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民、市民與區民——廣東市縣區溯源整理
前言
0. 本文純粹是對百度百科等網絡信息的整理,不具備任何學術價值和權威意義。一言以蔽之,垃圾而已。對於本文的內容,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也不信。因此,儘管本文肯定存在很多錯誤,但是讀者不必向我提出(我亦不會聽取)。如有讀者對本文部分或全部不滿意,歡迎自行重編。
1. 本文編寫的最初目的,是解決當代城市化推動行政區劃變遷的背景下,如何確定“籍貫”的問題——“籍貫”產生於人口相對固定在土地上(“地著”)的農業時代。以下舉例說明:
對於縣級政區未發生根本變化的地方,例如清代惠州府海豐縣的縣民跟今天汕尾市海豐縣的縣民,他們的籍貫都可以寫“廣東海豐”。
同樣地,對於即便縣級政區已被納入城市建制成爲市轄區,但管治地域未發生根本變化的地方,例如清代高州府電白縣的縣民跟今天茂名市電白區的“區民”,他們的籍貫都可以寫“廣東電白”。
但是,有些城市建制脫離母縣後,市轄區設置已經令人眼花繚亂,例如廣州市下轄十一個市轄區,有些源出母縣,有些並非源出母縣。雖然這些市轄區的“區民”都是廣州市民,但他們的籍貫顯然不能都寫廣州市的母縣“廣東番禺”或“廣東南海”。(如有讀者認為他們的籍貫可以都寫成“廣東廣州”即今地級市的名稱,那麼請點擊左上角X退出本文。)
2. 因此,本文意在追溯廣東各市縣區在清末以來對應的縣級政區,源出地級市母縣的市縣區以母縣爲籍貫,非源出地級市母縣的市縣區則以自身所對應的清末以來縣級政區爲籍貫。以下舉例說明:
佛山市禪城區源出佛山市的母縣南海縣,因此禪城區的“區民”籍貫可以寫“廣東南海”;但佛山市順德區對應並非南海縣,而是清末以來的順德縣,因此順德區的“區民”籍貫可以寫“廣東順德”。
3. 本文所使用的“母縣”概念,是指城市誕生時所在的縣區,城市脫離該縣獨立發展後,該縣即稱作該城市的“母縣”。因此嚴格來講,那些整建制改設爲市的縣區並無母縣。例如整建制改設爲東莞市的東莞縣,不能稱作東莞市的“母縣”,而只能稱作東莞市的“前身”。但是,爲了本文行文方便與體例統一,仍將此種情況下城市所依托的縣區稱作“母縣”,請讀者注意甄別。
4. 本文所稱“廣東”,以清末廣東省所轄地域爲基礎,因此本文溯源範圍除包括今廣東省轄境外,還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海南省全部轄境,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北海市、防城港市和欽州市。
5. 本文重在整理清末縣區到現今縣區的源流承繼關係,因此縣區下鄉鎮隸屬的調整一般不在本文考慮範圍內。
6. 參考文獻:餘弦Inverse:《我国“市”的母县与溯源》系列文章。


一、廣州市
1. 母縣:南海縣、番禺縣(清末廣州府附郭縣),母縣名爲今佛山市南海區和廣州市番禺區沿用。
2. 設市:1921年改設廣州市政公所爲廣州市政廳,乃廣州正式設市之濫觴。民國時期,廣州先後爲特別市、院轄市、直轄市。1949年解放後,廣州定爲直轄市,1954年降格爲省轄市。
3. 得名:清代爲廣州府府城,故沿用府名“廣州”爲城市名稱。
4. 源出母縣的市轄區:番禺區(母縣殘餘部分*)、越秀區、荔灣區、海珠區、天河區、白雲區、黃埔區、南沙區。
(* 番禺縣,1992年改設番禺市,2000年改設廣州市番禺區。)
5. 非源出母縣的市轄區:
