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不知道的】影响世界的奥地利九大发明
你以为奥地利只盛产音乐和作曲家吗?奥地利也有些许不为人知的发明与创作呢!比如量子物理界的薛定谔猫;精神心理科的弗洛伊德;人人来到维也纳非尝不可的萨赫蛋糕;风靡世界的施华洛世奇水晶等等,都是来自于奥地利这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神秘小国。今天让我们来看看奥地利的发明吧!

铅笔

Joseph Hardtmuth(1758年2月13日——1816年5月23日,维也纳的Asparn an der Zaya)是一位成功的奥地利建筑师,发明家和企业家,如今捷克闻名世界的Koh-i-Noor文具店就是他创办的。1789年,他发明了一种用于餐具生产的无铅釉,即所谓的维也纳器皿的新型陶器。1810年,他又发明了一种人造浮石,几年后,用来制造迫击炮,漏斗和其他器皿的一种stone器;他还制作了一个灵活,不易破碎的黑板。

1792年,Hardtmuth在维也纳成立了一家铅笔工厂,他通过将石墨粉和粘土混合在一起,成功地制造出人造石墨铅笔。直到那个时候,从石墨切下的整个碎片被粘在木材之间,并从英国进口。采用这种新方法,劣质石墨可用于铅笔制造,降低价格,使产品更容易接近人民群众,时至今日,他的公司Koh-i-Noor Hardtmuth依然存在,并且成为捷克数一数二的名牌。

萨赫蛋糕

来到奥地利维也纳,不吃一吃萨赫蛋糕Sacher-Torte怎么行?1832 年,萨赫蛋糕由弗兰兹 · 萨赫( Franz Sacher )在奥地利维也纳发明。当时奥地利首相克莱门斯· 梅特涅伯爵,天天举办宴会,必须事先准备大量甜点,某天要求厨子开发一道能让宾客难忘的新甜点,不巧,大厨生病,由16 岁学徒弗兰兹. 萨赫担负重任,他灵机一动写下食谱,烘培出此道巧克力蛋糕,美味无比,宾客大加赞赏。而且在当时没有冰箱与防腐剂的年代,萨赫蛋糕居然能至少保存 2 周,自始闻名于世。至今萨赫蛋糕的原创配方至今仍是奥地利的国家机密。

如今,萨赫蛋糕已有180多年的历史,只有蛋糕创始人萨赫家族所拥有的Hotel Sacher 和旗下的咖啡店才会出售“原创萨赫蛋糕Original Sacher-Torte”。要知道,这款世界闻名的蛋糕每年的销售量是36万个,包装在木质的蛋糕盒中,延续了百年传统。想要将萨赫蛋糕打包带走的你,一定要认准蛋糕上的“Original”的字符以及“Hotel Sacher Wien”的商标。想要享受一顿正宗的Original Sacher-Torte,一定不能错过Café Sacher。

施华洛世奇水晶

闻名世界的施华洛世奇水晶既不是来自巴黎也不是来自纽约,而是来自奥地利距离因斯布鲁克不远的一个叫瓦腾斯的小镇上,公司的创始人丹尼尔·施华洛世奇(Daniel Swarovski,1862年10月24日—1956年1月23日),出生在波希米亚(现在的捷克共和国)他的父亲是个玻璃切割工,并经营一家小型玻璃企业。年轻的施华洛世奇就是在这里从一个学徒成为人造水晶切割工艺行业的专业人士。在1892年,他发明的切割含铅玻璃水晶的电动切割打磨机器获得了专利。

1895年,在阿尔芒·柯斯曼(Armand Kosman)和弗朗茨·魏斯(Franz Weis)的资助下,施华洛世奇公司正式成立。最初公司被命名为A. Kosman, Daniel Swartz & Co.,之后被简称为K.S. & Co。公司利用奥地利蒂罗尔州瓦滕斯水力发电的资源,建立了一个水晶切割工厂,进行高能源消耗的磨削工艺的版权加工。时至今日,施华洛世奇的水晶石已经在世界各地被认定为优质、璀璨夺目和高度精确的化身,奠定了施华洛世奇成功的基础。施华洛世奇的魅力源自材料的品质和采用的制造方法。至于独特制法的详细情况,当然不会随便向外人透露啦。

遗传学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史前时期,人们就已经利用生物体的遗传特性通过选择育种来提高谷物和牲畜的产量。而现代遗传学,其目的是寻求了解遗传的整个过程的机制,则是开始于19世纪中期孟德尔的研究工作。孟德尔在修道院后院种植豌豆时,发现并总结出了两条规律,后人称之为孟德尔定律。

孟德尔在1856年至1863年间种下了约5000株豌豆植株并进行杂交实验,随后于1865年在布吕恩自然科学研究协会上报告了他的研究结果,1866年他又发表了论文《植物杂交试验》(德语:Versuche über Pflanzen-Hybriden)。可惜在孟德尔生前,这一发现没有得到充分的瞩目。虽然孟德尔并不知道遗传的物理基础,但他观察到了生物体的遗传特性,某些遗传单位遵守简单的统计学规律,这些遗传单位现在被称为基因。

红牛

红牛原本是华裔泰国商人许书标(Chaleo Yoovidhya)于1966年在曼谷创设的一个机能性饮料品牌“Krating Daeng”,其产品经常被夜班工人、长途货运的驾驶或泰拳选手拿来当作提神与健身用。1982年,当时在宝洁(P&G)亚洲地区分公司任职的奥地利商人迪特利希·马特希茨(Dietrich Mateschitz)因为对这款饮料的喜爱,决定与许书标合资创立红牛公司。

1984年马特希茨在奥地利设立了红牛股份有限公司(Red Bull GmbH),他与许书标各持有公司49%股份,其余2%股份由许书标的儿子许书恩(Chalerm Yoovidhya)持有,平时公司由马特希茨负责营运,行销到亚洲以外的市场。马特希茨修改了红牛饮料的配方,加入了碳酸,而变成一种气泡饮料,并取名为“Red Bull”。1987年,新配方红牛饮料才获准在奥地利销售。相较于传统的提神饮料,马特希茨以一种非常流行、时尚的方式来包装产品,获得空前的回响,而广为年轻族群接受。1992年红牛首次外销到奥地利以外的国家——匈牙利,并且在之后很快速地扩展到超过一百个国家以上的广大市场,成了如今人人都知道红牛能量饮料。

弗洛伊德

人人皆知弗洛伊德被世人誉为“精神分析之父”,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也是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被称为“维也纳第一精神分析学派”,关于他的成就至今仍有一些颇受争议,但是都不可否认的是,尽管他提出的精神分析学后来有部分人认为并非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但激发了后人提出各式各样的精神病理学理论,在临床心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薛定谔

薛定谔猫(英语:Schrödinger's Cat)是奥地利物理学者埃尔温·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一个思想实验。通过这思想实验,薛定谔指出了应用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诠释于宏观物体会产生的问题,以及这问题与物理常识之间的矛盾。在这思想实验里,由于先前发生事件的随机性质,猫会处于生存与死亡的叠加态。

很多人对薛定谔的猫的理解可以概括成一句话:“猫在箱子里在“死的”或者“活着”两种状态之一的概率各是50%,只有打开箱子才会知道是死”或者“活”。但这种理解是错误的。薛定谔的猫既不是活的也不是死的,更不是50%概率活50%概率死,而是处在生和死的叠加态,这个叠加态无法用直观的语言描述,唯有用量子学才能解释,其背后深远的含义。这才是薛定谔的猫的特殊之处!

奥地利人的发明更多的是在思想上科学上的深刻探讨,别小看以上的某些发明,这其中或多或少都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