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地活着
和认识了很久的朋友视频聊天,突然不记得是哪一年认识的,他说好像是2008年吧,“那个时候你没有现在这么乐观开朗,好像有点自卑。“
想想2008年的时候,还在上学,多愁善感,敏感早熟,对世界抱着大大的憧憬和满满的好奇,渴望离家却又懦弱胆小。
那一年,最爱的奶奶过世,童年突然结束,被迫着面对人生的老弱病死,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很多,陷入青春期的疯狂思考中,承受着那个年龄不该有的成熟。
相比较于过去,现在反而越来越晚熟,不想恋爱,不想结婚,不想怀孕,不想成家,只想着吃喝玩乐,享受当下。快乐是快乐的,但又觉得少了些什么?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身体里那个自卑、敏感、多虑、深沉的小女生变得不像自己了,又或者只是另外一个自己吧,也许过多的量变就带来了质变,终于到了长大以后,慢慢开朗、自信、正视心理欲望,享受当下生活。
小时候,为了讨大人的欢心,很多想要的东西也不敢说想要,明明不开心还要装作很有礼貌,要努力做老师、家长心目中懂事听话的好孩子,但其实所有的表象都是一种伪装,并不是特别喜欢上学,特别喜欢老师,特别喜欢守纪律,特别喜欢考试,特别喜欢按部就班,所以才偷偷早恋,偷偷抽烟,偷偷写日记、写情书、做恶作剧。
果然,我从小就是个两面派。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不开心吧,因为不能诚实地做自己。
想起太宰治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当时看的时候是那么的有共鸣,同样的伪装压抑,表面的云淡风轻,背后却是一次次的自杀。
大人和小孩之间永远有那么一道鸿沟,我知道曾经的自己有多么忧郁,也没有把握照顾好未来的小孩,所以才一直逃避着晚婚晚育。
聪明的孩子总会想的很多,而聪明又不完全聪明的孩子就会陷入自己的思想漩涡里难以自拔,甚至抑郁。我可能就属于后者吧,早熟但又不够成熟,痛苦地折磨着自己,导致现在只想做一个没心没肺的傻子,快乐地苟且着。
《禁闭岛》里面有句台词,“你愿意糊涂地活着还是清醒地死去?”
小时候想着肯定要选择清醒地死去啊,但现在经历了那么多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生离死别之后,我选择糊涂地活着。
哀莫大于心死吧,有点遗憾,有点难过,但是最终还是落入了平庸之海,潮起潮落、暗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