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的一生
我是没有奶奶的,我的奶奶,也就是我爸的妈在我爸很小的时候就因为产后风感染去世了,我也没有见过我的爷爷,我的爷爷在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我管外婆叫奶奶。 老爸从小没有母亲,所以和外婆颇为亲近,他和我妈的婚事得到了外婆的支持,对于外婆,我爸是感激的,觉得外婆没有嫌弃当年的自己是一个穷小子,又没妈,家里没有经济帮助,找了我妈算是有了一个家,外婆就象是他的妈。 外婆曾经给老爸念叨着她年轻时候的事,她如何从农村乡下家里挣脱出来嫁给我外公的。可惜我爸耳朵听力差,也听不大懂陕西方言,所以听的一知半解,大约是外婆家里那时家道败落,外婆的父亲去世后,刚刚十六岁的外婆在家里很受气,外婆讲了一件印象最深的事,兄弟几个嫌弃外婆多个人口,多吃饭了,吃饭没有菜,外婆想要点盐给白饭增加点味道,外婆的弟弟对外婆吃饭要盐这件事颇为不满,从鼻子里哼出来:“吃饭还要加个盐,看把你挑的”。
是啊,人穷志短,作为不能给家里挣钱的人,可能连呼吸都是错的。年轻时候的外婆给人帮工,长相端庄,嫁给了外公,生下了六个孩子,大舅、二舅和小舅,我妈和两个姨姨。
我看着外婆年轻时候的照片,外婆抱着小姨,旁边站着大舅,二舅和我妈,外婆有着一张纯净无暇的脸,笔直秀丽的鼻子,一双温柔的眼睛,浓密乌亮的头发梳成两条辫子,搭在肩膀上,神态安详,我觉得黑白照片有种特别的美,把人照的很干净雅致,那时候的人们穿着简单,朴素,却是有着满足的安静神态,就是这样的朴素穿着,显出了外婆的秀丽洁净,她的微笑恬淡自然,看不出生活的颠簸和困苦,只有做母亲的幸福和满足,其实那时候的外婆外公过得很艰难,全家靠外公一个人的工资养活,除此之外,外婆经常冬天去捡煤渣,秋天去捡麦穗,试图做点小生意贴补家用,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外婆一天到晚忙活的是外出觅食,给全家人安排衣食的事。 她本来是自己父亲最爱的小女子,在父亲死后早早出来找生活,独立过活了。外婆一生喜欢交朋友,到哪里都是勤快的人,帮着别人做家务,缝缝补补,在她嫁给我外公后,帮着乡下亲戚们一个个走出来,帮助他们安排工作,从来没有埋怨过他们对她不好。
没有人特别感激过她,她也没有要求别人感谢她,她做的都是自然而然的,那些得到她帮助过的亲戚也有着各自的命运,他们都在各种的命运中挣扎,所谓各有各命。
那个嫌弃外婆吃了盐的弟弟,也就是我的小舅爷爷家里因为争产最后闹得家破人亡,那时候台湾亲戚回大陆,带回来的相机引起了争端,接着是因为大儿子和小儿子因为盖房子,你家有我家没有,闹出人命来。 如果说长得好看有什么用处,那就是外婆因为好看嫁给了我外公,靠着这份婚姻算是改变了自己在农村乡下家里寄人篱下的处境。
外公和很多传统男人一样,沉默寡言,不苟言笑,整天板着一张脸,小孩子们都怕他,见到他就吓得恨不得逃远点,在餐桌前,我们都是摒声敛气大气不敢出,外公是个好人,但绝对不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虽然外公当年逃过婚,不愿意家里给安排的婚事,但也看不出他有多爱外婆,他们的感情大多都是无言的陪伴,在柴米油盐中的细水长流。
外公的存在意义在于他的陪伴,虽然他没有讨人喜欢的性格,但他毕竟是外婆的精神支柱,等他去世了,外婆独自一人应付生活是可以,但无形中显得单薄无助了许多。 外婆曾经把一个孩子送出去过,因为困难时期养不活,她晚年的时候会念叨着,想见这个孩子,老妈会劝她,“算了吧,别去打扰人家的生活了,到时候问你为什么把人家送出去了怎么办?”
