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执、混乱、反叛,他是尼采和弗洛伊德以后最具影响的思想家
拉康,自尼采和弗洛伊德以来最有创意和影响的思想家。
他是一个反叛英雄,他不是为平庸生活而生的,永远无去循规蹈矩,而且注定要与众不同——

在一战中,他目睹杀戮从而抛弃了自己的宗教信仰,不再信仰上帝;
二战后,在目睹身为犹太人的弗洛伊德遭到法西斯迫害后,他提出“回到弗洛伊德”,试图拯救百废待兴的欧洲思想界;
在被国际精神分析协会“逐出教门”后,他“只身一人”创办了自己的精神分析学派,又亲手终结了它; 他渴望可控的爱情,又去追求得不到的女人; 渴望获得弗洛伊德的认同,却多次与之擦肩而过……
拉康一生的经历、他的学术思想与他所处时代的历史语境形成了奇妙的纽结。
《拉康传》购买戳
豆瓣书店独家首发《拉康传》,精神分析大师雅克·拉康混乱、固执、反叛的一生,重现20世纪法国思想界最激动人心的一段历史。
我们阅读拉康晦涩又透彻的思想体系,也阅读人与时代命运的相互胶着。
拉康的个人史:终生追求真理的“反叛英雄”
“我很固执……我要死了。”这是精神分析大师雅克·拉康留给我们的最后的话。可以说拉康的一生就是固执、反叛的一生。

他出生在信仰天主教的中产阶级家庭,渴望父亲的赏识、弟弟的依赖,却拒绝留下来继承家业。
他渴望进入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却两次被除名,可即便如此,也依然坚持自己那不被认可的“短时分析”。
他一手创建自己的学派,弟子们安静地聆听大师的教诲,即便在他越来越沉默的晚年,人们也试着从他的沉默里听他说话。
但就在这样的时刻,他宣布解散自己的“王国”:“如果你们愿意,做拉康的信徒是你们的自由。至于我,我是弗洛伊德的信徒。”

他渴望弗洛伊德的认同,他将弗洛伊德的教诲法国化,提出“回到弗洛伊德”,却又多次与之擦肩而过。…… 在这固执的表象背后,是拉康对真理的永恒追求。
正如拉康用阿克特翁的神话所比喻的那样,“真理是在真理之后追赶的东西”,他一次次的出走和反叛,他对精神分析这门始终在寻找却“从不企图找到答案”的学科的执着,他对弗洛伊德“存在”和“欲望”关系理论的着迷与深入,都是为了在这条充满荆棘和不确定性的欲望之路上不断接近真理的入口。

精神分析的学科史:“回到弗洛伊德”
拉康的故事充满了巴尔扎克式的法国激情,但这不仅仅是拉康的个人史,它同时也是一门学说的历史,这一学说继承了弗洛伊德试图把人从宗教、迷梦和玄思的宇宙中拯救出来的努力。
从1885年弗洛伊德在萨彼里埃医院初遇沙可(Jean Martin Charcot),到1985年法国式弗洛伊德学说分裂为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的正统主义和多元分化的拉康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在这百年里讲述着有关冲突、演变、代际、概念、导师、弟子、团体、治疗的故事,以及从东向西永恒的迁移。
在精神分析学派向西传播的道路上,拉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在法国掀起精神分析的浪潮,将弗洛伊德的学说法国化,让欲望、无意识、语言等概念深入法国人的生活和人文社科的各个领域,并首次赋予这门学科哲学的根基。

更为重要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人性浩劫之后,弗洛伊德的教诲为了从法西斯主义的侵袭中幸存下来,为了适应民主制度,已经几乎遗忘了其诞生时的激进性,正是拉康的出现为当时已走向平庸的弗洛伊德革命带去了混乱、动荡和瘟疫,同时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量,翻新甚至重建了精神分析的根基。
透过拉康的生活和工作,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弗洛伊德理论、斯宾诺莎和黑格尔的哲学、语言学和结构主义如何影响着拉康思想的转变,也是拉康如何决定着后者的命运。

二十世纪法国思想史:知识分子的私生活与互动
拉康一生的经历、他的学术思想与他所处时代的历史语境形成了奇妙的纽结。
克莱朗博、皮雄、多尔多、达利、布勒东、柯瓦雷、科耶夫、阿尔都塞、德里达、巴塔耶、列维-斯特劳斯、梅洛-庞蒂、海德格尔、波伏娃、萨特、康托尔……精神分析与精神病学、文学、哲学、人类学、语言学、艺术、数学、结构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所有这些学科、流派、大师共同组成了二十世纪法国思想界的黄金时代,他们的个人生活和互动都或多或少地与拉康联系在一起。

他与梅洛-庞蒂、列维-斯特劳斯的友谊和纷争,与巴塔耶妻子西尔维娅之间的爱恋,对科耶夫的推崇,对波伏娃的决绝,二战后对萨特的态度大转变……
所有这些不仅是拉康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更呈现出当时法国知识分子之间的交流、思想的涌动和生机,而这也是拉康思想得以萌发、成形和转变的文化语境和场域。

独家首发新版《拉康传》,限量附送拉康纪念胸针
从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学派到拉康的“回到弗洛伊德”,不过百年时间,精神分析经历了诞生、发展、阻滞、分裂、重构……而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其理论的流变也始终发生。
如何进入这个庞大的精神世界?如何把握一位思想大师的的复杂思想?最有效的方法从来不是简化思想本身,而是理解其复杂性。

《拉康传》将拉康个人的历史、其思想历程放入20世纪尤其是二战后整个法国思想界的大环境中,通过展现复杂的历史语境,描绘出拉康晦涩又透彻的思想的根茎。

《拉康传》的封面设计反应拉康学术成就和个人生活的结合,提取拉康思想的关键词 “纽结”作为设计的核心概念,与其本人的肖像相结合,让读者从这个环形结构开始不断地穿梭于拉康的人生和他的理论所形成的扭结中。
护封使用黑色作为底色,拉康的形象和纽结烫金。护封上“Là où fut ça, il me faut advenir”一句是拉康对弗洛伊德著名的“Wo Es war,soll Ich werden”的法文翻译,“本我在哪里,自我就应当去到那里——这是我的责任”是中文世界对拉康法译版本的普遍认可的翻译。

封底文字分隔符采用小写字母a,回应纽结中对Object a的探讨。
内封设计简单,封底下部采用烫黑工艺印了弗洛伊德的原话“Wo Es war,soll Ich werden”,也是对拉康“回到弗洛伊德”的呼应。

豆瓣书店独家首发《拉康传》,限量附送拉康纪念版金属胸针,限量600枚,送完即止。
现在下单,9月1日统一发货。


正如齐泽克所言:“拉康通过分裂他的学派,通过与国际精神分析学会(IPA)决裂,保留了弗洛伊德教诲的生命力。五十年过去了,轮到我们对拉康做同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