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角落记录
查看话题 >城市印象碎片【1】- 纽约
最近在按城市整理照片,发现这些年虽然到过美国日本欧洲的不少地方,但是因为我对大众景点提不起兴趣,又没有建筑巡礼的的情怀,更没有考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大多数时间是在漫无目的地散步,或者到处找咖啡馆小吃店却只看不买,大体上属于当地旅游从业者和小店主眼里最混账的游客。疫情禁足期间,我发呆时和睡梦中偶尔会闪回一些城市印象的碎片,但大多只是一个街景片段,一抹天空的颜色,或者某个异国语言的公交报站声。【城市印象碎片】系列是我用照片重组过去城市漫步体验的一个尝试。虽然这些瞬时随即拍摄的照片无法勾勒出对旅行的具体记忆,甚至连拼出具体时间线都难以做到,但是我会尝试用这一片片不连贯的碎片还原当初对这些城市的印象,以便在以后无法自由旅行的情况下通过屏幕重返这些地方。
【城市印象碎片】系列会不定期更新,照片为主,文字想起来什么就写什么,想不起来就空着:P
【1】纽约

过去的几年间我曾到过纽约许多次,准确地说是到过Manhattan很多次,但从未停留过3天以上。作为本科时的假期回国中转站和研究生期间偶尔周末改善饮食的地方,纽约对我来说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之地”。我对从JFK, LGA, 和EWR三个机场到曼哈顿的公共交通线路了如指掌,在曼岛内也可以只按地址找到目的地(感谢曼岛规划和路名逻辑),但对于这里的历史文化艺术乃至生活方式都没有切实的体会。走在Manhattan的大街上只感觉一切都让人眼花缭乱:永远包裹着人行道的脚手架,喷着蒸汽的井盖,整齐排列在街道两旁却差异巨大的建筑,地铁中西装革履的年轻精英和重复喊着卖惨号子的乞讨者。似乎任何人和事物出现在这里并被打上NYC的标签都合情合理。另一方面,除了Times Square巨大屏幕上的美国国旗外,这里的一切都显得很不美国:穿城而过的不是高速公路上的车流而是轰隆隆的地铁和永远都像在竞走一样的人群;没有象征美式生活的大house,shopping plaza或parking lot,却有着塞满上班族的钢铁水泥森林;没有会和你打招呼的陌生白人老头,只有问路的游客和强卖'first album'的黑人gangsters。而真正属于NYC本地文化的Queens和Brooklyn和其他旧工业时代的城市没什么两样,人们坐在自家townhouse门口的台阶上百无聊赖地看报抽烟(也可能是抽大麻)。中产阶级守着钢铁煤炭时代的遗产,在逐步衰败下沉的社区中试图保持优雅。
我在本科毕业那年收到了这里一所学校的硕士项目录取,去参加open house时曾从103街向南步行纵穿Manhattan,幻想着自己在这个巨大怪异的矛盾体中长期生活的情景,担心自己无法适应这里的节奏。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我当时选择了纽约,她对生活方式的包容性能够支撑我无忧无虑地散漫下去么?如果平行时空有一个在2017年搬到纽约读研的我,他会是一个和我完全相反的,充满欲望和竞争意识的人么?
【人】

















【路上】










【仰头】








【远眺】








。。。以后有空再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