① 花都區:花縣(清末廣州府領縣),1993年改設縣級花都市,200
② 從化區:從化縣(清末廣州府領縣),1994年改設縣級從化市,2014年改設廣州市從化區。
③ 增城區:增城縣(清末廣州府領縣),1993年改設縣級增城市,2014年改設廣州市增城區。
二、佛山市
1. 母縣:南海縣(清末廣州府附郭縣),母縣名爲今佛山市南海區沿用。
2. 設市:1925年設佛山市政廳,爲省轄市,1927年撤市復歸南海。1949年解放後,又經反復設市、撤市,於1951年析南海縣佛山鎮設佛山市。
3. 得名:沿用墟鎮名“佛山”(民國後爲南海縣府所在地)爲城市名稱。
4. 源出母縣的市轄區:南海區(母縣殘餘部分*)、禪城區。
(* 南海縣,1992年改設南海市,2002年改設佛山市南海區。)
5. 非源出母縣的市轄區
① 順德區:順德縣(清末廣州府領縣),1992年改設縣級順德市,2003年改設佛山市順德區。
② 高明區:高明縣(清末肇慶府領縣),1994年改設縣級高明市,2002年改設佛山市高明區。
③ 三水區:三水縣(清末廣州府領縣),1993年改設縣級三水市,2002年改設佛山市三水區。
三、深圳市
1. 母縣:新安縣(清末廣州府領縣),1914年改名寶安縣,母縣名爲今深圳市寶安區沿用。
2. 設市:1979年撤銷寶安縣改設深圳市。
3. 得名:沿用墟鎮名“深圳”(1953年後爲寶安縣府所在地)爲城市名稱。
4. 源出母縣的市轄區:寶安區(母縣殘餘部分*)、福田區、羅湖區、南山區、鹽田區、龍崗區、光明區、坪山區、龍華區。
(* 1979年撤縣設市是將寶安縣整體改設爲深圳市,到1981年又恢復寶安縣建制,管轄經濟特區以外的原寶安縣區域,1993年改設寶安區。)
四、珠海市
1. 母縣:珠海縣(新縣*),母縣名爲地級市名沿用。
(* 1952年析中山縣地及諸縣珠江口外海島置漁民縣,1953年改稱珠海縣。珠海縣是民國以後至20世紀70年代期間設置的縣,此類縣區本文簡稱爲“新縣”。)
2. 設市:1979年撤銷珠海縣改設珠海市。
3. 得名:沿用母縣名“珠海”爲城市名稱。
4. 源出母縣的市轄區:香洲區。
5. 非源出母縣的市轄區
① 斗門區:斗門縣(新縣*),2001年改設珠海市斗門區。
(* 1965年析中山與新會兩縣地置。)
② 金灣區:斗門縣,2001年析原斗門縣與珠海市香洲區地,設珠海市金灣區。
五、韶關市
1. 母縣:曲江縣(清末韶州府附郭縣),母縣名爲今韶關市曲江區沿用。
2. 設市:1943年設省轄韶關市爲廣東省臨時省會,1945年抗戰勝利後撤銷。1949年解放後,復設韶關市。
3. 得名:清代爲韶州府府城,故改府名“韶州”爲“韶關”作爲城市名稱。
4. 源出母縣的市轄區:曲江區(母縣殘餘部分*)、湞江區、武江區。
(* 曲江縣,2004年改設韶關市曲江區。)
5. 非源出母縣的縣級市、縣
① 樂昌市:樂昌縣(清末韶州府領縣),1994年改設縣級樂昌市。
② 南雄市:南雄州(清末直隸州),1912年改設南雄縣,1996年改設縣級南雄市。
③ 仁化縣:仁化縣(清末韶州府領縣)。
④ 始興縣:始興縣(清末南雄州領縣)。
⑤ 翁源縣:翁源縣(清末韶州府領縣)。
⑥ 乳源瑤族自治縣:乳源縣(清末韶州府領縣),1963年改設乳源瑤族自治縣。
⑦ 新豐縣:長寧縣(清末惠州府領縣),1914年改名新豐縣。
六、清遠市
1. 母縣:清遠縣(清末廣州府領縣),母縣名爲地級市名沿用。
2. 設市:1988年撤銷清遠縣改設清遠市。
3. 得名:沿用母縣名“清遠”爲城市名稱。
4. 源出母縣的市轄區:清新區(母縣殘餘部分*)、清城區。
