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城游记
本文内容系虚构,与现实中一切人物、事件、地点、团体无关。
这次的任务点在潍坊。称作潍城
并不是我的主意,人家的电视台、出租车公司都是这个叫法。
受大环境影响,今年没什么机会去执行远程任务了,即使是这次,在潍城停留的时间也不满24小时。这就导致,几乎没什么时间执行支线任务了。
主线任务篇
其实在游记系列里,我是不轻易写主线任务的。但这次感受……嗯,很复杂。
公司打算从外地的关联公司调来新同事,作为商务礼节中凑数的,去登门拜访对方领导。
“小C很出色,虽然不舍,但我们都支持小C去您那里”,“这对小C个人有好处”,“也麻烦您以后多多照顾小C”,“小C能去您那边是我们全公司的荣幸”。
对方领导介绍情况的时候,我有数次想推开转椅,跪在地毯上道歉:让您误会这么深,真是对不起。
支线任务篇
这次的营地在新城区,相对偏远,因为中心区宾馆贵,没有钱。
因此,从营地到各任务点之间的移动成本高。营地附近的公交密度又难如人愿。再加上时间有限,本次的高价值支线任务只预定并执行了一个,是潍坊风筝博物馆。
一进门,中央大厅里的标语是“放飞希望,追逐梦想”。作为一个风筝博物馆,制造的概念还是很有高度,主办者是用心思考过的。

大部分藏品是各式各样的风筝。有燕子、金鱼、蝴蝶这样比较常见的主题,也有水浒一百单八将和其他文学名著、民间传说主题的风筝,还有仕女、宠物不太常见的主题的风筝。这类风筝看多了会有些审美疲劳,但仔细想想,这些都是手工艺品,而非量产产品,其实也很了不起。还有一些风筝走的是另类路线,比如……螃蟹、小龙虾。

看到这些海鲜的时候,觉得已经足够猎奇,可后来我有走进了国际厅。这里的风筝展品才真是放飞自我,各种奇形怪状的都有。相比起来,之前国产的各种另类风筝已经不算什么了。
有一些风筝的画工很出众,比如挂在走廊墙上的猫风筝。画在风筝上的猫惟妙惟肖,硬说是一幅水彩画也能毫不心虚。可惜这样的风筝飞起来以后,就看不到上面的画作了。
博物馆里还有个展厅专门介绍风筝节的风筝大赛。我看评分标准里,真的能飞起来是占第一位的,创意啦、做工啦都排在后面。想想也有道理,毕竟是风筝嘛,能放飞是第一位的。
风筝博物馆其实还有个可改进的地方,明明每年都有风筝大赛,可博物馆的藏品近年明显没有更新过。可以把每年的获奖作品加进去嘛。如果作者不给,展览照片也行啊。比如网上流传甚广的航母风筝、J20风筝,博物馆里完全没有涉及到。
随机任务篇
交通
这次任务大部分靠出租车移动,每辆出租车里,都有这样的广告

伟大不伟大见仁见智。可是把现代算作北京品牌,好像不是很理直气壮啊。
到市中心,公共汽车就多了起来,车辆新、人少。
即使不坐车,徒步也不错。市内绿化优秀,而且街上很干净,没有乱扔垃圾的。共享单车也有,不过没有成灾,不会堵上人行道。
饮食
潍城的物价并不低。在小饭馆点一个鱼香肉丝要30块钱。这多少有点奇怪,毕竟潍城不是个面向游客的城市。市内没有王府井小吃街,南锣鼓巷那样的游客聚集地,连风筝博物馆的纪念品商店都没开。但菜价就是高,委实不解其妙。
这次在潍城,我还深刻体会到了各地在饮食上的差异。比如,按照原来的习惯,点了一道叫做“西红柿牛腩”的菜。结果端上来是一个大锅——不是汤,而是菜。有这道菜,加浇上清汤面,三四个吃没问题,不用别的菜了。

景点
前面说过,潍城不是面向游客的城市。城内没有什么特别有名的景点,也没有专坑外地游客的商业街。但城市很干净,看上去也很悠闲,有点向往之。
这次发现了一个不得了的景点,来之前没听说过,也完全没预料:看飞机。
最后一天的上午,在街上观景——由于没有什么著名景点,与其说观景,莫如说在街上做布朗运动——的时候,一个上午先后看见了8架次飞机。我对飞机不在行,没有望远镜,视力又不行,看上去像飞豹。其中4架还组成了编队。上次看现场看飞机编队还是在白国,恍然间已经15年了。
令我惊奇的是,天上明明飞着战斗机编队。但是街上的潍城人民似乎鲜有驻足仰望的,看起来这个地方出现飞机并不稀奇。但对我来说,已经是个惊艳的景点了。
202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