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着哥特式风格成熟期的抄本——《纳瓦拉的让娜时祷书》
在15世纪印刷术发明前,所有的书都是手抄本,在中世纪早期,图书生产几乎是教会的特权。在本笃会修道院里书本制作一般在缮抄室的大厅里集体进行。而西多会和加尔都西会的修士们则在他们的房间内完成,其他教会的修士一般在修道院的回廊里进行。但到了14世纪,世俗的书本工坊已经非常普遍。大学的建立帮助拓展了书本的市场。同时,一种更为私密的宗教崇拜在这一时期出现,君主和贵族使用的时祷书和诗篇也越来越流行。
在《纳瓦拉的让娜时祷书》中就说了时祷书的一些特征,同时这也是一份哥特式绘画风格的手抄本。哥特式风格最早在法国北部出现,到了13世纪,这种流行于巴黎周边的新式建筑传遍整个西欧,在随后的一个世纪里继续占据着统治地位。哥特式时期是欧洲社会繁荣又混乱的时期,如百年战争、黑死病、基督教会大分裂等等,在一时期,知识的中心和宗教生活的焦点从边远地区的修道院和教堂转到迅速扩张的世俗城市中,而教会的权力在这时期达到顶峰——就是这时期发动了十字军东征😂独立的近代国家开始成形,其中走在最前面的就是法国。14世纪的巴黎艺术家尤为擅长制作泥金手抄本:流畅的曲线图案、优雅、柔软的绘画气质,以及观察自然细节的重视便成了巴黎风格乃至国际风格的特征。
我们看图一图二,珐琅背景以及拱门设计——这种设计的灵感很大可能来自哥特式彩色玻璃(图三)。图中人物极为纤细修长的身躯、美丽的边框装饰、画面色彩十分浓烈,尤其蓝色——就像是在模仿彩色玻璃的效果一样😂我们看到圣母,身体呈夸张的“S”形 ,其实这种晚期哥特式的S形曲线并不是由人体自身运动产生的,它只是为了优雅效果而采用的一种装饰手段,与人体结构毫无关联——有的艺术史家称之为“哥特式屈身”😂——在14、15世纪哥特式时期、国际时期,这种风格占主导地位。
我们从图一图二图四还可以看到,中世纪服饰的流行趋势😂在14世纪的法国宫廷中,女士越来越青睐那些能够凸显身材的衣裙,而男士则穿着色彩鲜艳的紧身长袜和越来越短的衬衫,以凸显腿部——这时候想起了某些国王的肖像画😂😂
来,我们来看《纳瓦拉的让娜时祷书》最美的绘画——我个人认为也是《非凡抄本寻访录》这一书中目前为止最美的绘画——图五😁,从这画中,可以看出锡耶纳艺术和乔托的影响。佛罗伦萨的乔托对“深度”(透视法)的探索,以及绘画中人物形象体现出来的“人性”,标志着艺术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图五中带花格镶板的天花板,辐射式建筑纹饰,都为房间增添了立体感。在对立体感的表现方式的不断探索中,勒诺瓦尔可能参考了锡耶纳的《圣母领报》(图六)
在图五,勒诺瓦尔用一层地板将画面边框、画面中平面部分,以及天使和圣母的立体形象连接在一起,圣母半圆形的宝座的角度增加了画面的纵深感,而插着百合的花瓶是真实的,立在真实的地板上,我们能够准确地说出它立在天使和圣母身旁的什么地方——这些都能看出并非没有乔托的成就😂
图五有两个场面,上面的报喜图是主图,下面那个场面就和宗教主题无关了。这是中世纪一个世俗性的游戏😁这种在手抄本页面底部、与主画分开的小插画叫“页下画”,在尼德兰手抄本艺术中,描画这种场面的传统尤为强烈😁
13、14世纪是彩色玻璃的世纪 也是艳丽的手抄本插图的世纪。重彩基调的玻璃是哥特式教堂整体效果的重要部分,玻璃窗上的圣像画,也给教堂的象征意义增加了更多的色彩。到了14世纪,书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手抄本成了奢华的时尚,插图上精美的线条,优雅的人物以及表现立体感的尝试,都使这个时期成了制作漂亮手抄本的高峰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