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1.控制血糖
有效地控制血糖可以提高你的注意力。
发表在《发展中国家国际糖尿病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高血糖对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有负面影响。高血糖会加剧抑郁情绪,使当事人缺乏集中注意力和记忆力变差。
2.打破完美主义-拖延循环
抑郁情绪螺旋上升的一个非常普遍的原因是拖延。
拖延的东西越多,时间越久,它们看起来就越困难。我们因此感到情绪低落、萎靡不振。而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们的记忆力会下降、注意力会更加难以集中。
于是乎,拖延的工作就变得更加困难。当事人很容易继续采取拖延战术。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事实上,拖延与完美倾向密切相关。很多完美主义者是拖延艺术的大师。
很多人经常会有这样一种心理:在开始之前,我必须得收集足够信息,保持一个绝佳的心态,这样我才能开展工作(学习),把工作做到最好。他们甚至给任务设定很高的标准,造成工作量过大。结果,拖延总是不期而至。
当然,他们可能看起来很忙,但是忙不到点上。等开学后,你在你们学校的自习室总能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尽管离考研只有三个月,但有些人依然在做些无用功。他们拿着颜色各异的笔在书上涂涂画画、标重点时一定要画出条笔直的直线、笔记一定要做得工整美观,甚至可以直接拿去当朋友圈配图。
但是当你询问他们知识点掌握得是否全面、是否牢固,这可能就戳到他们的痛点了。因为从本质讲,形式主义只是拖延的一种。
人们真的很擅长拖延。他们甚至会为自己的拖延找到一个完美的借口:我是完美主义者。但也许,他们更多只是害怕失败,被人嘲笑。
心理学艾米丽·迪克森指出,这可能跟原生家庭有关。如果小时候遭遇过持续不断的羞辱与打击,会让当事人的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不敢轻易尝试。长大后,出于合理化解释(自我安慰),便追求完美主义,从而掩盖问题。
其实,你不需要等一切都准备好才能开展工作。行为影响心理。很多时候,你正是做了点事情后,看到点成绩,你才感到有信心,然后继续地做下去。
事实上,这就是我们要需要区分的两个概念:卓越和完美。卓越源于享受学习和工作,依靠一点一滴的进步建立信心。而完美只是聚焦于结果。他们不论表现如何出色,可觉察到的微小错误都会给他们带来消极的感觉。
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手机系统,或是软件的Beta。我们不可能在第一版就达到完美状态。但是我们可以修修补补,愈加完善,越来越好。到最后,你便会发现,你达到的水平远远超过了之前期待的完美状态。
3.学会在沮丧中工作
情绪问题一时是解决不了的,但这不代表我们就无能为力。尤其是抑郁情绪来袭的时候,我们更需要做点什么。
我们可以列出当天的任务,把任务分成几个小块。事实上,专注于较小的特定任务会更加容易。
你也许不是以美好的心情开始新的一天,但不代表不能以美好的心情结束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