(* 1988年撤縣設市是將清遠縣整體改設爲清遠市,原清遠縣分設清城區和清郊區。1992年撤銷清遠市清郊區改設清新縣,2012年改設清遠市清新區。)
5. 非源出母縣的縣級市、縣
① 英德市:英德縣(清末韶州府領縣),1994年改設英德市。
② 連州市:連州(清末直隸州),1912年改設連縣,1994年改設連州市。
③ 佛岡縣:佛岡廳(清末直隸廳),1914年改設佛岡縣。
④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連山廳(清末直隸廳),1912年改設連山縣,1958年改設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⑤ 連南瑤族自治縣:連南縣(新縣*),1953年改設縣級連南瑤族自治區,1955年改設連南瑤族自治縣。
(* 1946年撤連陽安化管理局,置連南縣,統轄瑤區。)
⑥ 陽山縣:陽山縣(清末連州領縣)。
七、東莞市
1. 母縣:東莞縣(清末廣州府領縣),母縣名爲地級市名沿用。
2. 設市:1988年撤銷東莞縣改設東莞市。
3. 得名:沿用母縣名“東莞”爲城市名稱。
八、中山市
1. 母縣:香山縣(清末廣州府領縣),1925年改名中山縣,母縣名爲地級市名沿用。
2. 設市:1953年析中山縣石岐鎮設石岐市,1959年撤市復歸中山。1983年撤銷中山縣改設中山市。
3. 得名:沿用母縣名“中山”爲城市名稱。
九、惠州市
1. 母縣:歸善縣(清末惠州府附郭縣),1912年改名惠陽縣,母縣名爲今惠州市惠陽區沿用。
2. 設市:1958年析惠陽縣惠州鎮*設惠州市,同年撤市復歸惠陽。1964年復設惠州市。
(* 1949年惠陽縣城改稱惠州鎮。)
3. 得名:清代爲惠州府府城,故沿用府名“惠州”爲城市名稱。亦可看作沿用墟鎮名“惠州”(惠陽縣府所在地)爲城市名稱。
4. 源出母縣的市轄區:惠陽區(母縣殘餘部分*)、惠城區。
(* 惠陽縣,1994年改設縣級惠陽市,2003年改設惠州市惠陽區。)
5. 非源出母縣的縣
① 惠東縣:惠東縣(新縣*)。
(* 1949年析惠陽縣地置,同年復併,1958年再析,次年再併,1965年復析。)
② 博羅縣:博羅縣(清末惠州府領縣)。
③ 龍門縣:龍門縣(清末廣州府領縣)。
十、江門市
1. 母縣:新會縣(清末廣州府領縣),母縣名爲今江門市新會區沿用。
2. 設市:1926年析新會縣江門鎮設江門市,爲省轄市,1932年撤市復歸新會。1951年復設江門市。
3. 得名:沿用墟鎮名“江門”爲城市名稱。
4. 源出母縣的市轄區:新會區(母縣殘餘部分*)、蓬江區、江海區。
(* 新會縣,1992年改設縣級新會市,2002年改設江門市新會區。)
5. 非源出母縣的縣級市
① 台山市:新寧縣(清末廣州府領縣),1914年改名台山縣,1992年改設縣級台山市。
② 開平市:開平縣(清末肇慶府領縣),1993年改設縣級開平市。
③ 鶴山市:鶴山縣(清末肇慶府領縣),1993年改設縣級鶴山市。
④ 恩平市:恩平縣(清末肇慶府領縣),1994年改設縣級恩平市。
十一、河源市
1. 母縣:河源縣(清末惠州府領縣),母縣名爲地級市名沿用。
2. 設市:1988年撤銷河源縣改設河源市。
3. 得名:沿用母縣名“河源”爲城市名稱。
4. 源出母縣的市轄區:源城區。
5. 源出母縣的縣:東源縣(母縣殘餘部分*)。
(* 1988年撤縣設市是將河源縣整體改設爲河源市,原河源縣分設源城區和郊區。1993年撤銷河源市郊區改設東源縣。)
6. 非源出母縣的縣
① 和平縣:和平縣(清末惠州府領縣)。
② 龍川縣:龍川縣(清末惠州府領縣)。
