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月在斯坦福研究小总结
关于伍迪艾伦有个纪录片,讲他开始从写段子到剧本,到出演,再到导演,当时和他合作的制片人说,"He is the industry." 伍迪艾伦把电影的一条产业自己都完成了,虽然他不善交流,但是依然在每个角色上都尝试了,他现在依然是整个industry,八十高龄,依然每年一部电影。其实这就是我这半年年关于研究的认识,一个合格的研究者怎样做一条产业,又如何把研究做成工业。
来斯坦福的路并不容易。斯坦福的访问学者是荣誉职位,比如说很多学校的教授或校长都会以在斯坦福这样的学校做过访问学者而骄傲,永远地写在简历上,所以可想而知,作为一名科研里的小朋友,做斯坦福的访问学者有多难,因为我没有博士学位,教授去斯坦福的人力部门为我争取了这个机会,写了一篇对我特别长的推荐,热情洋溢,然后我就踏上了这个未知之旅。
其实我在国内工作稳定,发展前景很好,停下工作一年来全职做研究也是有牺牲的。为什么来斯坦福?对我来说目标很明确,我就想看看接触的研究者怎么工作的。我可能不是优秀的研究者,之后也不会做研究,但是与杰出的研究者共事,对我的意义是深远的,所以我总结一下我在这里学到的一些东西吧。
1.可以短期出文章,也可以花长时间打磨你的第一篇文章
我的研究做得棒极了,结果也特别好。我又是个心急的人,面对这种情况,我就想非常快的把文章做出来,然后发表,这样方便我的申请。但是我的教授并不赞同这一点,他表示有文章申请会好,可是你是个研究者,谁都知道博士最后会发文章,所以你现在的文章不是最重要的。我在屡次和他推进进程困难后,做了两件事,一个是重新读了他的文章,找到了差距,他文章对于数据的挖掘十分精细,在一篇文章里挖掘出了最多的信息。二是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研究,的确仍然有很多信息可以挖掘,所以决定重新安下心来做统计上多做努力。
这一点给我的启示是,为什么教授发的文章都是顶刊。其实我看过很多斯坦福教授的文章,他们的研究做得很好,但是发表的期刊没有他发的好,我觉得和他工作的精细化有关。如果一个入门初学者花时间做出一篇精细的文章,那么之后的研究之路会容易很多。相反如果前期有很好的想法,发了不错的文章,但是细枝末节多有遗漏,那么之后必将遭遇困难,因为好的想法也需要好的方法的验证。
2.增加效率的关键是解决“不想做”,“不会做”反而是小问题
美国这一年真的是乱七八糟,关于留学人员的政策也经常在变,还抓进去几个访问学者。疫情不能出门,语言不通,要自己做饭,林林总总吧,每件事情都会影响人。几个在美国的朋友我们也一起抱怨,没有办法工作,效率很低。我认为人的成功有两点很重要,“体力”和“心力”。体力不行没有办法集中做事情,心力不行的表现就是总是不想做。我的效率也不高,但是我每天都会完成一部分工作。每天早上写计划,每周有周计划,还有月计划,虽然总是不能全完成,但是每一点点都给了我鼓励,我鼓励着自己做下去,最起码从教授这边他认为我做得很好,觉得我的效率高,我觉得可能靠同行陪衬。
这一点给我的启示是,我们要关注自己的情绪,事情做不好很多时候是不想做,不想做和不会做比起来更难解决的是不想做,最起码对我说是如此。我的解决方法是会写日记、跑步、和咨询师聊天。认识到自己想要什么和找到通向想要目标的路同样重要。
3.成功要放在一个更大的尺度上做积分,同时把失败放在更大尺度上做微分
来这儿之前我的确给自己定了非常宏伟的计划,这几个事儿都挺好,我完成一项都很厉害,但是我还是给自己定了好几个目标,然后每个都尝试了,其中没做到的肯定给了我挫败感,但是好处是反正这些事儿以后也都得做,至少目前积累的失败的经验。我时常会逛论坛,比如985废物引进计划,还有博士废物计划之类的。其实大家的困扰是相似的,无论抑郁的还是开心的,失败的还是成功的,大家的道路高度重合,关键在于自己如何解读。
这一点给我的启示是,都说长期价值重要,但是实践起来真的难,因为长期的成功是无数细微的失败组成的,而有时候我们会被细微的失败稻草压倒。在做事情时,把成功都放在一个更大的尺度上做积分,把失败放在更大尺度上做微分,大概人生就不会那么沉重了。
4.拥有沟通和寻求帮助的勇气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话我从小听起来就嗤之以鼻,从小想做科学家的我对人情练达四个字充满了不屑。其实回顾起来,能在这边做访问学者以及实验的进行靠的都是这四个字。比如做社会学科需要知道怎么做能让参与者与合作者都开心,有意愿的参与肯定会提升研究的有效性。我硕士做的日记法研究文案依然被后面的学生不断模仿,我在基本没有被试费的情况下,收到了大批数据。包括我后来做的在公司场景下的员工干预实验,在两个公司顺利完成,拿到了非常珍贵的数据,都是人际沟通的结果。因为每件事情的完成都需要很多很多人的帮助。
我在五月份左右的时候进入了瓶颈期,完全不知道怎么进行下去了,因为我觉得写得太差了,不敢给教授看。我不给教授看,教授可能以为我没写,他也不太问,一是美国教授不可以对学生管控太多,二是和他学生比,其实我效率还行。最终我反思自己如果在公司工作,无论做成什么样儿,都是要和老板沟通的,这样他才知道怎么帮我,在研究中同样道理,只是做研究的我们都太自命不凡了,不想承认有东西自己不会。当然最终我还是鼓起勇气和教授约了时间聊进程,和他表达了自己的不自信,并且定每周进行一次沟通,果然进程就顺利了很多。
这一点给我的启示是,沟通需要的不仅是技巧,勇气很重要,与他人沟通需要勇气,因为如果你期待别人帮助你,那么你隐含地认为自己可爱,别人喜欢你,而这一切的基石是每次合作的时候认真负责,不断攒自己的“信用积分”。
5.良好的动机是一切美好的开始
我是我身边人里脾气最暴躁的一个,做事很急, 也常常觉得自己真是没有修养,每天需要跑步、运动或吃东西消化脾气。我觉得无论多少年过去,我还是那个气鼓鼓的小姑娘。大概修养脾气的日子还长,但是我想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动机,好的动机能让事情进行中的小挫败变得杀伤力没那么大。最近读稻盛和夫的书《心》,他说一切的开始都是利他之心。看起来虚无缥缈,但是最给人力量,做起来也最难。希望以后自己各方面都做得好一点,不违背自己的内心。
© 本文版权归 Remedios2009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