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匆游记—A面
南京,最早之于我,是《红楼梦》里的“花柳繁华地,富贵温柔乡”,是金陵,是建康,是孙中山先生在民国历史上留下的一笔浓墨重彩。如今,南京是从家出发行驶八个小时的距离,是高速658公里的跨度,是自中向东一次迁徙的短暂停留。
到达新街口已近五点,稍作休整便外出就餐。久负南京多美食的盛名,何况来的路上,据网友言玄武区的小吃不会踩雷,于是愈发期待满满。在珠江路溜达,只见一家鸭血粉丝汤人声鼎沸,吃客络绎不绝,得。就这家了。鸭血粉丝汤以往吃的也不少,南京的却是头一次,并不懂点餐的门门道道,那就全套吧,好比什锦砂锅,绝不漏过一个配菜。当看见服务员端给我的吃食比旁人中规中矩的圆碗大了足足两圈之际,说不尴尬是假的。(但是我这种厚脸皮面不改色心不跳)吃就完了嘛。
真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主要是两方面,配菜和口感。作为一个中原偏北方长大的女孩子,我终于意识到家里的鸭血粉丝汤是多么的不够正宗。单说碗里的锅巴,就让我觉得与众不同(还可以配锅巴?我喜欢!)其他诸如:片的薄而均匀的鸭脯和鸭胗,嫩实鲜亮的鸭血,金黄的豆腐泡,块状的鸭肝和段状的鸭肠,佐以香菜段,被老鸭汤浸透的薄萝卜片,半个鸭蛋,噢,还送了一个鸭舌,粉丝则晶莹透亮,看起来滑溜溜(吃起来也是)。害,南京鸭子出名还真不是吹的,食材的新鲜程度和娇嫩口感绝不是中原地区的鸭子可以比拟的。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区的特色美食,也均有其现实支撑,而麻鸭肉鸭,则撑起了南京美食的半壁江山。
说南京,哎我就离不开鸭子了,再谈一谈嘴馋吃的盐水鸭吧(为此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我们放到B面来说)听起来总觉得和白切鸡有异曲同工之妙,实则压根不同。盐水鸭重在老卤,盐渍腌制是点睛之笔,而成败就在卤汁了,后以低温烹饪,保持其水分和口感娇嫩。为了一饱口福,特意选择了老字号韩复兴,鸭肉颜色鲜亮,看起来虽然颜色寡淡(第一口吃起来也寡淡hhh),但是妙在十分爽口,不腻,颇有越嚼越香的劲头,当做夜宵吃了不少,觉得emmm还挺开心。
夜间同爸妈一道蹬自行车去了夫子庙—秦淮河,提起秦淮,想必都会记起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如今两岸夜景斑斓,少了迷离朦胧之美感,一派繁华之景又如何引人“忧家思国”呢。若要我言,夫子庙周遭实则毫无新意,商业气息过于浓厚,倒不如去些老巷子寻宝。南京的巷子,十分有趣,单是名字,诸如鸡鹅巷,估衣廊,饮马巷等等,若要深究,背后还大有名堂呢。
跟随父母出游,不要妄图慢慢悠悠体验一个城市的生活,他们恨不得打卡式旅游,来过即玩过。因父亲病后初愈,不适宜爬山,故不得不舍弃中山陵,选择了总统府作为次日游玩景点。早餐尝了两口老字号的牛肉锅贴和汤包,哎~为啥这座城市的食物,总让我觉得“嫩”,罢了,有机会我回品再做进一步评价。
关于景点,若是对历史兴趣盎然,定会感慨时空之奇妙。可是这里我就不多说了,因为我这次的仓促旅行,还有不为人知的B面。实名真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