③ 紫金縣:永安縣(清末惠州府領縣),1914年改名紫金縣。
④ 連平縣:連平州(清末惠州府領州),1911年改設連平縣(清末惠州府領縣)。
十二、肇慶市
1. 母縣:高要縣(清末肇慶府附郭縣),母縣名爲今肇慶市高要區沿用。
2. 設市:1949年、1958年兩次析高要縣肇慶鎮*爲肇慶市,不久均撤市復歸高要。1961年復設肇慶市。
(* 1935年高要縣城改稱肇市鎮,1940年改稱肇慶鎮。)
3. 得名:清代爲肇慶府府城,故沿用府名“肇慶”爲城市名稱。亦可看作沿用墟鎮名“肇慶”(高要縣府所在地)爲城市名稱。
4. 源出母縣的市轄區:高要區(母縣殘餘部分*)、端州區、鼎湖區。
(* 高要縣,1993年改設縣級高要市,2015年改設肇慶市高要區。)
5. 非源出母縣的縣級市、縣
① 四會市:四會縣(清末肇慶府領縣),1993年改設縣級四會市。
② 廣寧縣:廣寧縣(清末肇慶府領縣)。
③ 懷集縣:懷集縣(清末廣西省梧州府領縣,1908年改隸平樂府)。
④ 封開縣:封開縣(新縣*)。
(* 由封川縣與開建縣合併而來,兩縣均是清末肇慶府領縣。1952年兩縣合署辦公稱“封川開建縣”,1957年恢復兩縣建制。1958年再度合署,同年封川與德慶合併,開建與懷集合併。1961年復析封川、開建兩縣地,置封開縣。)
⑤ 德慶縣:德慶州(清末肇慶府領州),1912年改設德慶縣。
十三、梅州市
1. 母縣:嘉應州(清末直隸州),1911年改名梅州,1914年改設梅縣,母縣名爲地級市名和今梅州市梅縣區沿用。
2. 設市:1979年析梅縣梅州鎮*設梅州市,1983年與梅縣合併改設梅縣市,1988年復分爲梅州市與梅縣。
(* 1937年高要縣城改稱梅城鎮,1975年改稱梅州鎮。)
3. 得名:清代爲梅州州城,故沿用州名“梅州”爲城市名稱。亦可看作沿用墟鎮名“梅州”(梅縣縣府所在地)爲城市名稱。
4. 源出母縣的市轄區:梅縣區(母縣殘餘部分*),梅江區。
(* 梅縣,2013年改設梅州市梅縣區。)
5. 非源出母縣的縣級市、縣
① 興寧市:興寧縣(清末嘉應州領縣)。
② 平遠縣:平遠縣(清末嘉應州領縣)。
③ 蕉嶺縣:鎮平縣(清末嘉應州領縣),1914年改名蕉嶺縣。
④ 五華縣:長樂縣(清末嘉應州領縣),1914年改名五華縣。
⑤ 大埔縣:大埔縣(清末潮州府領縣)。
⑥ 豐順縣:豐順縣(清末潮州府領縣)。
十四、雲浮市
1. 母縣:東安縣(清末羅定州領縣),1914年改名雲浮縣,母縣名爲地級市名沿用。
2. 設市:1994年撤銷雲浮縣改設雲浮市。
3. 得名:沿用母縣名“雲浮”爲城市名稱。
4. 源出母縣的市轄區:雲安區(母縣殘餘部分*),雲城區。
(* 1994年撤縣設市是將雲浮縣整體改設爲雲浮市,原雲浮縣改設雲城區。1996年劃出部分區域設雲安縣,2014年改設雲浮市雲安區。)
5. 非源出母縣的縣級市、縣
① 羅定市:羅定州(清末直隸州),1912年改設羅定縣,1993年改設羅定市。
② 鬱南縣:西寧縣(清末羅定州領縣),1914年改名鬱南縣。
③ 新興縣:新興縣(清末肇慶府領縣)。
十五、汕尾市
1. 母縣:海豐縣(清末惠州府領縣),母縣今仍存,爲汕尾市海豐縣。
2. 設市:1988年析海豐縣汕尾鎮設汕尾市。
3. 得名:沿用墟鎮名“汕尾”爲城市名稱。
4. 源出母縣的市轄區:城區。
5. 源出母縣的縣:海豐縣(母縣)
6. 非源出母縣的縣級市、縣
① 陸豐市:陸豐縣(清末惠州府領縣),1995年改設陸豐市。
② 陸河縣:陸豐縣(清末惠州府領縣),1988年析陸豐縣地置陸河縣。
十六、陽江市
1. 母縣:陽江縣(清末肇慶府領縣),母縣名爲地級市名沿用。