外婆的晚年主要是照顾我们几个孙辈,儿子媳妇要工作,把自己的孩子寄养在外婆外公家,外婆每天早上去菜市场买菜,开始一天的辛苦劳作,照顾身体多病的外公,照顾我们的吃喝拉撒,派五六岁的我去巷口取还在襁褓里的表弟的牛奶,我顺便做了几天表弟的小保姆,这孩子在婴儿车里晃悠,刚刚要站起来,突然脸上泛起一股红色,嘴咧了起来,我以为他笑了,突然发现原来他是在使劲拉粑粑,一个屁股蹲下去,把粑粑压扁了。 “啊呀,我娃怎么这么瘦?”小舅母一见到我的表弟,她的儿子叫了起来。 “不是都给你们钱了吗?这是怎么养的娃?”小舅母是一个直肠子,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根本就没有考虑外婆的感受,她大概是把外婆当成了她雇佣的保姆,而不是自己的婆婆,她的心思都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完全没有想到外婆的辛苦,外婆委屈的哭了起来。
一次外地工作的舅舅们回家了,一大家子人都在等着外婆煮圆宵,我记得外婆煮了一大锅,最后吃的时候,只有几个,外公急性子嫌外婆做的慢,一边劈柴一边骂人,结果使劲太大伤了筋骨,一病不起。 媳妇们都是娇客,是来家里做客的,儿子们也都是陌生的不懂厨房做饭的,让外婆一个人忙着。 我在旁边看着这一大家子人,外婆好象一棵树,为孩子们遮风挡雨,还要变成烧火做饭的柴火。孩子果然都是来讨债的,都是来索取的,外婆的一生好象是来还债的,为这些自私自利的人服务,而他们一副心安理得的样子。 晚年的外婆拒绝再带孩子,因为年纪大了太累了,而且还被媳妇,女婿嫌弃人老了,不会说话,不会做事了,可能是被不知好歹的舅母给气的。老人已经尽力了,没有功劳总有苦劳,而舅母们关心的只有自己的孩子,连句感激的话都没有,都说母爱是伟大的,可是舅母的母爱也是非常自私的,以忽视老人的幸福为代价的。外婆象一棵树一样奉献了自己的所有,却没有得到子女的好。子女永远在索取,贪得无厌,而外婆已经奉献了能奉献的一切。 “你说我们家女儿嫁给你家得到什么了?”
二舅母家里声讨二舅没有给二舅母好的生活。当时哭着闹着,费尽心机要嫁给二舅的是二舅妈,现在以舅舅没有发达为由声诉二舅,好象舅舅怎么坑了她一样。人不是你自己选的?你得到了什么?你得到了人,还想要怎样?你以为你的条件能找李嘉诚吗?
当年的二舅是标准的美男子,好比任达华,可惜这个美男子脾气不好,发达不起来。二舅妈家里的声讨象是一个家族欠她的,而不是她自己愿意的。外婆不喜欢这个舅母,“闷声不吭的狗爱咬人”,结果是真得反咬一口,找了美男子已经便宜你了,你还以为你是杨贵妃吗? 外婆晚年因为骨折,卧病在床,又因为保姆不经心,又摔了几次,彻底瘫痪在床,照顾了别人一辈子的人终于要被别人照顾了。
我还记得她生前曾经来过一次我父母家,是因为当时脑梗后遗症,行动有些僵硬,来老妈这里休养治疗,外婆住了一段时间渐渐好了起来,又精神起来了。
外婆离开的时候,还忙着张罗让人打造一个炉子,那是现在的人都不用的烧煤的炉子,她兴致勃勃的准备回去继续生活用的,谁知道,回去没几年,身体脑力渐渐不行了,外婆和外公那座房子的设施还停留在八、九十年代水平,已经落伍,外婆独自生活变得日益艰难起来,一直要强努力过着独立生活的外婆由于行动开始不便,从此需要小姨照顾生活了。 只是,这样的晚年实在太凄凉,由别人照顾是她最不乐意的,子女们都有自己的生活要过,外婆成了多余的人,她的使命结束了。
自从我离开陕西汉中外婆的家后,再没有回去过,忙着自己的生活,无非是考学,求生,很少想到外婆,也没有能力去想,总是在为自己的生计和前途奔波,也没有奔波出什么结果,外婆几乎被我遗忘了,总觉得到工作顺利的时候再去看外婆,可是工作似乎没有顺利的时候,也就顾不上亲情这些东西了。 几年前我辞职终于有机会回去看望外婆,见到外婆的时候,她已经瘦的不成人形,全靠营养液输入,外婆见到我,说不出话来,眼睛两边流下清澈的眼泪来。 最后为她养老的是小姨一家,她的儿子儿媳们都是摆设型的存在,他们当然是给外婆寄生活费的,但是他们都在外地工作,平时是无法给予外婆生活和精神上的照顾和关心的,他们也只能这样。 有一天晚上,我做梦梦见她坐在炕上,和我们孙辈说着话,做着针线活,醒来没几天,传来外婆去世的消息,老妈老爸去奔丧,外婆结束了她奉献的一生。
我还记得最后一次见到外婆的情景,我哭了,也惊异于外婆的眼睛依然清澈明亮,象从未沾染过岁月风霜,并不像人们常说的人老了眼睛就变得混浊呆滞,而是依然闪着光,虽然她被困在衰老消瘦的身体里,但外婆的精神一直都在。
外婆已经去世六年了,我常常想起她,在她去世的最初几年里,一想起外婆就想哭,觉得很对不起她,她带了我好几年,我都没有去看望过她几次,没有买点好吃的给她,没有好看的衣服给她,没有和她聊聊天,我们都是自私的,只想着自己,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也是个白眼狼,外婆真是白带我们一场,我们的好处她一点没有沾上,只有照顾我们的份,却没有享受到我们的好,我已经没有机会对她好一点了,对不起,外婆,我们欠你太多,你的一生没有得到过多少快乐,都是在付出,我们欠你一份道歉,你应该得到的尊重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