。
吴言聪总是用其特有的清丽跳脱的语言,写成不拘一格的诗行,带给人一种起送明快的阅读体验。他不为格律、修辞和声律所束缚,反而用最口语化的表达来呈现他的诗思。如下列数首:
东风始倦花始残,落红点点不忍观
采撷一片铺书里,留得倩影在心间
(《2010年3月23日》P46)
料峭春寒风雨后,残花几朵立枝头
昔日蜂蝶今何处,不知明日仍至否(其一)
料峭春寒风雨后,残红委地再难收
独倚高柳久久立,风卷千万盈满头(其二)
(《2010年3月24日》P46)
窗外雨潺潺 淅沥两三天
卿卿又入梦 始觉卿未远
相与沐晚风 相与闹旅馆
忽然梦醒后 秋雨仍缱绻
(《晨起记梦》P211)
低头公务沉,抬头又一春
沧桑心如旧,纷纭花常新
晴翠沁荧屏,清芬恼人心
子期今何处,谁与访花神
(《2014年3月6日》P241)
山明气清爽,山花撞车窗
山路蜿蜿蜒,山涧鸣绿浪
山果出斜树,山谷点牛羊
山山晴翠满,处处山草香
造化美如斯,无心细欣赏
一阵出神后,营地已渺茫
(《山路口占》P265)
作者总是用简明如口语的文字叙写所见、所闻、所感,读之即懂,又觉得天然成趣。前三首绝句中第三句转的贴切,第四句收的飘逸,却把作者心中情思悄然衬出。细心体味,方知诗中“天然”之妙。后三首五言诗同样如此,总是从不经意处着手,轻描淡写,至末笔锋一转,犹如出门转巷、柳暗花明,自然引出心中念想,不着痕迹。所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是也。又如下面一组组诗:
采莲曲
一
薄雾明光柱,初阳辞晨星
湖面水花点点点,叶底黄莺声声声
南岸唱渔翁
二
万顷湖面烁莲花,红装照水白日斜。
画舟破绿载歌曲,舟中美人是谁家?
三
竹篙慢动渌水分,鱼逐倩影白萍和
剪下莲花一朵朵,剥出莲子一颗颗
四
红装照水日炎炎,淋漓香汗落鬓间
荷茎柔韧剪不断,撷出新藕一连连
五
高举荷花插发中,轻扬素手理鬓容
回眸转身照水面,悠悠小舟失平衡
六
长空斜阳明孤雁,残影飘摇绿水间
为何闻声忽昂首,目送飞鸿逝远山?
七
斜阳俯照波万顷,采莲少倦把舟停
碧水忽翻赤鳞鲤,为谁祈祷莲舟中?
八
白莲点点满画船,红莲朵朵缀其间
天水为庐荷为帐,雏莲为衾小酣眠
九
粼粼湖面荷风起,吹落白莲画船边
小舟飘入深浦去,竹篙一支映蓝天
十
清歌不闻声已倦,倩影不见莲叶多
红日渐斜疑回转,渔翁唤女女又和
十 一
采莲小女在哪边,密叶平湖连青山
荷动水分忽相见,四目相对两红颜
十 二
莲女问客来哪边,笑指青山不答言
回首柳下舟停处,复指荷外南岸边
十 三
莲女行船向南岸,白鹭惊起莲叶间
一声叹息长发落,红巾挂在绿柳前
十 四
白云眉下是碧水,绿柳臂外是青山
画船飘入斜阳去,倩影摇曳浅水边
十 五
斜阳点点透碧伞,红莲朵朵举云间
此时此地是何岸? 飘摇上下水接天
十 六
江南夏夜晚景美,言聪顺水棹歌回
烘云遮月独不见,轻舟一叶满星辉
作者采用组诗的形式,以山水册页或蒙太奇式的手法,逐一描写船女采莲的不同场境。写景如在目前,用于清新自然,可谓佳作。每一首单独摘出,都是意趣天然的诗中小品,各首组合起来更是相映成趣,令读者恍若坠入百亩塘中,心目循莲女左右,随之俯仰顾盼,为之慌忙怅惘。所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是也。
吴言聪的诗很少见到雕琢的痕迹,或清新淡雅,或天真烂漫,或婉转多姿,都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用他的诗来说,“芙蓉出水清景美,月照青松意境空。我亦爱荷爱青松,不知古人许多情(《蜗居》P59)”,深得天然三味。他的诗无疑是天然的。
吴言聪的诗大多构思颇巧,造语天然,情韵相生,别有风味。其诗比较符合随园、瓯北所谓“以为诗写性情,惟吾所适”,“平心论之,诗本性情,当以性情为主”的旨趣。
吴言聪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写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上文所论,不过略举一隅。读者若是喜欢,自然是将诗集取来详读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