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北影节十年记
“春天来北京看世界最好的电影”——这句话对北京的影迷们太熟悉了。每年4月举办的北影节就是北京甚至全国影迷们的狂欢节。去年北影节结束的时候,我就开始遥想今年4月,到时候就是第十届了,时光如梭,我从2011年第一届开始每届北影节都有参与,十年的陪伴值得好好记录和抒发一下。我当时脑海里就冒出了这句我特别喜欢的含有“春风”和“十年”的诗,计划到20年4月,拿到北影节的电影票,必须得拍照配这句诗发个朋友圈。
但是当时谁都不会想到,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一切原定的安排,4月继续沐浴着北京的春风看世界最好的电影是完全不可能了,甚至很多影迷们跟我一样,觉得2020年北影节要中断了。好在疫情在下半年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影迷们终于盼到了北影节将于8月22日至29日举办的消息。北影节今年还能继续举办当然让人欣喜,但这个时间对我实在是太残酷了,因为我6月初就订好了8月25日要搬家,以及27号到29号带孩子出去玩几天,所以电影节日程内我能看电影的时间似乎所剩无几。但抱怨也没有用,电影节毕竟不是为我一个人办的,只能力所能及地安排在能看电影的时间尽量多看。于是开始重复了前几届的套路,排片,然后厚颜无耻地找朋友们帮抢票,抢多的、没抢到的继续在各个微信群里出票、收票、换票。本届电影节下来一共看了12部,想看的也大部分都看到了,这都要感谢无私帮我抢票的朋友们。想写点东西来感慨下北影节十年的历程,虽然今年北影节比往年迟到了四个多月,“春风”变成了“秋雨”,但我也想不到其他的标题了。
遥想2011年4月的一天,我和四个朋友们相约南三环马家堡附近的“保利国际影城-北京凯德大峡谷店”(现在搜到的名字,已经不记得当时叫什么了),去看了第一届北影节展映的一部国产片《碧罗雪山》。我从东北三环乘公交地铁赶到马家堡,也算颇费周折了。当时只觉得这是一次普通的跟朋友们的聚会和看电影,未曾想到这样的行为能够持续十年。接下来的12、13、14这三年,每年我也都零零散散地去看了几部北影节展映的电影。我与现在的妻子11年底相识,这三年都曾一起在电影节期间看过电影,14年应该还带着未出生的孩子看了几场。北影节前四年都是线下现场售票,那时候微信还不像现在这么普及,能够获得北影节展映信息的途径也少。所以我都是当天看到哪个影院放什么电影,到现场去看下,还有票就买了看了,因此前四届北影节都看得较少,也不成体系。
2015年,我认为是北影节史上特别重要的一年。因为从这年开始启动了线上售票的模式。我记得当年是某个工作日的早上8点开票。我们是9点上班,于是我提前一个多小时来到了办公室,严阵以待准备抢票。那年的片单,用现在话说叫“炸裂”,我排了20多部,爆款的《教父》三部曲抢到了,但没抢到第一场放映的《美国往事》(这也是我第一次经历抢票失败),改抢第二场《美国往事》,抢到了最后一排比较靠边的一个位置,这已经很不错了。当时还没兴起团伙抢票和收票、出票,基本每个人都是孤军奋战,自己买到什么看什么。我那年好像是看了25部电影,已经超过了前四届北影节所看电影的总和。有一个周六,我在资料馆从早到晚看满了五部电影:《萨拉戈萨的手稿》、《灵性之光》、《龙门客栈》、《灰烬与钻石》、《教父》。那是第一次如此集中地在电影院看片,感觉是又累又幸福。晚上回家发微博艾特奇爱博士,博士还回复了我。
