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H的13封信:我不知道,世界太复杂了,但它值得我去探索
最近遛弯的时候我会想想最近的发生的是事情,我三天内断断续续想了关于李哥的事情。这件事情并没有给我造成多大的情绪上的波动,其实还是挺无所谓的,删了就删了也没什么,但让我在意的是这件事的处理方式不太妥当,不妥当之处大抵是和我自身的行为进行对比,其实这个也没有什么可比性倒是真的。每个人都有他自己对人和事物的处理方式,所以正是这样才导致了世界的多样性,但我更倾向于用一种不会留下“后患”或者不会让自己心里留下“疙瘩”的方式,总而言之是让分开的明明白白、爽快。于是经过这件事我想的几个点是沟通和自尊心。
按照你们的说法来看,我说话比较“直”。直接的方式是表明一种态度和想法,我不太愿意拐弯抹角的方式,从能量的角度来看,这样真是太消耗了。表不达意,词不达心。日常生活又不是什么诗词歌赋,讲句话还要把自己的想法反转、嵌套、象征个什么别人才理解。讥讽、嘲弄和嫖人,所以每次在她用在我看来很不友好的方式嫖我的时候,我的反击方式就是用同样嘲弄的话语“回击”。关于我“回击”的这点一开始其实我并没有注意到,只是在后来发现我怎么和别人说话的时候不会有这种状态,相反当我和她说话的时候就会特别嘲讽,有一种“既然你这样和我说话,好的,那我就用你对我的方式回击你。”
这两天我一直在考虑自尊心这件事情,我们说一件事情总会说要适度,一旦超出那个范围就会导致反方向的变化,过度自尊心带来的压力和显性的行为让事情变得难办。我用两年的时间让自己变得不敏感,也在日记本里告诉自己要去打开那扇未知的门,他人的看法其实大多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看法,自己舒适,让他人适当舒适就好,别人哪有时间在乎你今天的衣服是不是合体,显得腿长不长,或是瘦呢,他们都在在乎自己。经过这么多年的“人间观察”发现,评价可以帮助我们去观察自己的言行,它是外部反馈。评价一件事的好坏是件特别容易的事情,与自己想法相符的就是好的,不相符的就是不好的;合乎认知的就是好的,又或者符合大多数人的就是好的。主观之所以主观就意味着主观代表个人,因此个人意见选择性听听也无妨。
问题之所以能成为问题,是因为自己能够注意到这个事情它是个问题,然后觉得有必要去正视它,不然所谓的问题不过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
我并不是个多擅长沟通的人,相反我还是个特别“夹生”、看起来冷漠的人。不擅长主动出击的我丢失掉很多机会,例如多次可以和我喜欢的老师交流想法和问题的机会、多次差点经历“分手”的事情。从我的世界里走出来并不是件对我来说容易的事情,虽然我也见识过不少“世界”不过大多是有人带着我所以也并不是独立的状态。不过我想走出去的想法在最近异常强烈。
从今天写信的状态发现,做一件事情一定要认准目标做下去,若是分心或是被事情打断,那么想做下去的想法就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