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 绚烂美丽——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青年教师基本功培训小结暨发言稿
各位领导、青年教师朋友们:
大家好。很荣幸有机会能代表我们青年教师基本功培训班在此与各位交流一下本学期我们第一小组的学员们公开课的教学反思情况。
我很欣赏的台湾女作家罗兰曾在散文《夏天组曲》中写下这样一句话:“夏天的花和春花不同,夏天的花有浓烈的生命之力。”我想,如果将我们这些青年教师也比喻成花儿,那么,经过了这些年的学习求教,思考钻研,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努力向一个个新的目标进发的我们都已从春天还颇显柔弱的样子转变为在夏日热烈盛开的生命了。“生如夏花,绚烂美丽”是我们走向教学成熟的一个美好的诠释。尤其在课堂教学方面,本学期我们很多优秀的青年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中逐渐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原本可能存有问题的方面取得了不小的突破。最关键的是,学生能在每节课上真正有所收获,这才是我们内心最大的幸福。
我想,这种幸福是靠我们在教学的方方面面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对于我们青年教师而言,每一堂课上的“神来之笔”可能是让我们激动不已的,它不在教学设计的预设之中,却能在我们的教学反思记录上成为美好的记忆。姚瑶老师在《工业区位》一课的教学反思中与我们一同分享了她教学的亮点:“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还因为偶发事件而产生的瞬间灵感,例如在讲到投资者个人乡土情感对工业区位的影响的时候,我突然想到我面对的是新疆班学生,我不仅是一名传授知识的教师还是一位民族教育工作者,因此,我这样提问:‘当我们同学大学毕业以后,如果打算自主创业,会选择哪里来投资呢?…… ’‘——新疆……。’‘若干年后,你的企业越做越大,当你可以在全国来选址的时候,你会选择哪里呢?’‘——上海(金山)’。在无形中及时培养学生的一种感恩意识和民族情感。这些‘小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去回味和反思。”
除了教学中的亮点值得肯定之外,我们也在教学中融入自己的教学研究。“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是我们迈向教学成熟的一个重要方法。唐珏瑾老师在《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一课的教学反思中就突出了她所进行的教学研究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课堂设问作为了我本节课的研究重点。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对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而言,属于理论性较强、理解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因此在课堂设问中,我着力通过现有的时政材料,提出与学生生活联系较为密切,以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常识能够回答的一系列问题,如:“你认为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抑制房价上涨?”“北京的楼市新政策出台后,会对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通过学生相互讨论,以及现有的经验,是可以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的。因此我感觉在教学中我的课堂设问基本是在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框架结构的基础上构建的,使相对与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的经济学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知识产生了联结,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点。”
当然,套用那句众所周知却不失为真理的话——“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就算是我们精心准备的课,也可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些许不足。将这种遗憾记录下来并不是苦涩的滋味,而是我们教学成长的一步步坚实的印记,因为它指向的必定是下一次的成功。柴秀苗老师在《心理暗示》一课的教学反思中这样写道:“整堂课虽然有收获,但也有遗憾,在此主要针对课堂提问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在‘我说你做’游戏导入之后,问学生这个心理现象是什么,学生回答是心理暗示,但接下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心理暗示的例子时,一开始学生并没有回答的,于是我先举了两个例子,然后让学生来举。在这个设问中,是否是给同学留的时间太少了,或者应该让学生先讨论一下,然后再来回答。让学生来给心理暗示下一个定义的时候,只提问了一个同学,老师就给出定义了,是否应该多提几个同学。教师讲完皮革马利翁的小故事之后,问同学们这个小故事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呢?教师很快就带过去了,并没有让学生来回答,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短。课堂提问这个环节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整堂课的提问来,个人觉得总体比较平,没有什么起伏。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的反馈仅停留在重复,并没有去挖掘,我想这也是我今后要努力去改进的地方。”
