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两块钱网络上如火如荼的两性对立
个人观点:两性对立源于婚姻法的失败。
每个国家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因此女性在不同国家,也有着不同的角色定位。一般情况下,社会对女性的角色定位,与婚姻法、继承法等民事法律关系上,有一定相对应的关系。如果这些关系是平衡的,那么两性关系相对来说,不会有太过激烈的冲突。
但为什么我国现在网络上的性别对立会愈演愈烈呢?
以下纯属个人观点,随便聊两块钱。
有句话是对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说到底,这都是钱的问题。
时至今日,普世观点对女性的要求,仍以家庭为主。能否照顾好家庭,是对女性的主要考核标准,女性的社会评价,与她在家庭中的作用密切相关。而对于女性在职场的表现,相对而言,并非是决定性或主要的评价标准。
那么,如果我国的婚姻继承等法律法规,在对于配偶财产的继承,对于共同财产的认定中,作出偏向于女性的规定,以减轻女性的生存压力,在女性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女性的社会角色就自然而然偏向照顾家庭,完成女性的社会分工。这在我看来,是健康的。
或者撇开性别来说,一个家庭中,总需要有个人主要负责赚钱,另一个人主要负责柴米油盐照顾家庭。这也属于社会分工。而因为照顾家庭的那一方天然地处于经济劣势的地位,需要在婚姻关系中,额外给与一定经济上的保护。从而解除照顾家庭这一方的焦虑情绪。这是更有利于家庭的稳定的。
但是,在我国现有的婚姻法和继承法体系下,谁掌握了资源,谁拥有家庭经济的主动权,就能够在支配财产上获得主动地位。如果发生离异等变化,也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如果配偶善良,至少能够保证婚后财产的共有,但如果配偶不善良,另一方甚至连财产的线索都找不到,毕竟我国的法律体系下,法院在民事案件中,不主动调查。而如果要查询一个公民名下的银行、股票等账户存款,需要提供相对应的银行账户信息,法院不主动根据身份证信息调查账户或其他不动产登记信息。在这种法律环境中,放弃经济自主权是一个巨大的风险。
君子协议是不牢靠且无保障的,最靠不住的就是道德。所以,放弃了经济自主权的一方永远都在焦虑当中。又因为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家庭的义务主要是落在女性的身上,所以女性的焦虑感尤其严重。吝啬于对家庭的付出,就意味着无法迎合社会主流的评价标准,而人是需要被认同和认可的。专注于对家庭付出,又必然会影响到精力分配,对工作的专注和发展。很少有人能做到兼顾家庭与事业,势必有所偏向。一旦处于经济的劣势,就失去了抗击风险的能力。于是女性们的焦虑情绪越来越严重。
这在我看来,才是网络上两性对立情绪高涨的主要原因。
能解决么?能。事实上,以前的婚姻法无论婚前婚后,一律将财产视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后来修改为婚姻关系到达一定期限后,婚前婚后财产一律共有。这类的约定,就能够一定程度上消除女性的顾虑。但后来为什么修改呢?因为有人利用这些法律规定,通过婚姻诈骗的方式,分取财产。
但婚姻法修改之后,不仅没能够让婚姻更加稳定,这几年反而让两性对立情绪愈演愈烈。其实说明了一点问题。婚姻法的修改,尤其是对于共同财产分割的修改,是彻底失败的。这个世界上,永远都会有钻法律漏洞的人,任何情况下,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部法律,都无法做到绝对公平和尽善尽美。但法律要照顾的是大多数人,而非个例。眼下许多例子,都昭示着婚姻法的巨大失败。
为什么现在父母都忙于工作,无法照顾孩子?为什么现在人的家庭意识如此淡薄?也许我的观点是片面甚至偏激的,但家庭这个小单位的不稳定,是很多问题的根源,而造成家庭小单位不稳定的本质原因,在于个人对于生存的焦虑。人都是自私的,在 自己生存尚不能保障的前提下,谁也不会选择为其他人付出。这是现实。
两性对立,与其说是女权意识的觉醒,不如说是,女性无法获得足够的保护,因此拒绝迎合社会主流意识。说到底,是婚姻法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