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维(19)意识性
第三卷 意识世界
意识是相对于客观物质、中观需求的主观存在,与物质和需求的存在类似,意识也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意识机制、意识逻辑和意识形态等是相对静止的,意识能力、意识空时等是绝对运动的,运动是意识的存在方式,意识的运动是不同于物质运动和需求运动的意识活动。意识活动是意识存在的根本方式,它是意识的流动即意识流与意识的指向即意向性的统一。意识活动必有意识在存在上的流动,意识流动的累积形成意识时间(意性时间)。意识活动总伴随着意识的指向和对象,意识活动涉及对象具有内容的意识方面就是意向性,简单说来,意向性就是关于对象的意识,意识对象的累积形成意识空间(意性空间)。意识流和意向性都能给予意识活动以对象,意识流给予意识活动的是纵向对象或时间对象,意向性给予意识活动的是横向对象或空间对象。由意识流和意向性给予的连续性的、一般性的意识时间和意识空间属于意识活动的形式方面,由意识流和意向性给予的碎片性的、个体化的意识空时内对象属于意识活动的内容方面。意识之所以为意识而不为物质或需求,在于其存在着一些列与物质和需求根本不同的特性,这些特性名为意识的意识性或主观性。
第一章 意识性
相对于盲目性的物质和盲动性的需求而言,意识是真正自由性的存在,意识的存在是自由的,可以作出自由选择,可以选择生存或毁灭。自由是意识最本质最基源的特性,它是无规定性的规定性。物质和需求无论是其稳定的存在还是其变动的存在都受到各自物质世界和需求世界的因果性、规律性和必然性的刚性规制和约束,意识世界的意识机制和意识逻辑不能刚性规制意识使得意识是无规定性的不被决定的从而绽放出自由性,意识的自由这一存在者是相对于参照于不同于物质和需求的不自由来说的,它相对于不自由来说就获得了本己的“自由”规定,简单说来,自由在内容上无规定性,规定性仅存于其形式上。自由必然伴随着运动和变化,但运动变化本身不能等同于自由,自由是由自由主体自身发起自身持续自身终止的活动,意识活动都由自身发起自身终止,物质运动和需求运动不是由自身发起而是由所处的因果网络外推的,它们的发起和终止都只能由因果网络来推行。物质和需求的存在是宿命性的,意识存在则以自由为起点。意识的自由性突出地表现在意识既可以选择其自由存在,又可以选择否弃其自由的奴役存在,自由使得意识可以自由出入于自由的存在方式和奴役的存在方式之间。意识不只可以自由选择存在方式,还可以在存在与否或生存与死亡之间作出定夺,能选择死亡或实现自杀是自由的鲜明标识,物质和需求不能掌控本己的死亡,它们只能自然地而不能自由地死亡。
意识因其自由而具有了超越性,能实现反思超越和生存超越。物质和需求作为纯自然的存在是始终本己同一的存在,其同一性不只表现在空间上的整体和部分、方位与方向等的显著差异上,也表现在时间上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种存在的显著差异上。地理上欧洲与法国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法国与英国的东西位置关系都不能颠倒与混淆,意识则不同,意识可以颠倒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也可以颠倒各种方位性方向性的关系。理性与意识是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但理性可以对包括理性在内的整个意识作出反思,这时原本作为部分的理性意识却变成了整体。地理上的英国与法国的存在位置绝对不能调换,但意识可以在意识世界中调换它们的位置而无任何后果。意识相对于同一性的物质和需求的非同一性使得意识可以否定物质和需求各自在空间和时间上受到的限定,它可以再现过去存在,预示未来存在,甚至可以抹去存在的过去、未来和现在三者之间的差别而把三者统一于过去、未来或现在,物质和需求的现实存在则只能是现成性的同一性的,从来没有过去实存和未来实存,是意识把过去和未来加给了物质和需求。物质从生至死都是同一的同样的存在,意识可以凭借其能力实现其存在的不断超越,其超越可以从已有意识任意一点起始,可以在已有深度上掘发得更深,在已有广度上拓展得更广,可以在已有高度上提升得更高。