2. 設市:1988年撤銷陽江縣改設陽江市。
3. 得名:沿用母縣名“陽江”爲城市名稱。
4. 源出母縣的市轄區:陽東區(母縣殘餘部分*)、江城區。
5. 源出母縣的縣:陽西縣(母縣殘餘部分*)。
(* 1988年原陽江縣分設陽西縣和陽江市江城區、陽東區兩個市轄區。1991年撤銷陽江市陽東區改設陽東縣,2014年改設陽江市陽東區。)
6. 非源出母縣的縣級市
① 陽春市:陽春縣(清末肇慶府領縣)。
十七、揭陽市
1. 母縣:揭陽縣(清末潮州府領縣),母縣名爲地級市名沿用。
2. 設市:1991年撤銷揭陽縣改設揭陽市。
3. 得名:沿用母縣名“揭陽”爲城市名稱。
4. 源出母縣的市轄區:揭東區(母縣殘餘部分*)、榕城區。
(* 1988年原揭陽縣分設揭東縣和揭陽市榕城區。2012年撤銷揭東縣改設揭陽市揭東區。)
5. 非源出母縣的縣級市、縣
① 普寧市:普寧縣(清末潮州府領縣),1993年改設普寧市。
② 揭西縣:揭西縣(新縣*)。
(* 1965年析揭陽縣地置揭西縣。)
③ 惠來縣:惠來縣(清末潮州府領縣)。
十八、茂名市
1. 母縣:茂名縣(清末高州府附郭縣),母縣名爲地級市名沿用。
2. 設市:1958年析茂名縣地置茂名工礦區市,1959年改設茂名市。
3. 得名:沿用母縣名“茂名”爲城市名稱。
4. 源出母縣的市轄區:茂南區。
5. 源出母縣的縣級市:高州市(母縣殘餘部分*)。
(* 1958年茂名縣與信宜縣合併,置茂信縣,同年定名高州縣,1961年復析出信宜縣。1993年改設高州市。)
6. 非源出母縣的市轄區
① 電白區:電白縣(清末高州府領縣),2001年析地設茂名市茂港區,2014年合併電白縣與茂名市茂港區,改設茂名市電白區。
7. 非源出母縣的縣級市
① 信宜市:信宜縣(清末高州府領縣),1995年改設信宜市。
② 化州市:化州(清末高州府領州),1912年改設化縣,1958年改名化州縣,1994年改設化州市。
十九、汕頭市
1. 母縣:澄海縣(清末潮州府領縣),母縣名爲今汕頭市澄海區沿用。
2. 設市:1921年於澄海縣沙汕頭設汕頭市政廳,1930年設爲省轄市。
3. 得名:沿用墟鎮名“汕頭”爲城市名稱。
4. 源出母縣的市轄區:澄海區(母縣殘餘部分*)、金平區、龍湖區。
(* 澄海縣,1994年改設澄海市,2003年改設汕頭市澄海區。)
5. 非源出母縣的市轄區
① 潮陽區:潮陽縣(清末潮州府領縣),1993年改設潮陽市,2003年分設潮陽區和潮南區。
② 潮南區:潮陽縣(清末潮州府領縣)。
③ 濠江區:潮陽縣(清末潮州府領縣),1984年撤銷潮陽縣達濠鎮,改設汕頭市達濠區。1994年撤銷潮陽縣河浦鎮,改設汕頭市河浦區。2003年,汕頭市達濠區與汕頭市河浦區合併,置汕頭市濠江區。
6. 非源出母縣的縣
① 南澳縣:南澳廳(清末直隸廳),1912年改設南澳縣。
二十、湛江市
1. 母縣:遂溪縣(清末雷州府領縣)、吳川縣(清末高州府領縣),母縣今仍存,爲湛江市遂溪縣和吳川市。
2. 設市:1899年法國租借遂溪、吳川兩縣部分陸地及兩縣間麻斜海灣,即法屬廣州灣租界。1945年中國收回廣州灣租界,以原租界區域改設湛江市。
3. 得名:
4. 源出母縣的市轄區:赤坎區、霞山區、麻章區、坡頭區。
5. 源出母縣的縣級市、縣
① 遂溪縣:遂溪縣(母縣)。
② 吳川市:吳川縣(母縣),1994年改設吳川市。
6. 非源出母縣的縣級市、縣
① 雷州市:海康縣(清末雷州府附郭縣),1994年改設雷州市。
② 廉江市:石城縣(清末高州府領縣),1914年改名廉江縣,1993年改設廉江市。
③ 徐聞縣:徐聞縣(清末雷州府領縣)。
