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為南流景,馳光見我鄉
夏日裡聽到最多的是蟬鳴。我深深地知道,每一個夏天對於我而言都是一次洗禮,也是深深地治愈。
我一直認為回憶是遠去的風景,她們早已成為我骨肉血脈的一部分,我沒辦法割捨的,怎麼要割捨呢?那些遠去的人和物,都早已變成了遠去的溫存。
我在這個小城裡生活了二十年,前十八年滿打滿算都是在這裡的,後兩年的異鄉生活沒有那麼讓人覺得心安。十八歲的冬天,其實那個冬天是很冷的,爸爸走了沒多久,但是還如何面對要處理的生活,我是清楚的,也習慣了。那個冬天我回到家,一見到的兩個人是媽媽和舅母,我一顆風塵僕僕的心便落地了。親人的陪伴讓我覺得不再孤單無助,媽媽給我找了一份差事,我便可以不再家裡整日難過了。冬日裡我們一起工作,那種感覺是很奇妙的。同行的人不懂,但我心裡的感恩,都默默給了他們。
記得要走的前幾天晚上,是正月十五,我們一起出去看月亮。筆下都已經反反復復寫過的場景,在此不多贅述。反反復復寫過其實還想再說一遍的話,是因為也有一些難以啟齒的柔弱情感,因為伴隨著時間的流逝沒了當時賦予的意義,但是心中還是不捨的。那一次離開這個小城去上學,是再正常不過的人口遷徙,但我還是在學校鬱悶了好幾天。心裡空了,半夜醒來,難捱到天明。
前兩天做夢,夢回一中,自己在學校裡不作為,小冉老師把我叫到門外,用嚴肅認真的眼神看著我,只跟我說了三兩句,便走了。她的話大意是「妳不止如此。」現在看到她當時寫給我的話,意思也是「妳不止如此。」謝謝妳,我借了你的光,謝謝你鼓勵我去看月亮🌙。我自幼算不上聰明的學生,但是我很信任老師,很多老師很喜歡我,我是知道的。不再提老袁、兩個萬老師、大良……我與他們的故事太長,是他們讓我知道我的重要,也給予了我後退的勇氣。
我常常在大學校園裡騎著車懷念著我的過去,熙熙攘攘的學生裡,每一個人都有他們的故事,我很平常,也漸漸沒了講述的衝動。但我常常說給自己聽,就是這些偉大的唏噓平常,把我推向前面的路,我回頭,他們還在。
今天幫小姨辦事去了一趟縣教育局,兩年前的此刻,我正在炙熱的陽光下,站在教育局門口等,希望再看一眼我的老師,因為那一年,是我作為一個心智滯留了四年的初中生喜歡他的第四年。看著他滿頭大汗的推著車進去,我離開了,那個「那是九月初的一個下午,空氣中還有著夏天的燥熱」的故事,在四年後緩緩地落幕了。在這四年裡,我在冬天的第一場雪後和同伴們在操場玩耍,在放學回家的路上驚喜地大叫,在教室的後排獨自失落,享受著遇見新的人的心動,接受著十幾歲時的高光時刻,他不知道我,我卻樂此不疲。今天站在一樓大廳裡有點恍惚,是我樂此不疲,是我為我的年少時光寫下了這麼多人物,我與他們吃飯我與他們跳舞,我與他們做夢,他們都真真實實活在我的生活中,成為我的這些小城故事裡的一部分,當我走過某個回憶的殿堂,他們和那時的我會告訴我「這每一步,你都是真真實實走過的」我可能不記得了,我還記得。
二十歲確實不是個好年紀,你問我明天快樂嗎?明天吃什麼?以後幹什麼事?我答不上來。但是你問我我這裡好嗎?我想找個人擁抱。小時候爸爸帶我捉螞蚱的日子很快樂,灣灣邊的太平洋一望無際,這都是我的世界,我的心。我生活地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