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出你的书影音月度小结
查看话题 >2020.7-8月个人观影筛选
两个月看了大致150多部,以我自己的评分作个筛选——算是每两个月的观影小结,也算把自己觉得不错的影片推荐给看到的朋友
原则:
新出的电影(2019/2020)标准是7分(/10),老的电影标准是8分(因为大多是个人补片,对这些经典影片就不附自己的观感画蛇添足了);
院线的电影如果看了但没到7分也会在最后列出
新(剧情)
《第一头牛》 8/10—— 田园牧歌洗刷淘金印象
《 叛徒Ⅱ》8/10——必然会被拿来与《爱尔兰人》并提的一部 ,因为虽然在风格上一个趋于纪实,一个趋于类型框架,但传记的属性和“围绕一个人展开”去还原黑帮历史这两点其实是异曲同工的,至于影片从黑帮历史中试图呈现的史诗感,两部影片的气质又有所分别——如果说《爱尔兰人》里黑帮淡出历史的舞台像是落于无声处,真相已无人知晓;那么《叛徒》更像是对于“我们的事业”的重新叙述与定义(153min版)
《真相与正义》 8/10—— 以“粗线条”进行的精美乡村史诗,粗在安德烈执着的基督教信仰与当地的‘社会哲学’之间的冲突集中于他个人身上体现,他的观念——‘男人对两件事引以为傲,土地和儿子’——让其家人为之‘牺牲’,而镜头一定程度忽视了这部分人物、更追求于主题的表达;细在影片对于带有民族属性的乡土风貌和人物时代特征的描绘 (165min版)
很惊艳的一部处女作,上影节和北影节也也都有把这部选进,但感觉好像还是有些冷门
《控制点》8/10——对直男而言比较难get的影片,虽然是一个小格局的故事,关系也比较简明,但导演对于女主的人物状态和心理活动把控地“过于”精准——奔放和多变的情感关系下,是复杂的“情感与权力关系”的博弈,其实是一个现代又细微的切入角度
《给我翅膀》 8/10-《最好的还未到来》 7/10-《212号房间》 7/10
三部法国电影,不知道是不是受《触不可及》的影响,近年的法国电影包括还有《好梦一日游》等,虽然题材不同,但都能加上轻喜剧的元素,而且都处理得极为自然、贴近生活,情感看似起伏不大,但都能实在地触动到观众
《春江水暖》 7/10—— 美学上像是写意的山水奇观,“奇”在多个过渡的地方人与自然景观的衔接、融合,比起形似“徐徐展开画轴”的横移长镜头,其实更显东方艺术的意境和神韵。影片与传统文化相照应的美学风格和导演对于富阳这座城市的人文关照相得益彰,但主题上对于“城市现代性重建”这点的引入,本质上更贴近于现实主义,反而在影片整体的“统一性”中显得违和
《漫长的告别》 7/10——缺页的《心》,“消失”的父亲,被消解的死亡阴影
《比邻星》 7/10——既没刻意通过外部和男性角色的挤压,去夸大女性所受到的困境,又高度地集中在母女身上讲述一个宇航员母亲如何在自己的职业梦想与亲情羁绊之间达到平衡,这种导演视角对于女性的叙述才是积极可贵的
《烂故事》 7/10 ------《雪莉》 7/10 ------《白色白色的一天》 7/10
三部都带有点“实验性”的影片,都有着较强的作者风格,对不同的观众来说肯定也就观感差异比较明显。个人比较青睐这样的导演风格,三部影片在形式上(剧本结构/视听)的风格化表达和各自的主题其实也是契合、统一的
《不可抗拒》 7/10—— 立意相当亲切的一部反传统政讽喜剧,这个传统既是好莱坞式的叙事,又是以精英视角理解的政治——临近尾声才浮出水面的主题,让故事中平民对于精英政客的‘调戏’免于沦为一场平民视角的‘自娱自乐’,温和地提供给了荧幕之外的平民一个反精英的视角去看——‘人、资本和政治之间的博弈’
《叔叔》 7/10—— 现实中很多涉及老人的问题常常被我们理所当然地预设“答案”,其实这是我们对他们最大的“漠视”。影片描绘看似‘细雨微风’,局中人的困境却无法言喻。‘这一代人谁不是吃着苦过来的’——一语道出其中的动人和酸涩,为家族牺牲最多的这一代却也是被这环境所深深束缚的一代,因为时代变迁得太快,而让隔代间的关系难以共通、理解;时代发展得又太慢,他们已经来不及等来一个可以洒脱做回自己的年代
热带雨 7/10—— 对于欲望和禁忌的书写,作为影片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和《钢琴教师》亦或是《朗读者》中的片段比起来,显得并不够自然,而且多处都流于一个学生的“男性凝视”,惊喜的时刻只有短短一个红墨水晕开的瞬间;不管是政治背景中的新马关系还是华语/中国文化在其社会背景中的式微,在影片的间隙不断被提及,但却似乎没有清晰地和师生关系在深层文本上产生映照(或许是我并没理解到)
《海边电影院》 7/10——风格成背影,映画魂在燃——愿望是‘世界和平’
《逃走的女人》 7/10——洪尚秀的‘减法’和‘加法’
《年轻的阿迈德》 7/10
《托马索》 7/10
《被涂污的鸟》 7/10
《我们的母亲》 7/10
新(动画/纪录片/短片)
《雾山五行》 8/10—— 单看画风、细节和打斗场景确实无可挑剔,但这一季的三集更像是主要人物的出场秀和背景介绍,留一星对于后续的期待,希望过后有机会补上
《Athlete A》 8/10 《在金牌的核心》 7/10——两部聚焦于同一事件的纪录片,《Athlete A》集中选取了几名奥运会体操选手的故事为线索辐射出体操运动这一项目的“环境生态”,并把重心放在了《星报》对于案件的跟踪调查过程之上,在追溯案件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深入的质问:美国体操运动的行业体制以及运营生态是否良性?美国奥委会、美国体操协会以及地方体操俱乐部这些机构是否履行了对于体操运动员和未成年女性的保护责任和法律义务?更为重要的是,《Athlete A》将镜头排除了对于受害者心理伤痛和以往在此类性侵案件中女性弱势处境的渲染,而对准受害者直面自我遭遇的坚强和勇气以及来自她们家人和各方的支持,将整部纪录片的节奏处理得轻盈、积极、有力,同时又使得主题摆脱了性侵案件的局限性,于无声之处折射出的是直抵观众内心的女性力量
《渡过平静的河》 7/10 ;《四月》 7/10——两部今年First上留下印象的短片
院线补充:
《八佰》 6/10——一堂‘战时爱国主义’教育课
《旺扎的雨靴》 6/10
旧片
碍于篇幅就不加影音链接和个人拙见了,但部部都是我非常喜欢,抑或很有感触的,看过或有同感的也可以探讨交流,以下片单:
《从海底出击》 9/10
《白丝带》 9/10
《桃姐》 8/10
《冷战》 8/10
《沉静如海》 8/10
《醉乡民谣》 8/10
《铁雨》 8/10
《刺青》 8/10
《对她说》 8/10
《秋天的故事》《冬天的故事》 8/10
《暗黑》第一季 8/10
© 本文版权归 Kieslowski.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