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互联网大厂(1)
为了避免被人肉,我开了个新号来写一些可能得罪人的东西。基本就是对各种人和事的 吐槽。
随着年纪渐长,我渐渐接受了自己就是喜欢吐槽的事实。基本上走哪吐槽到哪,看啥都不满意。在学校就吐槽学校,在公司就吐槽公司。加强版豌豆射手加农炮,专业十级大喷子基本就是我了。以前经常被一些朋友说太过负能量,什么都不能让我满意。一开始我还仔细反思自己是不是太过picky,对世界对他人都太过苛责。后来我想通了。这个世界就是他妈一坨屎,大概率哪哪都有令人不满意的地方,能忍 somehow 是个优点,能吐槽,说明口味正常,吃屎还没吃习惯。后来我吐槽就更理直气壮了,只不过我学会了注意不要把负能量都朝一个人发泄,一般人儿承受不了这生命之重。
言归正传,我最近入职了一家头部互联网公司,虽然我的屁股坐在了人家头部上,但是该喷还是要喷的。
首先这个互联网公司职场黑话那是真的 low。当年大家吐槽外企说话中英夹杂,显得特别 prententious(没错我就外企出身),但互联网公司这帮伙计那是中文英文都不说。他们使用的是象形语言。意思就是说必须要把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某种东西,不然不足以表达他们的意思。比如“第一”、“前列”、“首屈一指的”、“领先的”,这样的词属于抽象概念,落到一个具象的 ——“头部”,他们才能理解到底是个啥,对应的还有什么腰部尾部脚后跟。类似的还有,“达成一致”,“取得共识”属于抽象的概念,要使用“搬桌子对齐前后排”的“对齐”这个词,用这种具象的物的表征才能表达较为抽象的精神和理念的“对齐”。还有什么找老板叫“上升”——感觉这逼要上天,咋不飞升呢。用户的不同特征叫不同的“分层”——估计是把用户群想象成油水混合物了,还特么能分层。组织、协调两个部门合作叫“拉通”两个部门——估计是想象成两个水管子了,两边都拉过来给 接上?这词字典里都特么没有。
看着我的同事们用这些词汇沟通,简直小学语文都白念了。还不如中英文夹杂呢,好歹不会暴露这孱弱的抽象概念理解能力。其实仔细想想,也许是因为互联网搞的东西都太虚幻了,什么都在代码里,不实际产生什么摸得到的东西,也难说产生什么实际的价值。这个行业就是浮夸加浮躁,不在概念中建设点什么实际的物件可能太没着落了。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但仍然还是太扯犊子了。
然后是 OKR 制度。这个起源于 google 的制度,就是为了给那些无法量化为 KPI但又不得不设置目标来鞭策社畜的事情也搞个名头。没去过 google,不知道他们咋玩的。但听说应该是为了实践一个 Object(目标),需要哪几个Key Result (关键结果)。比如要把大象装冰箱这个目标,那么就需要 KR1,把冰箱门打开,KR2:把大象装进去,KR3:把冰箱门关上。这几件事都没法量化为 KPI,还能说是实现 100%冰箱门关闭么?实现 90%怎么算,那特么不就是没关上么。关上了就是关上了,就是完成,没关上就是没关上,没完成。看起来 simple。但是实际上,互联网公司的人忙得和孙子似的,他们可能可以分辨冰箱门关没关上,但根本没法分辨程序是不是真的稳定可运行,客户是不是真的满意,社区是不是真的有氛围,app 是不是 真的好用,这些都是难以量化的,需要用心分辨的。但是领导们哪懂这个,他们哪有心呐。不看到数字的增长领导们他妈浑身难受。结果实际上我在的这家头部厂商的 OKR 制度是这样婶的:为了实现把 100%大象装冰箱(O),需要 KR1:冰箱门打开程度增加 70%~100%;KR2:通过一些列手段实现进入冰箱的大象增加 2000kg ;KR3:在 Q3 结尾实现冰箱门关闭程度增加超过 100%。
:)
:)
:)
结果不还是 KPI 嘛,ri 他马 fucking diculous!
先到这。接下来我可能还会吐槽,企业文化,办公环境,瞎几把开展的业务,IT 技术水平,没完没了的会议,鸡贼的黄世仁老板,抠搜的行政,邮件都不会用的工作作风……
一次写不完,写哪算哪,毕竟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就能也发现源源不断的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