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律以及其他
当年强装新愁旧愁的年代,曾热衷于笛子演奏,买了本书,当发现学习竹笛演奏并不容易,需要下很多功夫,什么小工调、正宫调、尺子调、六字调、乙字调、上字调、凡字调 ,最终还是瞎吹一气。最终放弃。
后来觉得音律很复杂,无法掌握,抓不住,看不到,叨来秘法扫拉细,什么宫商角徵羽,什么黄锺大吕。
后来学习古代音律常识才知道,宫商角徵羽是相对音调,又有变徵和变宫,不是固定的,需要用十二律定音调,十二律是1.黄锺,2.大吕,3.太簇,4.夹钟,5.姑冼,6.中吕,7.蕤宾,8.林钟,9.夷则,10.南宫,11.无射,12.应钟。奇数为六律,偶数为六吕。十二律如何确定呢,用竹管,“黄锺之管长九寸,孔径三分,围九分”然后用“三分益损法”,奇数者在前一个长度的基础上增加三分之一,偶数者,在前一个的长度上减三分之一。
但是我还是不知道律管是如何发声的,因为不知道结构。网上的图片,管身上没有孔。身上没有孔怎么发声呢?
由此想到道教的修炼秘法:“无孔笛,两头吹”,人体的无孔笛两头吹只有口鼻和肛门,口鼻可以进出空气,肛门只能出虚恭和大便,上边可以发声,下边也可以发声,出恭之声,虚恭之声。但是这种声音千篇一律,没有主题,完全和“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