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学术史大观一一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四)》一一陈再明一一2020,8,26
七,全盛期的清学非正统派
(一) 王夫之
衡阳王夫之,生于南荒,学无所师承,且国变后遁迹深山,与一时士大夫不相接,故当时无称之者。然亦因是戛戞独有所造,其攻王学甚力,尝言:″天下之物理无穷,已精而又有其精者,随时以变,而皆不失于正″。夫之著书扱多,其《读通鉴论》、《宋论》往往有新解。其《张子正蒙注》、《老孑衍》、《庄子解》皆覃精之作。其言:″天理即在人欲之中,无人欲则天理亦无从发现″。可谓发宋元以来所未发。后此戴震学说,实由兹衍出。故刘献廷极推服之,谓:″天地元气,圣贤学派仅此一线″。其同乡后学谭嗣同之思想,受其影响最多。尝曰:″五百年来学者,其通天人之故者,船山一人而巳″。(《仁学》卷上)
(二) 章学诚
在全盛期与蜕分期之间,有一重要人物,曰会稽章学诚。学诚不屑屑于考证之学,与正统派异。其言″六经皆史",且极尊刘歆《七略》,与今文家异。然其所著《文史通义》,实为乾嘉后思想解放之源泉。其言″六经皆史,而诸经子又皆出于六经″。言″古之糟粕,可以为今之精华″。言″学术与一时风尚不必求适合″。言″学贵自成一家,人所能者,我不必以不能为愧。″书中创见类此者不可悉数。
八,清学的今文学派
(一) 龚自珍
今文学之健者,必推龚魏。龚指龚自珍,魏指魏源。″清政既渐陵夷衰微矣,举国方沈酣太平,而彼辈若不胜其忧危。恒相与指天画地,规天下大计。考证之学,本非其所好也,而因众所共习,则亦能之,能之而颇欲用以辟国土。故虽言经学,而其精神与正统派之为经学而治经学者则既有以异。″(《清代学术概论》)
自珍作《西域置行省议》,至光绪间实行,则今之新疆也。自珍也著《蒙古图志》,研究蒙古政俗而附以论议。源有《元史,有《海国图治》,治域外地理者,源实为先驱。故后之治今文学者,喜以经术作政论,则龚、魏之遗风也。
(二) 康有为
今文学运动之中心,曰南海康有为。然有为盖斯学之集大成者,非其创始者也。有为弟子有陈千秋、梁启超者,并夙治考证学,《伪经考》之著,二人多所参与。有为第二部著述曰《孔子改制考》,其第三部著述曰《大同书》。有为谓:
一,定《春秋》为孔子改制创作之书。 二,凡六经皆孔子所作。三,经典中尧舜之盛德大业,皆孔子理想上所构成也。
″有为之为人也,万事纯任主观,自信力极強,而持之极毅。其对于客观之事实,或竟蔑视,或必欲强之以从我。其在事业上也有然,其在学问上也亦有然。其所以自成家数崛起一时者以此。其所以不能立健实之基础者亦以此″(梁启超对康有为的″弟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