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曼斯菲尔德庄园》
奥斯汀在每本书中都赋予一个角色评判他人的权力。这一功能在《傲慢与偏见》中由两个有缺陷的人——伊丽莎白和达西担任,因为人物前期处于被叙事者嘲弄的位置,读者也不会感到过于不适。《理智与情感》中的埃莉诺,《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范妮,他们站在道德上的制高点,对他人的性情和行为做出种种定论,这种判断的危险性在于,它要求说话者本人是完美无瑕的,而从理性上来说,这不可能。玛丽给范妮写信,她希望汤姆能就此因病去世,埃德蒙则可以如她所愿继承托马斯爵士的头衔和财产。范妮认为玛丽的想法非常卑劣,而她因为汤姆病重,玛丽亚和茱莉亚先后私奔才得以重回曼斯菲尔德庄园时也感到非常开心呀!难道因为玛丽明确表达出来,而范妮没有讲出来,并且知道在埃德蒙面前掩饰自己的喜悦,范妮就比玛丽更高尚吗?还是说玛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这样想是不对的,而范妮明白,所以范妮就高于玛丽呢?我想,把幸福建立在他人不幸上的想法是不应该,那么道出与否,自知与否都不会对本质有什么改变,范妮如果真在道德上有深深的洁癖,反倒该为自己居然也会开心感到羞愧,而不是单方面认定玛丽品质有缺。而埃莉诺内心诅咒别人早点死,我也看不出她高贵在哪里。因此她们对别人的评判不但没有说服力,反而让自己深陷道德的泥沼。
范妮百般抵触汤姆的追求,是一个我极其不能理解的点。范妮在曼斯菲尔德庄园不受青眼相待,只埃德蒙对她略有关怀,她因此感念喜欢他。我想汤姆是除埃德蒙外,第二个对她体贴的人。而埃德蒙待她如妹妹,并不会时时刻刻注意到她的感受,他追求玛丽时让她一直骑范妮的马,范妮身体不舒服他才还回来。汤姆待范妮,我说不出哪一点不到位。他为范妮哥哥威廉升职找舅舅说情,这是大实事;假借妹妹之口赠送范妮舞会上需要的项链,这是考虑到她的难处;在范妮回朴次茅斯后,他专门跑去看她,期间种种关照自不必说,最让我感动的是他的话:
克劳福德先生思索了一会,说道:“我了解曼斯菲尔德,了解那里的情况,了解他们错待了你。我知道他们可能把你忘了,是否关照你还得看家里人是否方便。我觉得,要是托马斯爵士亲自来接你或者派你姨妈的使女来接你会影响他下季度的计划,他们会让你一个礼拜一个礼拜地住下去。这样可不行。让你住两个月实在太长了,我看六个星期足够了。我担心你姐姐的身体,”他对苏珊说道,“朴次茅斯没有个活动的地方,这不利于她的身体。她需要经常透透气,活动活动。你要是像我一样了解她,我想你一定会认为她的确有这个需要,认为不应该让她长期脱离乡间的新鲜空气和自由自在的生活。因此(又转向范妮),你要是发现自己身体不好,而回曼斯菲尔德又有困难的话——那也不用等到住满两个月——这本来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你要是觉得身体不如从前,有什么不舒服的话,只需要告诉我妹妹,只需要向她提示一下,她和我就会马上赶来,把你送回曼斯菲尔德。你知道这对我是轻而易举的事,我也非常乐意这样做。”
这一段话说得多么温柔又充满关怀!而范妮心心心念念的埃德蒙是在家里出了一堆事之后,奉父亲的命令才来接她回去的。所以她为什么会排斥汤姆啊?这简直不科学!她的心理活动难道不该是:克劳福德先生在曼斯菲尔德对两个表姐大献殷勤,甚至全然不顾玛丽亚已经和达什沃思先生订婚,还一直引诱她。现在突然看上了她范妮,她应该觉得是因为自己魅力无限吗?想来克劳福德先生惯会征服女人的心,她无非是他的下一个目标而已。而克劳福德先生的行为固然使她感怀非常,但她想对于一个财产优渥,身份斐然的年轻人来说,这些恐怕算不了什么,她如果把这一切当了真就完了!这种既感动又理智的纠结一直萦绕在范妮心头,亨利向她求婚之后,也打消了这一疑虑,他们两个顺利结婚。我以为剧情该这样发展才对。或许奥斯汀的爱情婚姻观是两个内在相同的人才会幸福,所以她一系列骚操作也要范妮和埃德蒙喜结连理。这也挺好,他们两个能每天一起Judge别人,同时自我感觉非常良好。
可以说读到现在最不喜欢的就是《曼斯菲尔德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