同样,张尹老师在《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一课的教学反思中肯定自己的成功之处的同时更为看重课堂上留有的遗憾,努力思索着改变的契机:“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遗憾。在欣赏艺术品的过程中,大家往往会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但在最后关键词的回答上面,就不太让人满意。究其原因,我想还是因为我之前的铺垫不够好,特别是在上公开课的时候,面对学生的无语,我还是略感紧张,心情比较急躁,就直接把答案公布于他们,这样既不能起到启发的作用,还显得知识点的灌输太过强硬。宗教改革,作为一次社会改革运动,对于欧洲历史发展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可是由于时间的局限,显然我对这一部分的处理相对于文艺复兴来说,讲解和安排都太过仓促。总结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我对宗教改革这部分确实内容掌握并不扎实,尤其是对经典案例也没有特别多地了解。以后我要在这块内容上再多下功夫。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么一条熟悉而又透彻的话,确实对于新教师来说要受用好多年。假如对于教材内容不够熟悉,假如知识面仅仅局限在教材以内,想要上好一堂课,想要上一堂精彩纷呈的课真的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我觉得,新教师最根本的还是要把基本功做扎实,将自己的知识面拓宽,特别是要把学生感受融入到课堂,才能不断进步和贴近名师。有人说,教师都有一颗永不知足的心。我想,那是因为,上一节好课本身就是教师的价值体现,更是教师的人生乐趣所在。为此,我们愿奋斗千千万万遍。”
美籍华裔作家刘墉说过:“这世上的人有多少,那天上的星就有多少,人海等于星海,星海浮著人海。”而刚执教完第一轮高三的我想说,高三教学的反思与收获亦是这样的关系,所以,每一次都不是以时间为段落的总结性的自省,而是一点点积聚起来的,如流波般不息不止地奔赴教育教学之恒河的思考。我在《快速准确地抓住文段中的核心信息——高三语文阅读方法指导》一课的教学反思中记录下了我在“课堂教学目标”达成上的一次蜕变:“在这些思考中,我最明晰的一点感受是:高三无论是平时教学还是公开课,较之高一、高二而言,更为强调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同时要与高考考点准确紧密契合,让同学们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每一堂课的重要意义,给他们以信心与动力,然后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收获真正的方法与技巧。与之相对的是,若教师的教学目标含糊不清或遥不可及,不能使同学们‘一课有一得’,则带来的一些隐性遗憾是难以弥补的。而关于这次《高三语文阅读方法指导》一课,可以说是将上学期教学公开课《材料作文“高考加分”讲评》的反思经验化为了本节课的认真实践,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没有留下缺憾。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按照《2010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考试内容:‘2.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使学生学会快速准确地抓住文段中的核心信息。‘整堂课在我的引导下,以课堂训练为主要形式,使同学们主动进行思考,用他们学到的实际能力来映证我这堂课的教学成果。虽然这堂课的名称是‘快速准确地抓住文段中的核心信息’,但我们知道在实际教学中是来不得‘快速’的——正所谓‘欲速则不达’,我是通过沉稳的心态和准确的指导来达成我的教学目标的。回顾这堂课的教学思路,我觉得自己做到了环环相扣,又始终围绕着本课的教学目标展开,比较好地实现了让同学们学以致用、学有所成的教育理念。当然,在如何调动高三课堂气氛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深入思考等方面,我当下还交不出满意的答卷。这堂课又带给我几个新的研究方向与进一步的思考,而我相信,今日答卷上的空缺终将在我明日的努力实践中写上完满的答案。”
以上只是我们青年教师基本功培训班第一小组学员们在本学期辛勤耕耘、认真求索的几个缩影。我们带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继续着未来的旅程。你能看到,一定能看到,这些青春的身影一边吟唱着光阴的歌,一边在可能有些寂寞但注定充满光明和幸福的教育的大道上努力诠释着更加美好的自我。
