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幽兰VS沙漠玫瑰 ——幽兰老师画展侧记
本文首发于我的个人公众号——跟着夏末游苏州

参观幽兰老师的“绝·迹”画展,源于苏州思麦特读书会公众号的一篇文章,介绍幽兰老师的画作是“跨越过时空的灵魂交融,绽放在笔端的异域风华”。


文中几幅色彩艳丽富含非洲风情的配图一下子引起了我的兴趣,在富有婉约情调的江南,能感受浓郁的异域风情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于是周末顶着酷暑,来到位于平江路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工作站参观画展,欲一睹为快。


走进古色古香的工作站二楼,一眼便看见了人群中的幽兰老师。虽然是初次见面,但幽兰老师身上有一种撒哈拉沙漠中三毛的感觉,让人感觉很亲切。


画展由苏州思麦特读书会主办,幽兰老师任读书会艺术总监期间,多次组织传统文化学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活动。


开幕式由阮仪三先生的弟弟阮涌三老师致辞,通过上台发言的师友们的介绍,认识了一个善于跳舞、弹奏古琴、教授花艺茶艺,同时也能创作国画、油画并热衷于公益事业的奇女子。

据介绍,幽兰老师同时担任三个社区的古典舞教师及教授中华花艺并辅导茶艺书画等课程。



幽兰老师游历过中国的大江南北,也走过非洲、欧洲、中东、印度,在大自然中汲取创作的营养。2018年,她只身赴埃塞俄比亚阿尔巴门奇市察莫学校从事舞蹈,书法,国画及汉语的义教,将中国传统文化传递给了更多的人。



传统的琴棋书画,使之就像是开放在空谷的幽兰;今天展示的热烈奔放的画作,仿佛又是一朵盛开非洲撒哈拉的沙漠玫瑰。


疫情期间,幽兰老师暂停了游历世界的脚步。但在家闭关的同时,思想却四海遨游。于是便有了这一幅幅充满激情的画作,也让大家能足不出户,见识大千世界的美好。




幽兰老师介绍画作以及背后的故事,真挚的情感融入到绘画作品中让人感动。


以下跟着幽兰老师的画笔,一同领略神秘的非洲、古印度等异域风情,欣赏古老而又悠久的人文历史和风貌(画作说明摘自画展)。

▼玫瑰古城
约旦南部沙漠中的神秘古城佩特拉公元前9年-公元40年),世界新七大奇迹。是古代阿拉伯部落的王国首都。公元106年被罗马帝国军队攻陷,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3世纪起,因红海贸易兴起代替陆上商路,佩特拉衰落,直到1812年被瑞士旅行家重新发现而重见天日。

▼阿杰梅尔的门
充满绚丽色彩散发出浓郁的伊斯兰风格。

▼莫卧儿时期细密画
帖木儿帝国皇室后裔巴布尔率军入侵南亚次大陆建立起来的莫卧儿帝国,囊括了印度广阔地域,细密画成为宫廷画。而细密画产生时,受中国工笔画影响。

▼阿育王时代药叉女
为夺取父王的王权曾经杀死自己的众多兄弟的阿育王,在统一了印度广阔地域建立孔雀王朝后立地成佛,奉佛教为国教,佛教有了很大发展。即便如此佛教仍是小众,图中药叉女是印度人信仰的山水植物的神灵,它起源于雅利安人对树木的崇拜。

▼哈托尔女神
埃及巴哈里修道院里的哈托尔女神,作为古代埃及王权象征鹰头荷鲁斯的妻子,从3400年前一路走来,向人们传递着爱与美。

▼埃塞俄比亚北部运盐骆驼队
当地人无任何生活来源,只有这70%含盐量的盐地,为此开采粗盐政府免收税金。骆驼队需连续行进48小时到默克莱出售食盐。

▼撒哈拉沙漠
埃及的撒哈拉沙漠充满雕塑般雅丹地貌和白色盐质沙丘,神奇而梦幻。

▼马达加斯加风光
曾经的法国殖民地,非洲最大的岛国,原住民中不仅有蒙古、东南亚血统,也有非洲,甚至很多法国人的祖祖辈辈生活在那里,除了马达加斯加语之外法语是受过教育公民的公共语言。

▼那烂陀寺的飞天
作为玄奘学习了五年的佛教寺庙,这印度教的飞天明显与佛教相背,可见即便佛教被奉为国教的时代,对于印度人来说也是小众。

▼印度飞天
印度埃洛拉石窟(Ellora Caves)开凿于公元7至11世纪,有佛教、印度教、耆那教石窟。不晚于印度的中国石窟飞天造型源自印度。

▼古埃及石碑
荷鲁斯之眼是埃及人护身符前王朝时期埃及南北分属上下埃及,以鹰头和蛇为守护神,古埃及南北统一后鹰蛇合体护卫埃及人民。

▼克久拉藿香艳女
克久拉藿是位于印度新德里的东南方的一座小镇,因其精美的性爱主题雕刻艺术的神庙而名声大噪,成为了印度的“性都”,也是体验了解印度教文化的重要造访地。

▼童女
天水麦积山北魏石窟,童女作为供养人伫立于佛国并不多见,是艺术热爱生活的传神之作。

▼我的小室友
这是我在埃及尼罗河游船的同屋埃塞利比亚美女。父亲是美国人,所以她能讲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

▼印度新郎
印度婚礼是一场既烧钱又耗神的仪式。小童男和新郎从早上10点开始一直骑着高头大马由亲朋随从在街上载歌载舞直到夜里10点真正仪式才开始。而这一整天新娘则是在家里作汉娜,也就是全身纹饰。婚礼仪式在很大的帐篷中举行,所有嘉宾随便吃喝,婚礼上我们中国人非常受欢迎,被奉为贵宾却绝不让我们凑份子。

▼原始部落的孩子
人类始祖的诞生地埃塞俄比亚奥莫河谷,400万年后仍然守着最原始生活,这是带着一丝酸楚的世界遗产。

▼与朋友的母亲相拥
朋友30岁,出生在原始部落,他父亲有四个妻子,全家只有一个窝棚,窝棚内家徒四壁,只有一个破木箱,他母亲是大老婆,父亲早已病故,今年疫情期间母亲也病故。女人种台麦和一种叫莫琳卡的大叶蔬菜,食品非常单一。

▼有趣的汉语
人类最真实的情感无国界,汉语的魅力打动了纯真的孩子。

除了油画,还有一些水粉画及石头画,同样描摹出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






画展只有短短的两天便结束了,但视觉的享受可以一直延绵下去。
最后“盗用”幽兰老师朋友圈的照片,画展上的鲜花,经过幽兰老师及朋友们的巧手,又演绎出了美丽的插花艺术。

美,果然是可以传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