2016到2019这四年,北影节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完善,加入到这场狂欢之中的影迷朋友们也越来越多了。抢票的难度,自然也越来越大。从16年开始,我就不能再继续孤军奋战了,当年就找我老婆帮我抢了几张票。之后几年,“抢票团伙”的队伍也是越来越庞大。与此同时,各种微信电影群、转票群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活跃。我好像是16年电影节前无意中加入了一个电影节转票群,如今比较活跃的几百人电影群就有十几个。这四年每年电影节,我的观影数量大概在30部上下,每年也都有一些让我期待已久,终于能在大银幕上看到的影史经典。因为个人平时观影更喜欢看经典老片,所以电影节期间也对此更多关注和期待。但除此之外,北影节每年也都有一些非常难得的新片展映,有的还是欧洲三大电影节的获奖作品,能够最快地在国内大银幕上看到,也是国内影迷之福。
回到2020年,今年电影节日程比往年少了一周,我又赶上搬家和出行,一共看了12部电影,数量上虽然比前几年锐减,但在今年这个背景下,已经很知足了。在去电影院的路上,看到北京主干路上悬挂的北影节今年的宣传彩旗,一句“十年有你”让我心潮起伏。十年一路走来,北影节的种种经历让我感慨万千。今年电影节结束了,想静下来写点东西,最想表达的还是感谢。首先还是要感谢我的家人们。很多人都觉得我有了老婆孩子还能在电影节期间这么密集地看电影很不可思议。这都离不开家人们的理解、支持和包容。尤其是我老婆,她可能是最能理解我对电影的这份情怀的人。然后还要感谢电影节的策展人员、工作人员,是他们的辛勤付出让影迷们没有中断与北影节第十年的约会。接下来还想感谢所有真正热爱电影的朋友们。因为电影,我认识了很多朋友。有的是在电影节前就认识的至交老友,也有的是通过历年电影节及其他影展认识的新朋友。上文提到过,这些年进了很多微信电影群,通过多年的出票、收票、换票,新结识了不少可爱、有趣、真诚的朋友们。认识你们是我的荣幸,让我在观影之路上感到自己不是那么的异类和孤独。影迷们持续的热爱也是让电影节能够一直办下去的动力。尤其今年的特殊情况,让我戏称自己是电影节的二道贩子。抢票失手《战争与和平》,但多了一些《现代启示录》、《黑客帝国》等热门影片的票,让我尝试去换票。很多新老朋友找我想要收票,让我一时难以取舍,对没能给转票的朋友们都有一丝愧疚。让我感动的是,收到票或没收到票的朋友们都对我超级友好,很多给我转发各个群的票务信息,一位收到《现代启示录》的女孩还在开场前给我买了杯喜茶,让我受宠若惊。还有一位朋友收了我一张金智英,我在微信上忘了点击接收转账,退款之后又再次转账并提醒我之前没有收。这份真诚和信任也是多年来北京影迷圈良好氛围的缩影。在北京影迷圈,多年来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大家默认的“出票、收票、换票”的规则,对电影共同的热爱让大家都能真诚地共同遵守。
最后,回到标题的诗句,谈谈为什么我觉得这句诗特别适合形容我十年的北影节。“桃李春风一杯酒”:“桃李春风”,北影节一般在春天举办,在北京最好的季节去电影院看最好的电影无疑是影迷们最高级的享受。“一杯酒”,因为我也是个大酒鬼。随着这几年认识的朋友们越来越多,电影节期间,看完电影,相聚一下喝上几杯也已经成了另一种必需的仪式。“江湖夜雨十年灯”:本来可能没“江湖夜雨”什么事,但今年在三里屯看完《现代启示录》后,一场突然的“夜雨”一下营造出了意境。我冒着雨骑车回家,风雨中三环的路灯让我不断想起这句诗,还是对电影的热爱让影迷们如此风雨无阻。“十年灯”,我想北影节就是影迷们心中亮了十年的灯,是指引着影迷们追求心中诗意生活的启明灯。黄庭坚的诗句本是描写“桃李春风一杯酒”之后各自漂泊江湖十年的凄凉情景,而我们影迷们就幸运得多了,电影从来不会离我们远去,因为疫情关了半年的电影院也终于与我们重逢,北影节迟到了四个月多也最终到来,希望北影节这盏亮了十年的灯永不熄灭!
最后的最后,感谢电影!电影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