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女性觉醒瞬间
查看话题 >《巨婴国》:中国女人正在觉醒,中国男人还活在大清
在咨询室里,我时不时会听到这样的对话:
男人:为什么古代妇女都能接受男人三妻四妾,你就不能? 女人:那你能接受我有三四个丈夫吗? 男人:不能。 女人:那你不能为什么要我能呢? 男人:你是女人嘛。 女人:女人怎么了? 男人:女人生来就能接受这样的状态啊!
我看到的,是两种世界观的对话。
一种是古代中国的世界观:男尊女卑。婚姻的稳定,建立在对女人人权的剥夺基础上,男人对婚姻的忠诚是我不休你。
一种是现代中国的世界观:男女平等。男人对婚姻的忠诚是不和婚外女人发生感情。
如今已经是21世纪,为什么我还会听到这样的对话?
中国历史上,战争的历史一向长于和平的年代,中国人被异族入侵,即使整个民族都沦为亡国奴,都对汉族文化没有什么巨大的影响。
因为汉文化最“伟大”的一点就是,无论什么样的异族入侵,我们都可以慢慢地把它同化为汉人,就像蒙古族、满族——现在很多北京的满族人,只有户口本上的满族称谓了,其他文化习俗已经和汉人无异。
但近一百年中国的苦难史有一个最大区别——这次不是比我们落后的民族入侵我们,而是比我们更先进的民族要吞并我们。
这就是文化的先进性,它可以吞噬掉落后民族的文化。

什么叫先进性?
比如满族人,他们在宋代曾几乎把中国统一,但入主中原没多久,这些彪悍的游牧民族就迅速被农耕文化所驯服,他们的彪悍来自艰苦的生活环境,而到了地大物博的中原地区,他们的士兵也很快丧失了战斗力。
这证明了一件事:喜欢过更舒适的生活,更享受的生活,是不分人种和民族的,就像你吃过了煎炒烹炸的饭菜后,再让你茹毛饮血,你肯定一百个不乐意。
而西方文化的先进性在于,它让你在精神层面更加享受做人的滋味——民主、自由,平等……
在这一波世界大同的浪潮中,女人逐渐拥有了人权(婚姻权——可以和男人离婚,而非被男人休妻;经济权——可以工作;人身权——不用裹小脚)——算起来也不过半个世纪的时间。
但代价是什么呢?中国宗族世界的消亡。
文革和改革开放,彻底让中国文化与传统做了告别——虽然中国人从根上不可能完全和过去断绝,但中国人一直都试图变革,这是过去几千年都未曾发生的事情。
因为新的朝代总是迅速恢复旧有模式,宗族世界会恢复统治。我们所有人都是集体人,我们都通过血缘连接在一起,我们生活在由他人支配的世界里。在那些战乱的年代,没有这种团结,就不会有个体的存在。
文革用政治打碎了这种连接,改革开放用经济打破了这种连接。个人主义开始在中国盛行,西方文化开始接管当下文化的主流。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婚姻
武志红的《巨婴国》就是用西方文化视角审视中国文化的一种尝试。
从西方文化视角看中国人,我们会认为中国人都缺乏分离个体化的能力,缺乏边界感,不够成熟和拥有自我。
从古中国文化视角看中国人,我们会认为中国人更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在集体的世界中,寻找自己的存在感。
简单来说,每到春节必撕逼的种种闹剧,就是这两种文化的冲突。
从“巨婴”视角来看:父母逼婚,其实就是边界不清的表现——试图强迫物化儿女,让儿女实现自己对于内心无价值感黑洞的补偿。
从古中国视角来看:结婚生子意味着家族的完整和延续,意味着我与你的完美融合。我通过你结婚生孩子,找到了我的存在感;你通过为我结婚生孩子找到在这个家族的存在感。
只是,这样的冲突发生的原因在于:这个家族在哪里?
还有多少中国人有家谱?有祠堂?有祖坟?有族长?我们甚至不住在一起。“我生了孩子,和这个家族有什么关系?”
就像现在很多人还重男轻女,已经变得有些荒谬一样。因为在古代中国,生了女儿意味着老无所依(女人没有经济权,只有男人才有)。而在这个时代,女儿可以比儿子更赚钱,一样可以给你养老送终,你为什么还要遗憾呢?
几千年的文化,不会因百年之变马上断绝,这样的文化虽然死而不僵,却已经没有存在的土壤。
我们已经不是过去的中国人了。现在一个会背唐诗的少女就会被人称为才女,如果大家看看《红楼梦》就会知道,什么才是才女——你会做诗吗?
现在很多人都说,“中国女人已经觉醒,中国男人依然活在大清”。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女人在这场文化变革中是受益者,而男人则丧失了既得利益。男人们被古中国文化影响得更深,因而也就更难走出。
但事实上,很多中国女人也活在古中国文化的影响中。

