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荷间谈情说爱的豆娘
几场秋雨下过,再也看不到青亭。 曾经栖过青亭的荷梗蒲尖,空空如也,冷寂的样子。 但是还有豆娘。 豆娘在残荷的枯枝败叶间静静地飞。它们的飞行本领甚至比青亭还略胜一筹,姿态从容,进退自如。前飞自是不消说得,横飞,侧飞,斜飞,悬停,哪一项科目都比青亭做得好。人造飞行器如果能像它们那样,便算做到了极致,堪称完美。 豆娘细小,不会有人留意它在草间的飞行之美。除了我。 塘畔飖飏桂花风,它们飞在香风里。 荷塘渐渐被晨光映亮,我看到有一对豆娘正在荷梗上交尾。 离我两米多。因它俩过于纤弱,仿佛隔着一二十米,能够被我发现实属不易。 说虫子是交尾,其实就是谈情说爱:世间正在发生一桩小小情事,微不足道。但对它俩而言却是天大的事。 我看到它俩时,它们其实还没有交上尾,但已经达成默契,一只已将尾端妥妥吸在另一只的脖子上,将它拎在空中。它们上雄下雌,还是下雄上雌,我不知道,不敢妄断。我只顾拍照片。拍完了准备走人,忽然发现上面那只凌风振翅,借那力量努力弯起尾巴将下面那只提举起来。下面的也振翅配合。豆娘体轻,但毕竟是凭空提举,对方分量与自己体重相等,所以十分吃力,提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终于力竭,不提了,歇在那里。我似乎都能听到它的喘息之声。桂香浸漫,秋气蒸腾,我出汗了。愣在那儿看它俩,忘了时间。它们缓过劲来,又开始新一轮提举,上面那只将下面的尽量举高,下面那只则弯起尾巴努力去与上面那只身体的某处相接。过程很长,接妥只在一瞬,终于完成交尾,安静下来。 仔细看,并不是尾对尾。上面那只仍将尾巴吸着下面那只的脖子,很像是站在它的背上。下面那只的尾巴弯起来与对方身体与尾巴之间的某一点连通,位置大致在身体中段。我感觉下面的可能是雄性。但考虑到豆娘是用尾巴点水产卵,它又极可能是豆娘妈妈。究竟怎样,研究虫子的专家那里一定有解剖学答案。 不过,我一直好奇两只豆娘是怎样粘在一起的,这一次终于拍到了它们粘连的全过程。 其间有另一只豆娘撞过来干扰它俩。它俩同时振翅驱赶,它只得无趣地飞开。 看够了,离开,去过早。看看时已近午,直接吃了中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