大家好。很荣幸有机会能代表我们青年教师基本功培训班在此与各位交流一下本学期我们第一小组的学员们公开课的教学反思情况。
我很欣赏的台湾女作家罗兰曾在散文《夏天组曲》中写下这样一句话:“夏天的花和春花不同,夏天的花有浓烈的生命之力。”我想,如果将我们这些青年教师也比喻成花儿,那么,经过了这些年的学习求教,思考钻研,在整个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努力向一个个新的目标进发的我们都已从春天还颇显柔弱的样子转变为在夏日热烈盛开的生命了。“生如夏花,绚烂美丽”是我们走向教学成熟的一个美好的诠释。尤其在课堂教学方面,本学期我们很多优秀的青年教师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中逐渐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在原本可能存有问题的方面取得了不小的突破。最关键的是,学生能在每节课上真正有所收获,这才是我们内心最大的幸福。
我想,这种幸福是靠我们在教学的方方面面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对于我们青年教师而言,每一堂课上的“神来之笔”可能是让我们激动不已的,它不在教学设计的预设之中,却能在我们的教学反思记录上成为美好的记忆。姚瑶老师在《工业区位》一课的教学反思中与我们一同分享了她教学的亮点:“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还因为偶发事件而产生的瞬间灵感,例如在讲到投资者个人乡土情感对工业区位的影响的时候,我突然想到我面对的是新疆班学生,我不仅是一名传授知识的教师还是一位民族教育工作者,因此,我这样提问:‘当我们同学大学毕业以后,如果打算自主创业,会选择哪里来投资呢?…… ’‘——新疆……。’‘若干年后,你的企业越做越大,当你可以在全国来选址的时候,你会选择哪里呢?’‘——上海(金山)’。在无形中及时培养学生的一种感恩意识和民族情感。这些‘小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去回味和反思。”
除了教学中的亮点值得肯定之外,我们也在教学中融入自己的教学研究。“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是我们迈向教学成熟的一个重要方法。唐珏瑾老师在《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一课的教学反思中就突出了她所进行的教学研究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课堂设问作为了我本节课的研究重点。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对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而言,属于理论性较强、理解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因此在课堂设问中,我着力通过现有的时政材料,提出与学生生活联系较为密切,以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常识能够回答的一系列问题,如:“你认为我们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抑制房价上涨?”“北京的楼市新政策出台后,会对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通过学生相互讨论,以及现有的经验,是可以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的。因此我感觉在教学中我的课堂设问基本是在学生现有的知识体系框架结构的基础上构建的,使相对与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的经济学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知识产生了联结,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点。”
当然,套用那句众所周知却不失为真理的话——“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就算是我们精心准备的课,也可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些许不足。将这种遗憾记录下来并不是苦涩的滋味,而是我们教学成长的一步步坚实的印记,因为它指向的必定是下一次的成功。柴秀苗老师在《心理暗示》一课的教学反思中这样写道:“整堂课虽然有收获,但也有遗憾,在此主要针对课堂提问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在‘我说你做’游戏导入之后,问学生这个心理现象是什么,学生回答是心理暗示,但接下让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心理暗示的例子时,一开始学生并没有回答的,于是我先举了两个例子,然后让学生来举。在这个设问中,是否是给同学留的时间太少了,或者应该让学生先讨论一下,然后再来回答。让学生来给心理暗示下一个定义的时候,只提问了一个同学,老师就给出定义了,是否应该多提几个同学。教师讲完皮革马利翁的小故事之后,问同学们这个小故事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呢?教师很快就带过去了,并没有让学生来回答,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短。课堂提问这个环节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整堂课的提问来,个人觉得总体比较平,没有什么起伏。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的反馈仅停留在重复,并没有去挖掘,我想这也是我今后要努力去改进的地方。”