二十一、潮州市
1. 母縣:海陽縣(清末潮州府附郭縣),1912年改名潮安縣,母縣名爲今潮州市潮安區沿用。
2. 設市:1953年析潮安縣城關鎮*設潮安市,同年改名潮州市,1958年撤市復歸潮安。1979年析潮安縣潮州鎮*復設潮州市。
(1950年潮安縣城改稱城關鎮,1959年改稱潮州鎮。)
3. 得名:清代爲潮州府府城,故沿用府名“潮州”爲城市名稱。亦可看作沿用墟鎮名“潮州”(潮安縣府所在地)爲城市名稱。
4. 源出母縣的市轄區:潮安區(母縣殘餘部分*)、湘橋區。
(* 潮安縣,1983年併入潮州市,1991年復設,2013年改設潮州市潮安區。)
5. 非源出母縣的縣
① 饒平縣:饒平縣(清末潮州府領縣)。
二十二、澳門特別行政區
1. 母縣:香山縣(清末廣州府領縣)。
2. 設區:1553年,葡萄牙人獲得澳門居住權。1809年,澳門議事局改稱澳門市政廳,設澳門市。1849-1864年,葡萄牙相繼佔領澳門、氹仔、路環(路灣)。1887年,葡萄牙正式取得澳門及澳門屬地管治權。1963年設海島市,管轄氹仔、路環。1999年中國收回澳門地區,改設澳門特別行政區。
3. 得名:沿用泊船地名“澳門”爲城市名稱。
二十三、香港特別行政區
1. 母縣:新安縣(清末廣州府領縣)。
2. 設區:1841年英國佔領香港島,次年正式取得香港島管治權。1860年,英國取得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區域。1898年,英國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區域,及周邊離島。1997年中國收回香港地區,改設香港特別行政區。
3. 得名:沿用島嶼名“香港”爲城市名稱。
二十四、海口市
1. 母縣:瓊山縣(清末瓊州府附郭縣),母縣名爲今海口市瓊山區沿用。
2. 設市:1926年析瓊山縣海口鎮*設海口市,爲省轄市,1931年撤市復歸瓊山。1950年復設海口市。
(* 1912年海口所城改稱海口鎮。)
3. 得名:沿用墟鎮名“海口”爲城市名稱。
4. 源出母縣的市轄區:瓊山區(母縣殘餘部分*)、秀英區、龍華區、美蘭區。
(* 瓊山縣,1994年改設瓊山市,2002年改設海口市瓊山區。)
二十五、三亞市
1. 母縣:崖州(清末瓊州府領州),1912年改設崖縣,母縣名爲今三亞市崖州區沿用。
2. 設市:1984年撤銷崖縣設立三亞市。
3. 得名:沿用墟鎮名“三亞”(1954年後爲崖縣縣府所在地)爲城市名稱。
4. 源出母縣的市轄區:吉陽區、天涯區、崖州區*、海棠區。
(* 崖州區雖沿用“崖州”之名,但跟清末以來的崖州、崖縣並無繼承關係。撤縣設市是將崖縣整體改設爲三亞市,而崖州區繼承的是原三亞市崖城鎮的建制。因崖城鎮爲清末崖州的治所,故以“崖州”爲市轄區名稱。)
二十六、儋州市
1. 母縣:儋州(清末瓊州府領州),1912年改設儋縣,母縣名爲地級市名沿用。
2. 設市:1993年撤銷儋縣改設儋州市。
3. 得名:沿用母縣名“儋州”爲城市名稱。
二十七、三沙市
紕謬市,不講。
二十八、海南省直管縣級市、縣
① 文昌市:文昌縣(清末瓊州府領縣),1995年改設文昌市。
② 瓊海市:樂會縣(清末瓊州府領縣)、會同縣(清末瓊州府領縣),1914年會同縣改名瓊東縣。1958年樂會、瓊東、萬寧三縣合併,置瓊海縣,次年析出萬寧縣。1992年改設瓊海市。
③ 萬寧市:萬州(清末瓊州府領州),1914年改設萬寧縣,1996年改設萬寧市。