比如“女人身价贬值论”在《中国式相亲》里,由一个妈妈当成真理一样说出来。她说的没错,社会上很多女人也非常认同这样的说法:女人在最合适的年龄找个最合适的老公嫁出去,这就是女人最大的幸福。
这种思维,依然是古代中国文化的思维,虽然当代女性已经完全可以过上西式的个人主义的生活。
我说的西式的个人主义生活,也仅仅指当下的西方文化。半个多世纪前,西方国家的女人们也是一门心思把嫁人当成女人一生唯一的事业。
简而言之,在一个日益扁平化、大同化的世界里,一种全世界人民都不得不认同的婚姻理想正在形成,我不认为这是一种被好莱坞电影洗脑和文化殖民的结果,因为这样的观点意味着我们都是巨婴,我们没有选择权。
我认为,当下“抵抗婚姻”、“抵抗生子”的潮流在说明:整个人类已经真正进化到不以「生存」为中心的生活模式,转向了以「生活」为中心的人生目标。
也就是说,婚姻中,“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不再是绝大多数中国女性的首选,能否拥有“情感的满足”成为衡量婚姻成败的关键标准。

但,随之而来的,是我们的迷茫。
我们如何才能拥有这样的“理想婚姻”?如何让不让婚姻成为《甄嬛传》里的后宫戏?
比起甄嬛,中国女性的问题是选项太多。甄嬛没有选择,她必须赢得男人的欢心,才能活下去。而当代中国女性的困惑是:
1)走向传统文化:我要做一个甄嬛,永远活在宫斗戏里? 2)走向西方文化:我要做娜拉,不再成为男人的玩偶? 3)还是活在两者的纠结里:半个甄嬛,半个娜拉?(注:娜拉是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娜拉本是傻美甜,丈夫把她当猫玩,一天大梦忽然醒,不做玩偶做“好汉")
做大房?咽不下这口气;做自己?好像肌无力。这多像一个想学走路,却不知所措的婴儿。
从进化论的角度看,中国人不可能变成西方人,但似乎也无法变回(古代)东方人了。因为中国已经不再能封闭回去,我们已经尝到了做“人”的甜头,我们已经进入到世界大同的轨道里了。
只是,我们现在一脚踩在过去,一脚踏向未来;一半已经现代,一半还是古代。
我们的文化,正在地基层面重塑,就像一个人的青春期,在一片混沌中,惊恐地睁开眼睛,不知所措。
没有人能回答,中国文化要走到哪里去,中国人要有怎样的性生活,中国男人和女人该如何相处。我们吃了太多冲突的食物,肚子里咕咕乱叫,消化不良,上吐下泻,水土不服……
但当尘埃落定,新的民族性就会形成,我们在学习,如何真正的相爱。
没有真正的解构,就没有真正的建构,我们的文化还需要很多解构,才真正谈得上建构。就像爱如果不到绝处,就无法逢生一样。
对古代中国女人来说,「婚姻的丧失,就是人生的绝处」。而现代很多中国女人依然相信。
或许有一天,你会发现,当你真正告别了婚姻,或者不再被男人控制以后,其实,你获得了重生。
你会发现,男人不是你人生的全部,你也不是什么巨婴,你只是活在一个古代的梦里,而现在,你醒过来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