同样,张尹老师在《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一课的教学反思中肯定自己的成功之处的同时更为看重课堂上留有的遗憾,努力思索着改变的契机:“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遗憾。在欣赏艺术品的过程中,大家往往会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但在最后关键词的回答上面,就不太让人满意。究其原因,我想还是因为我之前的铺垫不够好,特别是在上公开课的时候,面对学生的无语,我还是略感紧张,心情比较急躁,就直接把答案公布于他们,这样既不能起到启发的作用,还显得知识点的灌输太过强硬。宗教改革,作为一次社会改革运动,对于欧洲历史发展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可是由于时间的局限,显然我对这一部分的处理相对于文艺复兴来说,讲解和安排都太过仓促。总结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我对宗教改革这部分确实内容掌握并不扎实,尤其是对经典案例也没有特别多地了解。以后我要在这块内容上再多下功夫。所谓‘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么一条熟悉而又透彻的话,确实对于新教师来说要受用好多年。假如对于教材内容不够熟悉,假如知识面仅仅局限在教材以内,想要上好一堂课,想要上一堂精彩纷呈的课真的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我觉得,新教师最根本的还是要把基本功做扎实,将自己的知识面拓宽,特别是要把学生感受融入到课堂,才能不断进步和贴近名师。有人说,教师都有一颗永不知足的心。我想,那是因为,上一节好课本身就是教师的价值体现,更是教师的人生乐趣所在。为此,我们愿奋斗千千万万遍。”
美籍华裔作家刘墉说过:“这世上的人有多少,那天上的星就有多少,人海等于星海,星海浮著人海。”而刚执教完第一轮高三的我想说,高三教学的反思与收获亦是这样的关系,所以,每一次都不是以时间为段落的总结性的自省,而是一点点积聚起来的,如流波般不息不止地奔赴教育教学之恒河的思考。我在《快速准确地抓住文段中的核心信息——高三语文阅读方法指导》一课的教学反思中记录下了我在“课堂教学目标”达成上的一次蜕变:“在这些思考中,我最明晰的一点感受是:高三无论是平时教学还是公开课,较之高一、高二而言,更为强调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同时要与高考考点准确紧密契合,让同学们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每一堂课的重要意义,给他们以信心与动力,然后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收获真正的方法与技巧。与之相对的是,若教师的教学目标含糊不清或遥不可及,不能使同学们‘一课有一得’,则带来的一些隐性遗憾是难以弥补的。而关于这次《高三语文阅读方法指导》一课,可以说是将上学期教学公开课《材料作文“高考加分”讲评》的反思经验化为了本节课的认真实践,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没有留下缺憾。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按照《2010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考试内容:‘2.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使学生学会快速准确地抓住文段中的核心信息。‘整堂课在我的引导下,以课堂训练为主要形式,使同学们主动进行思考,用他们学到的实际能力来映证我这堂课的教学成果。虽然这堂课的名称是‘快速准确地抓住文段中的核心信息’,但我们知道在实际教学中是来不得‘快速’的——正所谓‘欲速则不达’,我是通过沉稳的心态和准确的指导来达成我的教学目标的。回顾这堂课的教学思路,我觉得自己做到了环环相扣,又始终围绕着本课的教学目标展开,比较好地实现了让同学们学以致用、学有所成的教育理念。当然,在如何调动高三课堂气氛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深入思考等方面,我当下还交不出满意的答卷。这堂课又带给我几个新的研究方向与进一步的思考,而我相信,今日答卷上的空缺终将在我明日的努力实践中写上完满的答案。”
以上只是我们青年教师基本功培训班第一小组学员们在本学期辛勤耕耘、认真求索的几个缩影。我们带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信念继续着未来的旅程。你能看到,一定能看到,这些青春的身影一边吟唱着光阴的歌,一边在可能有些寂寞但注定充满光明和幸福的教育的大道上努力诠释着更加美好的自我。
戴文开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烦忧去见了南京的暮春——写给一个刚走上三尺讲台不久的姑娘
- 一次远行——写给婷婷
- 以师者之心延续爱的教育 (1人喜欢)
- 书信育人:在文字间架起成长的桥梁
- 缘思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