④ 東方市:感恩縣(清末瓊州府領縣),1949年合併昌江、感恩兩縣置昌感縣。1952年析白沙、樂東兩縣地置東方縣(“東方”爲縣府所在地名)。1958年合併東方縣、昌感縣、白沙縣置東方縣,1961年東方縣析出昌江、白沙兩縣。1987年改稱東方黎族自治縣,1997年改設東方市。
⑤ 五指山市:崖州(清末瓊州府領州)、定安縣(清末瓊州府領縣)、陵水縣(清末瓊州府領縣)。1986年析保亭、瓊中、樂東三縣地置通什市,2001年改稱五指山市。
⑥ 定安縣:定安縣(清末瓊州府領縣)。
⑦ 屯昌縣:新民縣(新縣*),1952年改稱屯昌縣。
(* 1948年析澄邁、瓊山地置新民縣。)
⑧ 澄邁縣:澄邁縣(清末瓊州府領縣)。
⑨ 臨高縣:臨高縣(清末瓊州府領縣)
⑩ 白沙黎族自治縣:白沙縣(新縣*),1987年改設白沙黎族自治縣。
(* 1935年析儋州、昌江、感恩、定安、崖縣地置白沙縣。)
⑪ 樂東黎族自治縣:樂安縣(新縣*),1935年改設樂東黎族自治縣。
(* 1935年析崖縣、感恩、昌江地置樂安縣。)
⑫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保亭縣(新縣*),1987年改設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
(* 1935年析崖縣、陵水、樂會、萬寧、定安地置保亭縣。)
⑬ 昌江黎族自治縣:昌化縣(清末瓊州府領縣),1914年改名昌江縣,1987年改設昌江黎族自治縣。
⑭ 陵水黎族自治縣:陵水縣(清末瓊州府領縣),1987年改設陵水黎族自治縣。
⑮ 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瓊中縣(新縣*),1987年改設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
(* 1948年析定安、瓊山地置瓊中縣。)
二十九、欽州市
1. 母縣:欽州(清末直隸州),1912年改設欽縣,1963年改設欽州僮族自治縣,1965年改設欽州縣,母縣名爲地級市名沿用。
2. 設市:1983年撤銷欽州縣改設欽州市。
3. 得名:沿用母縣名“欽州”爲城市名稱。
4. 源出母縣的市轄區:欽北區、欽南區。
5. 非源出母縣的縣
① 靈山縣:靈山縣(清末廉州府領縣)。
② 浦北縣:浦北縣(新縣*)。
(* 1952年析合浦縣地置浦北縣。)
三十、北海市
1. 母縣:合浦縣(清末廉州府附郭縣),母縣今仍存,爲北海市合浦縣。
2. 設市:1951年析合浦縣北海鎮設北海市,1958年撤市復歸合浦。1983年復設北海市。
3. 得名:沿用墟鎮名“北海”(1954年後爲崖縣縣府所在地)爲城市名稱。
4. 源出母縣的市轄區:海城區、銀海區、鐵山港區、
5. 源出母縣的縣:合浦縣(母縣)。
三十一、防城港市
1. 母縣:防城縣(清末欽州領縣),1978年改設防城各族自治縣,母縣名爲地級市名和防城港市防城區沿用。
2. 設市:1985年設地級防城港區,1993年撤銷防城各族自治縣和防城港區,設立防城港市。
3. 得名:改母縣名“防城”爲“防城港”作爲城市名稱。
4. 源出母縣的市轄區:港口區、防城區*。
(* 防城區雖沿用“防城”之名,但跟清末以來的防城縣並無繼承關係,撤縣設市是將防城各族自治縣整體改設爲防城港市。)
5. 源出母縣的縣級市:東興市*。
(* 1996年析防城港市防城區地置。)
6. 非源出母縣的縣
① 上思縣:上思廳(清末廣西省直隸廳),1912年改設上思府,1913年改設上思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