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陪孩子终身成长》一书:给彼此一次成长的机会
面对东西方多样的育儿理念和方法,家长们无所适从。樊登去芜存菁,将个人认同并验证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写入《读懂孩子的心》。帮助迷茫中的父母解决了各种棘手难题:孩子抵触写作业、叛逆期、性格内向、缺乏社会能力等等。
继《读懂孩子的心》后,父母们渴望找到家庭教育的底层逻辑:什么样的教育应该发生在孩子出现问题之前?什么样的原则应该渗透到日常所有的教育中?
樊登在《陪孩子终身成长》中建立起亲子教育的三根支柱:无条件的爱、价值感、终身成长的心态。无条件的爱,为孩子提供幸福和勇气;价值感,让孩子有内驱力去创造成就;终身成长的心态,是一切美德背后的美德。
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将是彼此成长的一次机会。

一、允许孩子犯错,3招帮助孩子拥有成长型思维
现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对教育孩子的认知都有了很大提高。
比如,经常学习如何倾听孩子,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如何帮助孩子控制情绪,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等等。
而一听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又会立刻头皮发麻,不知所措。这个时候,家长也顾不上如何与孩子沟通,上来就对孩子劈头盖脸的一顿责骂,甚至是惩罚。
孩子犯错误真的有那么可怕吗?当我看完樊登老师的《陪孩子终身成长》这本书后,我发现,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完全可以改变心态。
“犯错”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家长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从每一次错误中学到东西。这也正是帮助孩子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关键。
二、允许孩子犯错,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成长是个“试错“的过程。孩子的心灵像稚嫩的幼芽,很容易受到伤害。如果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就受到父母的严厉批评,以后就再也不敢说、不敢做了,这些都会阻碍孩子的成长。 —— 朱永新《让孩子创造自己》
孩子犯错误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消极的应对方法。
很多家长一听孩子犯错了,第一反应就是指责、打骂,直到孩子弱弱的说:“下次我不敢了”,家长才肯罢休,最后还要再补一句:“下次要再犯错,还打你!”。
一旦家长的态度导致孩子害怕犯错误时,他/她就不会再去大胆的尝试,最后成为大人眼中的“乖”孩子。
然而孩子看似很“乖”,家长也因此感到庆幸。却不知道这样的“乖”孩子会缺乏勇气尝试挑战,未来也会缺乏竞争力。
因此,智慧的家长,都会让孩子在“试错”中成长。
三、如何帮助孩子应对“犯错”?下面,我给大家介绍3种方法,帮助孩子在“试错”中培养成长型思维。
建立联结的具体方式如下:
蹲下来,与孩子平视 肢体语言表达理解孩子 帮孩子说出他/她的感受,也说出自己的感受 描述事情的经过,不给孩子贴标签,不批判,与孩子一起商量解决方案 肯定孩子处理问题做的好的地方
孩子犯错后,很多家长先是着急纠正孩子犯下的错误,孩子道歉了,事也算了了。
“事”是解决了,孩子的感受呢?
所以,与孩子首先建立联结的好处是:孩子可以感受到被感受。在感受到被理解,被信任后,孩子会增加自信心,会更积极的配合家长,和大人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孩子就不会害怕“犯错”,即便犯了错,他也知道如何积极的思考应对。这就是终身成长的心态。
帮助孩子养成“我可以改正”的积极思维方式
孩子犯错了,如果不是十分紧严重的原则性错误,那么家长可以先冷静下来,边沟通边与孩子练习,画下面两个思维图。第一个是“我改正不了”思维导图,第二个是“我可以改正”思维导图。
如下图所示:“我改正不了”的思维模式图,孩子可以很直观的看到,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圆。如果孩子不相信自己可以改正,放弃努力和行动,错误就很容易重犯。画这张图时,家长可以一边画一边问问孩子心里的担忧和顾虑。
总之,当孩子“犯错”时,家长与其跟孩子争吵,还不如平和的跟孩子一起分析原因,跟孩子一起画出两种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孩子直观的看到事情发展的脉络:积极的应对,事情就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经常与孩子练习“我可以改正”的思维模型,孩子对待犯错这件事,态度会越来越正向,并且形成积极的思维方式,从错误中也能有所学习和收获。
「悠家教育」秉承独创的“天赋优势教学法”,坚持“因材施教”的价值主张,全力为每一个孩子量身定制专属教育规划及解决方案,帮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