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戴绿帽真的很憋屈啊
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关羽戴着绿色的帽子。但是,所有的影视作品、戏曲和游戏里,关二爷是这样的:


以前看,觉得绿得那么侠肝义胆、义薄云天,与他的红脸相得益彰,在一众压抑灰黑色服饰和冷兵器乱战中,居然能滋生出一种奇怪的亲和感,有点赏心悦目。
然而后来随着被绿体质人群的横生,开始对这种原谅色越来越敏感,觉得好好的乱世英雄,干嘛要戴个绿帽?
仔细一想,又觉得其实他也挺憋屈的。从通缉犯到传世枭雄,看起来开了挂。可是,因为一二个不可无可奈何的失误,被后世之人非议几千年,着实是微瑕遮瑜了。
近年来,随着历史传记以及小说被热读,以及三国学的深入研究,关羽黑越来越多了。
广被诟病的,是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的这两大败绩,进而怀疑他的军事能力,还有人否定万军之中杀颜良、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单刀会、水淹七军、刮骨疗毒……的真实存在,所有关羽的高光表现,都被人否定过。


都是陈词滥调,老生常谈。其实只要读书的时候多用心,多思考,就会发现这些为黑而黑的调调,是非常有哗众取宠的嫌疑的。
那么现在,让我们以上帝视觉,来具体说说“大意失荆州”这件事情。整个事件整理一下大概就是:
1.刘备离开荆州,令关羽全权负责荆州事务。 2.关羽单刀赴会,孙刘领土争端,后靠湘水之盟解决了。 3.刘备予关羽假节钺,关羽北伐曹仁,惊天地泣鬼神打出了卓越战绩(威震华夏)。围襄阳,淹樊城,困曹仁,擒于禁,斩庞德,徐晃不敢动,曹操要迁都。 4.吕蒙装病,关羽调动荆州军马北上增援。 5.吕蒙与孙权背刺盟友,突袭荆州。 6.士仁与糜芳投降,关羽腹背受敌,殒落。
世人皆谓关羽大意,可是真的是这样吗?他真的该背起这个责任吗?
我个人偏向于,这是客观事件,在关羽不可掌控的范围发生的意外。
首先,第一个意外:糜芳与士仁忽然投降了。这正是大家所认为的大意——关羽没有能察觉甚至没有能提前解决掉他们。可是,这是关羽能左右的吗?
当然不是。
糜芳当时是南郡太守,然后他还是刘备的小舅子,跟随刘备20多年了。士仁也不简单,应该是刘备的北方旧部(士仁是北方人),是货真价实的将军。糜芳和士仁这二人都是刘备麾下的元老资历,而关羽彼时才获得假节钺(还只是为了配合他此前董督荆州事),他有权力和理由搞掉糜芳和士仁吗?
其次,第二个意外:孙十万这个土黑,居然做出背刺盟友这种卑鄙勾当。两弱抗一强,中途背刺,脑子坏得不是一般的程度。如果说关羽大意,没提防孙权背盟,那么请问“盟友”是什么意思?需要时刻全心提防,算什么盟友?关于孙权背盟杀羽,我一定要另写一篇日记文,分析一下这个脑残分子的想法。
本来关羽在荆南,经营江陵、公安十年长治久安,若糜芳和傅士仁死守,东吴虽然偷袭,未必能速取荆州。但糜芳投降失掉江陵,关羽失了根本,军心离散,最后只能丢了荆州。
十几岁时读三国演义,诸葛亮死了觉得伤心欲绝,以为是罗贯中把他写死了,想给他寄刀片;二十多岁再读三国演义,关羽死了直接就想弃书了;现在不读三国演义了,因为知道所有的英雄,都不过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最后敌不过湮灭和落幕……
如若真的要说关羽有什么失误,大概就是他北伐前糜芳和士仁捅过娄子,本来关羽想着糜芳是国舅爷,就让他继续留守江陵了事,未治他的罪。后来关羽获得假节钺权威后,就对他说了句“还当治之”(回来收拾你们),糜芳他们害怕他秋后算账,于是就应了孙权的劝降。
所以,要搞就闷声直接搞,没事别说什么狠话,很容易节外生枝的。战场如是,职场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