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需要亲密关系
查看话题 >用“元认知”挽回前任——抓住挽回的核心要素
可以帮大家拯救感情的方法、思路很多,一般来说最关键的是一些核心要素,比如:吸引、提升、沟通。抓住这几个点就可以更快解决问题,但他们依然不是绝对的核心。
【公众号:陈妖姬】10000多例情感咨询经验,两性关系管理砖家,擅长挽回领域,深入剖析男女心理,和谁都聊得来。咨询直接添加我个人微信:Mibuyu0913(陈妖姬),并且备注豆瓣。
感情基础,决定了感情的上层建筑(感情质量、长短)。现在,择偶、恋爱不断内卷,在这样的外界干扰下,感情的基础自动变得薄弱,你的竞争力在下降。加深对“恋爱”这个大体系的认识,是挽回、修复感情不可或缺的一件事。
我从不相信,有靠运气真正复合的人。
一、元认知
几乎每天都会有挽回者找我,想要我帮忙解答他们分手、复合时候遇到的各种困惑。然而在我回答之后,往往又延伸出更多的细节问题,并再次重复。
问题从两个延伸到四个,又可能再延伸为八个。更重要的是,即使回答了八个“问题儿子”,实际上他们身上可能有十六个“问题爸爸”,更有的人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或感情中藏有问题。
比如表面上看,他不回你,可能是不想回。那原因就可能是忙、气没消、不在在意你,气没消又可能是他还在意你,也可能是单纯生气,感觉看着你太烦了.....
我们的认知,往往会随着我们挖掘问题的深入,最终逐渐靠近彼此的内心。
所以,今天想要分享“元认知”,借你一双慧眼。
之前分享过“反馈回路”,现象-联系-结果-行动,希望可以通过改变认知来改变最终的结果。让你不那么遭罪,也让对方不那么排斥你。
比如他“不回复你”,这是事实。你觉得不与你联系可能是“他不在意你”,结果可能就是你开始自暴自弃,行动就是不再关注他以及和他有关的一切,或者疯狂骚扰他。
我也说了解决的办法,但你可能不太习惯或者进展缓慢,因为存在一些难以改变的顽固思维,阻止了你进行改变。
今天跟大家聊聊大脑的认识模式,解释一下你为什么会讨厌改变,前任为什么讨厌你的挽回。
· 我们的“心理剧场”
如果你还可以和前任正常聊天,那你们的聊天理论上可以引起喜怒哀乐这样的情绪波动,增强亲密度,并借此重新获得认可并改善你们的关系,这也是挽回的基本操作。
但情绪的产生不是没理由的。我们的大脑就像电脑,接受外界的信息需要“写入”。这个过程就像是在你的大脑里放电影,摄入的信息投射到屏幕上,大脑经过这样的加工、转化之后才能反应过来,再选择对外的言行。
电影有各种类型,喜剧惊悚科幻纪录片,你给他的情绪也如此。
但情绪不会直接伤人,他甚至可能不觉得你发的“在做什么”“睡了吗?”有什么不好,但这样的行为会触发他相关的深层回忆。比如他曾经回应过类似的提问,但结果很糟糕,比如被对方无聊的话反复纠缠,耽误了他很多事,还没有得到对方的正面肯定,甚至还怪他不够上心。
这就是他做出“反感”这样情绪反应的原因。
当然,“付出-回报系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你们之间“感情矛盾”的发展,情绪价值、成就感、安全感等的收支,影响了前任对你的态度。
· 无意识拒绝了你
大脑对应激产生的的低级无意识,一秒钟最多可以加工一千万次,这些低级无意识的念头,生成速度非常快,但也会模糊不清,无法形成语言和概念。
看上去拒绝回复你,可能在他的思考中,有几百万个念头都是对你不利的,但混沌一片。
而相对明确的念头,可以诞生出准确的意识态度,脑海里会浮现出各种具体的词汇,一秒钟最多加工40次。比如对面微信上你的联系,前任脑海里可能浮现出是“烦躁、浮躁、讨厌、不懂事、要社交了、要打字了、要暂时停止手头上的事了、可能干扰今天晚上的心情等”。
这就是我一贯建议你们不要轻易复联的原因。如果你们沟通得顺利、舒服,积极的念头(意识)比例更高,优势会积累。如果你挽回的时候,前任很不耐烦,他对你负面的意识也会相应增多,关系会越来越糟糕。