意识不是像物质和需求那样是单纯的事实性存在,它除了是事实性存在外还是映射性存在。意识类似于镜子,可以映照出存在者的镜像。意识又远比镜子复杂丰富,它能映照出镜子不能映照出的像虚无、黑洞、需求和意识等抽象存在者,镜子映照的只是存在的一部分,意识能映照包括自身体内的一切存在;意识既可以依据存在者的存在方式像镜子那样原封不动地映照存在者,又可以能动地创造地乃至歪曲地扭曲地映照存在,镜子在成像时未对映照对象施加任何影响,意识在成像时可以或多或少添进自身的成分。意识不只是能动地映照存在,还给存在投射了纯粹属于意识世界的善恶美丑等要素。意识对存在进行映照并把本己要素投射和注入存在使得存在生成了具有意识性的存在即“存在感”,存在感反过来又投回意识世界中从而丰富了意识世界。存在赋予意识以存在,意识反过来又赋予存在以存在感,至少从意识的角度看意识因之可以与存在两不相欠并建立了一种特别的关联。物质和需求连本己的存在及其物质性和需求性都不能映照和投射,更不能赋予存在以存在感了,当然,它们也不能因为存在赋予了它们各自的存在就对存在有所亏欠,因为亏欠只适用于意识世界,对物质世界和需求世界是不成立甚至是不存在的。意识映射性可以揭示存在的真理,在映照和投射对象的同时意识自身的本相和真理也得以显露,意识的映射性是揭示和显现对象和自身的双重揭示和显现过程。没有意识的映射性,连同物质和需求在内的一切存在都将是沉寂乃至死寂的存在。
与无所作为的物质存在和需求存在不同,意识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创造性存在,意识创造大致有有中生新和无中生有两类。有中生新是以旧事物为基础而产生新事物,这种创造常常是与物质相关的半创造,它不能脱离客观物质不能超越客观条件的限制,新技术、新产品的创造发明都是奠基于已有技术已有发明之基础上的。有中生有的半创造主要与意识的知性能力相关,知性能力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可以把本己的创造力投射到客观物质上并创造出新的物质来。意识无中生有的创造是它可以从虚无中产生出各种虚构的歪曲的捏造的新的意象来,这些有意义的或无意义的意象尽管与客观世界及其物象的外在刺激有关,但客观世界及其物象不是这些意象得以生成的基础,无中生有的意象主要是意识的想象能力的产物。幻想的意淫式意识作用于需求会创造出新的意淫需求,爱做白日梦是意淫需求和意淫活动相互促进的结果。意识的创造有与认识相关的认知性创造、有与物质相关的实践性创造、有与需求相关的需求性创造,它们又共同推进了与整体生存相关的生存性创造,正是创造实现了认知、实践和生存的不断超越,并进而推进了意识世界、物质世界与需求世界三者之间的相互促动和共同提升。
意识主要凭其知性和理性能对包括物质、意识和需求在内的存在起到规范和引导的范导性作用,以把它们转化为予在而服务于人类需求。在知性的范导下,不规则的无序的泥石、钢铁、器材和颜料等变成了规则的有序的房屋、器物、用具等,人的身体的动作、工作和行为变得更加有序和规范。物质和身体受到本己规律性的制约时,还会受到意识范导性的规范。为了实现人的生存的提升,人的知性和理性要对人类需求施行规范和引导,以把混沌的、无序的、爆棚的需求引到合理的轨道上去。与物质一样,需求在受到本己规律性的制约时,还会受到意识范导性的规范。知性和理性不仅可对物质和需求实现范导,它们还可以反过来对意识及其知性和理性自身实现规范和引导,不过意识的自我范导与对物质和需求的范导不同,自我范导是通过自我回思达成的,意识之光对物质和需求的范导是直射式的,对意识的自我范导是折射式的。意识的创造性与范导性都有对存在的创造和塑造,但创造性处理的是侧重于“存在有无”的实体性问题,范导性处理的是侧重于“存在方式”的形态性问题,创造性的形态式创造是范导,范导性的实体式塑造是创造,意识的创造性和范导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