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个“艺术家”
01
“生意人” Vs “艺术家”
我的父亲是做了一辈子的买卖人,总是津津有味的专注在自己生意上。我和妹妹几乎是从小听父母讲生意上的事长大的:早上准时被他们的床头“早会”吵醒,吃饭的时候“生意经”来佐餐,晚上下班回来还在谈,直到进入全家看电视时间才能安静下来。
他的生意,就像他的“作品”一样,目不转睛的盯着,时时刻刻思索着打磨着,为一点点改进而欣喜,也常常由于小小失误而沮丧。
每当他跟我热情洋溢的讲述自己新的发现或者成果时,我常常为他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而惊叹,心里默默的说着,我爸就像一个“艺术家”,生意场上的艺术家
02
往事二三
对于做生意,父亲是全情投入的。记得我十几岁的时候一个假期,在父母的门店,一个阿姨嬉笑着打趣我父亲:“我看你是掉到钱眼里去了。”父亲有点得意的接道:“对啊,掉进去几十年了!”。哈哈,他们笑作一团。
父亲常常讲他以前做生意的故事,最早是他5岁时候的一个:那时候他还在村里,每天一大早要割草,放羊,捡市里的生活垃圾里的碎布条,然后卖给收废品的称重。每次捡半天才能捡几分钱的布条,有次就计上心头,往布条里掺了些土块,想着称重的时候就能多称点。
哪知一眼就被老道的废品站大叔看穿了,登时厉声责问:“谁家的孩子,这么小就会蒙人了!你爹叫啥?”父亲吓得哇哇大哭:“俺爹叫李仲民...”
这件事,父亲记得很深,他说从那时起,他明白了做人做事假不得,必须得真。
父亲说他小时候的梦想是做一名画家。他大概12岁的时候学画画,几年后在村里就小有名气了,或人像、或结婚时院子里的壁影墙,乡邻们隔三差五请他来画。我总觉得,他的审美,以及专注、细心,也许就是那时候培养的吧。
后来父亲做过很多不同的小买卖:十几岁的时候卖雪糕,卖梨,后来大一点就开干洗店、饭店,中间有段时间还做了几年牙医,还能拔痔疮。再后来就是做小百货。
然后经营范围越来越小,或者说越来越专业,在日化领域里,一做就是二十几年,做厂做生产之后更是只专注洗衣液这一单一品类。
03
二次创业
2013年底我和太太南迁广州,第二年女儿出生了。能够时常看到可爱的孙女,成为了父亲南下开厂的“理由”。年过半百的他,开始了二次创业。
父亲大老远的从河北到1800公里外的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中国日化之都”广州,重新开始,亲戚旧友们惊的缓不过神,我却对于父亲超强的行动能力见怪不怪。
起步的新租的小厂内,空空的车间里,父亲神采飞扬的跟我描绘着他的计划:“我要做一款香水洗衣液,衣服洗后持久留香,年轻人肯定喜欢。”我对这个想法非常怀疑:从没听过这种洗衣液,市场能接受吗?
父亲废寝忘食地设计开发不同的洗衣液,做各种各样的尝试。前期的摸索阶段真的很难熬,听妈妈后来跟我们讲到这段时间,父亲有几次晚上自己默默流泪。他的坚持和做生意的天赋,让这个小厂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在这个市场里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度过了这段最难的时期。
他是一个顶勤奋的人,不断地做样品来确定洗衣液的配方,甚至为了找一款适合香水洗衣液的瓶型,跑遍了广州大大小小的瓶厂。终于,一个小众的XO酒瓶瓶型出现在他眼前,这个设计做出来的时候,按照他的话说就是,开心兴奋到当晚睡不着觉,当个宝似的。
然而精心打造的产品,却在全国日化展销会上无人问津,只有一个90后的女客户买了一点点。不甘心的父亲,做了各种促销推广,也迟迟不见效果。
仿佛一匹碰不到伯乐的千里马,父亲渐渐也灰心了,预备成本价处理,像那些其他的创新失败品一样。却在这时,唯一拿货的那个轻客户竟然来了订单,除了要包圆存货,还要再生产一批。
原来这种瓶型的洗衣液,在传统超市里不受欢迎,但是在微商渠道卖却很有卖点。加上客户很擅微商营销,竟然一时供不应求。父亲一下子开心的合不拢嘴:“看来还是有识货的。”
一年后,父亲创下的“香水洗衣液”成了厂里的爆款,其他小厂纷纷模仿。几年后的今天,香水洗衣液更是遍地开花,也成了宝洁、立白等大厂的标配。
04
父亲,我为你自豪
父亲不是完人,但他认真、勤奋、专注、热情,对于自己专注的事情,像个艺术家一样充满想象力。
他有时候很固执,也会因为一些小事发脾气,但在我们兄妹眼中,他是我们一辈子的榜样:在自己的一片天地中,专注做事,坚持不放弃!
本文是献给他的父亲节礼物, 在这里对他说:“爸爸,父亲节快乐,我永远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