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娇头部受伤入院:我们需要别人,同时也被需要着


文/黄小乙
近日,阿娇头部受伤被紧急送医引发关注。
在厦门出差的阿娇于8月7日凌晨2点起身走到洗手间的时候,突然感觉一阵眩晕,随后体力不支狠狠摔下。
头部磕到了洗手池云台边上,致使头部受伤。伤口位于眉骨附近,达6cm,很有可能会面临毁容。
阿娇第一时间向一起同行的同事求助,被紧急送院,缝了数十针。

容祖儿和霍汶希于凌晨得知阿娇出意外,立即放下手头上的所有工作,由北京乘早上第一班飞机赶往厦门看阿娇。
阿sa第二天早上看到阿娇照片,也及时打了视频通话关心病情,并当即联系医生,希望可以帮助到阿娇。
还好,经由任达华介绍了一名整形医生,傍晚阿娇就进行了第二场手术,表面一层缝了整整66针,及时保住了容颜。
当意外发生的时候,身边能有这么多朋友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对阿娇来说,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通过这件事,给了很多人一个警醒:若是一位独居零社交人士,发生了意外连呼救的机会都没有。
运气好点的可以自己打个求救电话,运气差的错失了抢救时机,甚至可能会丧失性命。
01.
前几天和闺蜜聊天时,她问我有没有看电视剧《三十而已》。
闺蜜说,感触最深的就是顾佳她们三个好朋友。
生活上各有各的难处,爱情婚姻也是分分合合,但她们三个永远都是互相帮助、互相安慰,共同抵御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少有这样的好友相处模式。
人的一生,找到一个好闺蜜或好兄弟不难,难就难在同时还有第三个志同道合的人。
能在同一个城市、谈得来、还能同时三个都能融合在一起的好朋友,这样的缘分,真的值得我们去好好珍惜。
现代人由于工作忙碌、兼顾家庭、生活压力大等原因,缺乏社交,不爱社交,甚至厌恶社交,大多数人基本上都是没有朋友圈子的。
很多独居人士,孤独患者,即使没有疫情也会自觉启动隔离模式。
先不说发生意外的情况下,后果有多严重了,缺乏社交的人,不管是在精神上或生活品质上,与那些活跃于社交的人士来说,有很大的差异。

有研究表明,活跃于社交的人,其精神世界比较丰富,心态好年轻态,特别是进入老年状态时,不易得老人痴呆。
所以,有朋友在身边,不管发生事情也好,纯粹精神上交流都好,于身心都是有益的。
02.
人自古以来就是群居动物,虽然独居的生活放松自由开开心心,年轻时可能无所谓,但是到老了,走不动了,那时才知孤独的可怕。
孤独,已是现代人的常态。那些苦闷的夜晚,失落的时刻,身边却没有一个人,没有任何人来帮你。微信好友上千,却不知道能联系谁。
莫名其妙,我们就变成了孤独寂寞的年轻人。孤独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而是越来越年轻化。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超5800万人独居,占全国总家庭数的14%,其中20岁到39岁的独居年轻人接近2000万。
这群独居年轻人又被称作“空巢青年”,他们也想好好地生活,但却丧失了和别人建立长久联系的信心。
从前,所有人的人际关系都是可以轻而易举的维护,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所有的关系都在急剧的缩小,我们在迷茫中慢慢的就变成了一个孤独寂寞的成年人。
现在的我们,以手机为自己的精神世界,以床为自己的城堡,我们的生活日渐单调与苍白,没有了那种来自友谊的牵绊。

当某个假期来临,或心血来潮意兴阑珊时,你会突然发现,好像已经很久没人约过我了。
我们是否在忙工作时拒绝了邀约,是否总是在计划着自己的事情而忽略了他人?
我们是否总是心安理得地等待着他人的邀请,是否总以利益为前提交友?
所以朋友们好像都“跑掉了”?到底是脆弱友谊的错?还是懒惰的我们错了?
03.
人总是需要一段关系的牵绊,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
如有朋友的理解与支持,有人说说贴心的话语,人们多些关心和帮助,那我们的孤独寂寞将会得到缓解,也不会衍生出那么多的“孤独死”。
孤独死,已逐渐成为现代人不可避免的话题之一。在我们的身边,不乏听闻过一些独居的老人死后,尸体往往要等几天甚至几个月才会被人发现。

日本有一位去世的老人叫做宫川,去世的时候是75岁,被发现时不知道已经去世了多久。
他一生未婚,也没有结交过女朋友,老来身边也没有一个伴侣。
宫川以前和父亲住在同一栋房子,父亲去世后,他一人独居。宫川明明有亲人在世,但亲人之间却几乎从不联系。
对于家人为何关系那么疏离,宫川的弟弟闪烁其词。
其实宫川并不是自愿甘于孤独的人,据他的弟弟说,很多年前宫川主动打过电话给弟弟,弟弟们各自成家后,都有自己的生活,每天都要上班赚钱,压力很大,无力顾及老父亲和宫川。

宫川的父亲曾经是一名医生,这条街上的很多邻居都在这里看过病,也是看着宫川长大的。
然而清理那天,没有一个邻居上前问候。仅有一个80多岁的老太太感叹了一句:哦...死了...便颤颤巍巍的背着手离开,留下另一个孤独的背影。
李诞曾经说过:“这个时代有种让所有人都成为孤家寡人的倾向,我只是早体验了一点,最终没人能逃得掉。”
社交网络,温暖已经是过去时了,我们拿着手机,更多体会到的只有情绪快速转,转到麻木。
我们漫无目的地刷着屏幕,当屏幕关闭后,首先涌起的是空虚。大家都在这无声的世界中沉默着,周围死寂一片。

我们总是习惯了和自己的至亲异地而居,只是在逢年过节重聚几天,平常也就通通电话,以为对方和自己一样忙碌而充实,平淡而幸福。
谁会去想到,电话那头的Ta,很可能忍受着孤独,甚至面临着孤独死去的风险呢?
每个人落到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使命,都有自己的连接。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在自己周围建立守望相助。
在此,并不是强迫大家去社交,而是希望大家一定要想方设法去和这个世界建立某种情感链接,建立某种联系。

虽然孤独是人生的常态,但是我们并不是孤单的一个人,我们有亲朋、有三五好友。
我们连接的对象不仅仅是人,任何一个物件,一只小动物,都可能成为你建立情感的对象。
而这个前提就是,我们要打开自己的内心,去感受,去接受。
我们需要“邻居”,需要友人,需要拥抱。我们不应该害怕爱别人,也不应该害怕被别人爱,不应该害怕说出来。
请记着,我们需要别人,同时也被别人需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