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雨流芳,去旅行吧!
竹春的一个烟雨留香天,我和佳佳一同走进彩云之南,偶遇一场风花雪月,洗尽铅华,收获本真。
行思观悟,取则行远。
旅行,行是基础、是过程、是生活方式;悟是构建,是结果,是形成认知;而人与人最大的差距就是认知,认知不同也就有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行与悟,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观悟
八月,雨天,近看滇池,少了西伯利亚寒流的拜访,雾蒙蒙一片,看不出所以然。
但若从西山俯观滇池与碧海,昆明的内海却让人心动,深浅不一的碧绿温柔汇聚成海,背后镶嵌着城市的车水马龙,阵阵清风拂面,仿佛阿诗玛在耳边喃喃低语,浮躁的心也渐渐安静。
我静立在观景台,所思皆空。
下山途中,阶梯湿滑,每次向下迈步都是冒险,紧抓着栏杆,小心翼翼试探才敢踏实地面。
再观泸沽湖、属都湖、苍山洱海、或是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日月晨昏都有独特的景致。任云雾缭绕,皆是静默不语。
每一次的登高望远,总能让躁动的心沉静,仿佛多观望一次便叠加了一次升华与洗涤,我想这是视野开阔的功劳。
我想这也如同立世的眼界,眼界开阔的人,就像一位站在高山上的哲人,总能观测事物的全貌,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容淡定应对俗事。
为何我会内心躁动?因为对事物的不确定,或者对自我的怀疑,两者都让我慌乱不安,但其实很多事我再过头来看,都是小事。
登高望远才能看清山水的全貌,同理,在凡尘俗世中,与微小的自以为是保持距离,用心去倾听理解,才能窥见事物的全貌。
在未完全理解之前,不轻举妄动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多提醒自己深思熟虑,凡事三思后行。感情也同样,距离让人保持清醒,掌控全局。
这一趟旅程,真正认识信任佳宝,同时也看到自己的更多面。两个人去旅行,朝夕相处,避免不了有摩擦,摩擦可大可小,沟通是消灭矛盾的利器,沟通也是我们认识自我和了解对方的过程。
以下简单总结沟通的艺术,向佳佳学习。
沟通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要及时,要在人倾诉欲展现的时候抓住机会,坦诚相待。
沟通前,先侧耳倾听,听明白对方所说的全部内容与意思,不以偏概全。
沟通时,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其中包含语境和前提条件,不能过于言简意赅,要全面完整。
沟通后,及时总结,互相调整。
我的回程是一场激情澎湃的渡劫,我全心全意,奋力奔跑,心中只有一个目标。
跑的时候我就在思考,若生活中的某个目标能像赶高铁一样紧迫,目标明确,心无旁骛,那目标应该也能很快完成。就像我们的小说梦,同样如此。
旅行本身就是意义,享受这个过程,漫长余生,闲暇时光就是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