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牧者》 目录与后记
顺手列了目录,方便查阅。并略记译中所思所想。
第一章 华籍神职的培养
1.1. 耶稣会内部争议
1.2. 首位华籍主教
1.3. 17世纪下半叶的华籍司铎
2.1. 传信部的效忠者
2.2. 新的路线
2.3. 巴黎外方传教会的四川小修院
3.1. 禁教缘由
3.2. 乾隆朝两次教难
3.3. 内部危机
第二章 四川神职的秘密传教
1.1. 地方官态度
1.2. 天主教与“邪教”
2.1. 独具优势
2.2. 教友之助
3.1. “隐身”的司铎
3.2. “天文生”头衔
3.3. “神父”与“头目”
第三章 媒介角色
1.1. 牧灵工作
1.2. 世俗事务
2.1. 严禁“迷信”
2.2. 几点异见
3.1. 谦卑的中国同道
3.2. 自我评价
3.3. 华籍神职的人际关系
(译)后记
起初,有老师劝我不要做无用功,与其为极少的人做翻译,不如在暑假多拓展知识面。我还是译到了最后。谈不上有什么意义,只是顺便做了学术反思。
1. 隔着一段时间和距离,重读了一遍原文,除了赶制时露出的蹩脚不少外,大体上还算满意。但也后悔当初花了太多时间琢磨句法和连接,反而造出太多冗词,或是顿挫不自然的长句,也疏忽了内容里的细节,以后大可不必为外语过于烦恼,重要的是把史实和论证说清楚。
2. 译文风格从简,尽力贴合中文习惯。内容有所增删,一是除去废话,一是补充细节。
3. 本来是不中不西,又中又西的研究,可惜中西都不精。尽管以后应该会往中国研究方向发展,跟着导师进入制度史、法律史的框架,还是想多了解欧陆的传教史以及背后的传统,最终估计仍会回到近代中西交通史的初衷吧。现在底子还很薄,绝不敢碰这么大的领域。
4. 其实和学不学术关系不大,兴趣与情感所至罢了 。我常常认为我明年很可能找不到合适的博士,入不入圈子,好像都无所谓,并不影响继续探究后续的故事。真实与真理的追寻,是一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