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叛逆,家长不是管不了而是不讲究办法
如果你现在是一个处于10-20岁之间的孩子的家长的话,那么你的孩子有没有这些现象呢:
——“ta现在越来越不听话,越说东ta越往西。”
——“ta以前可听话了,叫她做什么就做什么。后来上初中了,大一点了,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我说的多了,ta就烦我,嫌我唠叨……”
——“ta也不知道现在怎么回事,满屋子,书皮上都是那个谁谁谁(某个明星)的照片,那天我去开家长会,嚯!连ta在学校的书桌上都是那大写真。我跟ta老师都说过这事情,ta反倒不耐烦了,开始狡辩‘袒护’了……”

其实这些都是青少年的叛逆心理的常象。青少年的这种叛逆心理的产生,源于一定的外在因素作用下,造成了对某些事物产生怨恨,故意使之与事件背道而驰的一种精神状态的行动发展的行为。它通常表现出情感对抗、竞争和情感厌恶、不满情绪,这种心理和中学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一种鲜明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
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叛逆本身对于孩子来讲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作为家长的我们的内在也都会有叛逆的倾向。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成长来说,叛逆也不过是暂时的,孩子只有经过了这暂时的挣扎与痛苦,才会慢慢成熟,真正地去理解父母的用心。孩子叛逆是好的开始,如果父母把握好了,对孩子受益一生;如果没有把握好,可能就会害了孩子。
青少年叛逆行为的特点分析:
年龄特点——
14岁左右是青少年叛逆行为的高峰年龄。
性别特点——
具有反叛性格的学生当中,男生多于女生。
教育特点——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比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加反叛。
诱因特点——
主要表现在家长和孩子或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激烈对抗。
行为特点——
反叛的青少年大多不计较行为后果,做出某些十分极端的事情,诸如长期在网吧,甚至可能流浪乞讨、赌博、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等。

引起青少年叛逆心理的因素分析:
01.青春期心理特点的影响
青少年处于心理“断乳期”,逐渐产生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他们不久之前毕竟还是小孩,许多家长、教师的观念还来不及或不愿转变,他们的看法依然如故,对于青少年的烦恼、要求不能充分地理解和给予积极引导。而青少年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自然产生了很强的逆反心理。
同时,当人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各种生理机能基本发育成熟。随着成人感的产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为了表现自己的“成熟”,要求成年人把他们当大人看待,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同时他们又担心外界无视他们的成熟与独立,便通过“标新立异”的行为和言语来确立这种地位,容易产生叛逆心理。
02.家庭因素
一方面,父母自孩子出世以来对孩子给予的心理和物质的照顾过多,比如父母从心里太想保护好自己的子女了,什么事情都恨不得替孩子包办,甚至有的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方式是居高临下的、粗暴的、命令式的,甚至使用暴力使孩子屈服,不给孩子任何自主性的空间。随着高中生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
另一方面,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 “对着干”,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许多中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家长的指责,而对他们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们盛气凌人,态度生硬。
这何尝不是一种被强加的、不正常的无形的压力呢?不仅易于引起他们无谓的烦恼,也抑制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健康发展,易产生叛逆心理。
另外,父母长期的分歧、敌对、争吵不休、紧张冲突,会使子女的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与矛盾、多疑、心神不宁或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以及反社会行为。
03.社会因素
青少年的心理活动,会受到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文化、道德、法律等意识形态发展,善恶、美丑、是非、荣辱等观念更新等方面的影响。特别是现在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容易导致青少年的叛逆心理。最重要的是,负面的社会因素可以把正常的逆反心理逐渐的变态化,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病态特征,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
逆反心理的深一步发展还有可能向犯罪心理或病态心理转化,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克服和防治其发生。

当孩童过了10岁之后便出现了叛逆的心理,这也是一种常态,可是发现这样的情况之后家长开始犯难了,说什么ta都听不进去,或者顶嘴对着干,家长最想弄清楚的就是青少年出现叛逆心理怎么解决?心理疏导老师给出的叛逆的解决方法是:
1、保持冷静
家长在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叛逆的心理之后一定要保持冷静,千万不要大声吼自己的孩子,这样是会起到反作用的,要坐下来与自己的孩子促膝谈心,家长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即使在言语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也要忍住。
2、跟教育专业人士寻求意见
在教育孩子上家长需要多向教育专业人士征求意见,可以多听听一些教育讲课,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就知道怎么处理了。
3、对孩子要深入了解
生活中很多家长发现自己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影响到学习的时候通常会立即停止,其实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家长需要对自己的孩子多一些了解,感兴趣的事情可以陪着他们一起做,这样可以增进之间的感情。与父母和谐相处之后,孩子的叛逆心理会好很多。
4、改变教育方法
一些家长教育方法存在十分严重的问题,这是需要改变的地方,希望家长多听听孩子的建议,发现一种教育方法行不通的时候再换另外一种试试。
我们作为家长,往往容易忽略了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需求和他们自己的能力,严格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涉及到没完没了的唠叨,导致孩子们叛逆、任性、孤僻、固执和暴力。或者以不民主的方式限制孩子未来的成长。叛逆的背后是成长的需要,是寻求关注的需要,是要求我们更多的关注他们的自尊,他们的心理需求,给他们理智成长的空间和通道。面对叛逆的孩子,我们应该用正确、冷静、宽容的心理去教育孩子,和他们以平等、民主的形式相处,引导孩子走出青春期叛逆期,用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孩子带回家,不要让彼此的心走得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