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爱情是什么?斯滕伯格的三角模型

“对美好爱情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理想。”
——《社会心理学》“爱情”章节的开篇词
爱情是什么?
今晚的月色真美。
You jump,I jump!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r=a(1-sinθ)
……
心理学家认为爱情是亲密关系的最深层次,是积极的人际关系,研究爱情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爱情,提高幸福感。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斯滕伯格的三元理论,也叫爱情三因论。
爱情三因论
斯滕伯格认为爱情由三个成分构成:激情、亲密、承诺。
激情代表爱情的“热度”,指情绪上的着迷,与生理唤起有关,有些和性有关,有些则源于需要和个性特征。
亲密形容爱情的“温暖”,指心理上的喜欢的感觉,要和对方加强联系,包括理解、交流、支持和分享等内容。
承诺(或称责任)是爱情的认知成分,指自己愿意投身于与所爱的人保持并且主动维持这种感情,带有一定的理性思考。
这三种成分组合成七种爱情形式,恰好构成一个三角模型,不妨对号入座,看看你拥有的是哪种类型的爱情。

极端的爱情
在斯滕伯格的三角形模型中,激情、亲密、承诺是构成爱情的必要元素。如果三者皆无,就是无爱。所以他提出的七种爱情形式,至少包含三因素中的一个,比如三角模型的三个角:
喜欢式爱情:只有亲密,没有激情与承诺,譬如友谊。生活中常有“朋友以上,恋人未满”的事情发生,那是因为没有激情与承诺,陷入了喜欢式爱情的僵局。
迷恋式爱情:主要是激情,没有亲密和承诺,譬如初恋。你可能不是喜欢对方,而是迷恋对方身上的某种你想拥有的东西。
空洞式爱情:以承诺为主,缺乏亲密和激情,譬如包办婚姻的初始阶段,既没有温情也没有激情,只是因为契约在一起搭伙过日子。
私以为,激情、亲密、承诺三者任何一个单独拎出来,其实不足以构成真正的爱情。对于想谈恋爱的人来说,这是三种极端的爱情形式,并不可取。
常见的爱情
我们生活里最常见的爱情模式,是激情、亲密和承诺三个成分两两组合,即斯滕伯格三角模型的三条边:
浪漫式爱情:有激情和亲密,没有承诺。“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友伴式爱情:有亲密和承诺,没有激情。温暖而理性的爱,平平淡淡,相濡以沫。
愚蠢式爱情:有激情和承诺,没有亲密,譬如一见钟情。为什么是“愚蠢”呢?因为没有亲密,便没有分享、交流、理解与支持,你不知道对方是不是适合你的那个人,如此盲目地坠入爱河,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好,一种是不好。
这三种爱情模式,由激情、亲密、承诺两两组合而成,各有优劣:
浪漫式爱情,甜蜜但难以长久;
友伴式爱情,温暖但缺乏激情;
愚蠢式爱情,热烈但太过盲目。
因为爱情的三元素,它们只占其二,缺少的那个成分便是爱情关系的不足之处。
若想爱情趋于完美,那便要激情、亲密、承诺三者占全,形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
理想的爱情
斯滕伯格爱情三角模型的中心,是完美式爱情——我们所向往的理想关系,它常常在影视作品中出现,而不常见于我们的生活。
完美式爱情,激情、亲密和承诺俱有。这是“完美恋人”所拥有的爱情,据斯滕伯格研究,这些恋人在一起15年乃至更久之后也会保持着良好的两性关系。
拥有一个完美恋人,一起优雅地解决遇到的困难,享受在一起每分每秒的开心时光,甚至无法想象除了ta还能与谁度过如此漫长的时光。
如此积极的亲密关系,即便只是幻想一下,都让人充满期待与快乐。可想而知拥有这样一段感情时,幸福感定然是无与伦比的。
然而斯滕伯格告诫我们,要想在现实生活中长久维系完美式爱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过,我觉得完美从不是终点,只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爱情三因论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应是:在经营爱情时,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朝着完美恋人的方向努力,积极地与另一半构建亲密、激情与承诺的爱情三角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