我之前遇到一些朋友,他们说挽回到现在,前任不排斥他们,但也不想复合。甚至自己都说不出来原因,就是因为无意识在不断攻击他们好不容易塑造出来的好印象。
你对前任做的付出,在他看来就像是陌生人在身旁走过一样,不会去关注,会被归结到“低级无意识系统”,不会有明确的感受。
最多察觉到你在做什么,但也仅此而已,无法触动他。
· 自稳定
你可能好奇前任脑袋里在想什么,怎么总是不被你说动,其实都是一些喜欢“拉偏架”的碎碎念。
我们都有“自稳定”的身体本能,你如果造成的刺激太大他会受不了,他会自发感受到矛盾——他不想复合的意愿和你强烈想要复合的意愿。
他的大脑会默默把从你这接受来的信息,转为他能理解且对他有利的念头。
比如你找他聊天,他的低级意识浓缩、升级之后变成:“讨好”“自己人缘好”“最近没空”“不好玩”“懒得走”“要睡觉”“要选衣服”“要早起”“忙”,这些琐碎的关键词。
目的就是为了维持现状,换做是你邀请他吃饭、你和他见面、你换衣服、你提升自己,也都会被这样的本能而削弱。
以上就是大脑的认知过程的简述,相当于在微观世界让你明白,前任的消极反应不一定代表“不爱你”“忘记你”“不想你”“绝情”“有新欢”。
二、从改变开始挽回
1 信念的复苏
我们的意识来自于大脑,但它非常苛刻,会尽可能让我们“懒”起来,把更多的动力分配给最邻近的待办事项,最紧急的事情。
对前任而言,最近的待办事项就是自己的生活,而对你而言可能和前任聊天、约会、吃饭是最重要的。
这种本能,会让我们尽可能安全,但一些吸引力较小的事情,比如提升、健身。我们也会因为没有实践而降低对他们的重视程度,并在后续的生活中“自食苦果”。
我身边至少有3个“熟人”切身印证了这点,他们和大多数人一样是来寻求帮助,但不同的是陷入了“思维反刍”。
他们经常反复品味痛苦,不断否定自己,回忆之前犯的错,大脑也很“现实”的顺从了他们。
比如我们在做有助于挽回的任何事的时候,比如运动健身,大脑的奖励系统会变得抠门,减少激素的分泌。比如跑了半个小时之后,只会分泌极少的多巴胺等物质,或者在过程中,降低血液流速、减弱我们的反应速度,总之,各种方法让挽回变得无聊、困难。
你会越来越习惯“思维反刍”,挽回的信念开始衰弱,即使你有去做我建议你的事情,实际上效率也会变差。
信念的复苏需要“自我审视”,虽然会有点困难、痛苦,像是给自己的内心放进去一个监察者,对我们自己挑三拣四。
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爆出来的诸多“PUA”事件,他们用的其实是正经的心理沟通、疗愈手段,只是方向反了。
《心灵捕手》里有一个类似的片断,心理医师在时机成熟后,反复对男主角说“这不是你的错”连说了十几次,希望他面对自己的内心。
前几次男主角面无表情,3、4、5次开始发出不屑一顾的嘲笑,到了第6、7次,他开始暴躁、焦虑,第8、9次左右开始攻击和辱骂心理医生,直到最后几次才真正让他“审视”清楚。

前几次都是出于顽强的自我保护,封闭内心,排斥审视者。最后才真正接受,认清自己。电影的最后,男主角才有一系列之前想做但不敢做的事情。
我不知道你的情况,无法知道你的信念、挽回意愿的强弱,也不知道你把它藏在了多深的地方,我无法像电影里的心理医生一样,根据男主角的表现告诉你实际“审视”的次数、语气和频率,你只能自我审视。
塞缪尔·斯迈尔斯早就说过,“自助者,天助之”。
2 培养小习惯
挽回之路可以很长也可以很短,但在成功之前没有人可以告诉你有多长。可能你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
你可以培养一些对你各方面都有帮助的小习惯,也是自我提升的一部分。
以“口香糖”为例,上个世纪末,研究者用高新科技检测出,嚼口香糖可以让更多的血液流向脑部,激活大脑前额叶皮层部分,逐渐舒缓我们的脑波,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
