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法治咳嗽案
2020.9.14 女 27岁 熟人医院的护士
咳嗽1月余,干咳,咳嗽剧烈,难以自止,伴汗出,受凉加重,恶寒明显,喜热饮,夜间因考试每日熬夜至凌晨1点左右,夜间有手足心热烦躁,纳眠可,口不渴,二便调。齿痕舌,水滑苔。
治疗经过,初自行服用阿莫西林、蒲地蓝,未效。后自行服用小柴胡,未效。前医与桂麻各半汤,服1天,未见缓解。
体质:平素恶寒,经常感冒,手足凉精神一般,大便常不成形。
处:
干姜20g 炙甘草20g 杏仁30g
2剂
服后1剂立效,自觉好转八九成。2剂得愈。



按:
大论曰:寒病,喘,咳,少气,不能报息,口唾涎沫,耳聋,嗌干,此寒邪乘肺也,脉沉而迟者,甘草干姜汤主之。 ——寒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大论曰:甘草干姜以复其阳,芍药甘草以救其液,调胃承气以止谵语。此坏病之治必随脉证也。——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此阳虚体质之人,复感外邪,本应扶阳发汗为治。自行服用凉药更伤阳气,初诊医者见手足热燥而不去补阳气,只顾发散邪气,阳气随汗而出,更不足。顾前期治疗未顾及根本,虽月余而不见寸效,病反日笃。
与甘草干姜辛甘化阳之法,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如烈日当空,驱散体内邪气,顾能得效。
重用杏仁,有画蛇添足之嫌。不过《神农本草经》中杏仁 味甘温。主咳逆上气、雷鸣。 量虽重,是从属之药,在阳气渐隆时,借其势而平喘咳。
按大论来治病,属于回顾既往病例。中医治疗疾病不单着眼于局部,一定要明确体质。大论中的病例非常多,但其核心思想是建立在体质的基础上。针对体质治疗是中医的特色,背后的阴阳观念,气的观念是核心。
一个药物或者治疗方法是否有效,目前来看是要有双盲、随机、对照来验证。目前来说如果能把所谓的阴阳体质进行量化,或者是在一种模型下比如微生物现揭示背后的机理,估计能会把传统中科学的部分发掘出来。单纯的药物有效成分分析太过粗糙,并且自然药物中成分太多又相互作用,进入人体后的情况又会很复杂。怎么去设计这个是个很有趣而又艰难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