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为什么要在虚拟里找真实
主流社交媒体在泛娱乐化的信息覆盖下,造就了这样一个审美的时代——审美是最年轻的潮流风向。大家都在审美,可是却鲜少有人追求真正的艺术,这必定造成内容的缺失与资源在表面流转。同时快速的资源浮动也会进一步加剧这种审美焦虑。
举个具体点的例子。小到朋友圈,最受欢迎容易收获点赞的就是美女(状似)自然的“随手一拍”,现在最流行的“绿茶”风潮(绿茶妆&绿茶装,绿茶拍照姿势,纯欲风)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大到娱乐八卦,选秀节目层出不穷,不管是《浪姐》还是《创》,受到舆论青睐的最后的赢家,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真性情”,但这难道不是很奇怪的事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狂热的一种思潮会选择在一场“秀”里面寻找“真性情”?
就连舆论的引导者有时候也会做出这种自相矛盾的事情。写公众号的人,算是舆论的引导者、数据的创造者吧,他们一会追逐独特的个性(或曰有趣的灵魂),一会鼓吹优越的外形,一会又希望自己有鲜明而道德化的态度与观点,但它本身的落脚点又在娱乐。我想问问运营的人,是不是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样样都求的演讲者真的不会焦虑吗,这样做的结果不是臣服于资本就是臣服于资本,或者其实时尚本身就是这样,一种情绪狂热,一种圈地自萌。
这样的悖论真的存在于生活、网络的方方面面,大家也真的会因为这个而敲打键盘争得面红耳赤,这是怎样的一种空虚与焦躁?也许这正是互联网时代的特点,真实的生活与虚拟的网络以前所未有方式碰撞交融,人们无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常常会在抬头与低头之间迷失自己。
但奇葩的是,市场与舆论又正在呼唤内容。影视圈近年总喊着内容精品化,观众对灌水剧的骂声也从来不绝于耳,但是人才都浮躁了,哪能做出需要用心的好内容呢?上游的制作者有很多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鲜少有人愿意去帮助和给予学习的人以时间。整个时代就在焦虑中前进,时尚正是这种焦虑最直接的反映。
好吧,互联网会引导人类往哪个方向去谁也说不准,我们现在在数据中求生并不比远古人类在丛林中探索更加容易。但最终能改造人类的只有人类自己。如果真的发展成为将人造的东西当做真实,那势必会造成与自然的割裂,人类的灵与肉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覆水难收的一天也只是咎由自取。
我想未来小说创造的题材一定会很丰富,这样的世界简直是滋生科幻小说最好的土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