不是劝你买包口香糖,也不是非要养成嚼口香糖的习惯,只是作为挽回之旅中“中途休息点”,一种帮助挽回的小工具。
可能没有直接、明显的效果,但不可或缺,只是形式可能多种多样。
其实很多时候,我感觉很累,不是帮助别人挽回有多难,而是大多数挽回者都急于求成,希望短时间内一鼓作气的复合。
到目前为止,我几乎没有遇到这样跟我说的:
“老师,我不急,我准备慢慢努力,我估计半年之后就能成功了”。
“我定了一个9个月的计划,头三个月我要实习,中间三个月我用来稳定工作,后三个月我再开始挽回他。”
真的从来没有,就算有类似的,也一定是来故意气我的,想让我帮他提提速。
挽回虽然有黄金期,但不代表每个人都有抓住的本事,不代表每个人在黄金期都有“全面反击”的资本。尤其是在自己单独琢磨的情况下,通常只会添乱。
绝大多数人都等不及了,他们的动力无法支撑他们休息、中断,不得不一鼓作气,在短时间内复合,时间太长可能自己都受不了。
他们都没有类似口香糖、巧克力之类的东西可以给他们生理、心理上的舒缓,让他们有地方“喘口气”。
身体和心累了,“眼睛”就看不清了。

一些迫切想要挽回前任的朋友,自己“骚操作”一波之后,自己才反应过来不应该骚扰他、找他聊感情、送礼物。
中途休息,也可以尝试俯卧撑、看书、收拾屋子、深呼吸、转陀螺、唱歌之类的。
需要把“以不会对你或者他人造成伤害”作为底线。
避免槟榔、香烟、酒之类极容易成瘾,也容易伤害自己的工具。
3 身体管理情志
刚才的建议,之所以有很多运动、操作类的选择,因为我们要和意志合理抗争。
有一个至今都没有结论的问题“我们是否是激素/情绪的奴隶”。如果只从挽回的角度说,事实上大部分失败的挽回者都是“奴隶”。
运动可以激活神经元的生长,加快血液循环,缓解压力,也被应用于治疗抑郁症。著名的剑桥大学“小白鼠实验”,通过让小白鼠大量运动,证明了运动可以促进细胞的发育,不打针不吃药实际改变身体。
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告诉我们两点,其一,我们的身体提供了认知的基础。
部分挽回者也尝试过舞蹈、形体塑造,虽然出于专业的角度、挽回的复杂性而言,它无法带来决定性的帮助。但确实可以提升精气神,你如果久坐之后,可以试试直起腰,精神状态明显不一样。
相反,你很疲惫的时候看这篇文章,也会降低你的对它的评分,降低你的重视程度。
上个世纪,心理学家威尔斯也做过耳机舒适度实验,让实验者点头、摇头或者不动,按照一定的频率和时间重复之后,发现多次点头(运动)的实验者给了耳机更高的评分。
再者,我们的认知都源于自身。
我们对环境的认知,对自己的了解,对他人的理解,都是一个整体。在猫看来,我们是直立行走、语言不通的大猫。
在前任眼里,如果你充满了积极、阳光、成熟的态度、行为,在他看来你自然会得到高分,相反还用我说嘛?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迪绍夫说过,“人们每天体验到的复杂人性,就像一片深不可测的大海”。

广大情侣们就像是在海中艰难游动的旅行者,越往下压力越大越难维持状态,越容易出事。而挽回者们,洽洽要深入海底,看看爱情是怎么回事,对方是怎么回事,才能成功上岸。
【公众号:陈妖姬】10000多例情感咨询经验,两性关系管理砖家,擅长挽回领域,深入剖析男女心理,和谁都聊得来。咨询直接添加我个人微信:Mibuyu0913(陈妖姬),并且备注豆瓣。
荼白大大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为什么你觉得最不可能出轨的人却背叛了你?
- 分手后想挽回,到底要不要道歉? (1人喜欢)
- 为什么说『过情关』非常重要? (1人喜欢)
- 作为一个谈过回避型的人,我整理了5条特别好使的血泪经验! (1人喜欢)
- 你以为的一见钟情,其实是遇见了自己的创伤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