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馥書香

今天正好遇到安順城好幾處趕集的日子。城裡人頭攢動。去年因為喝茶聊天認識的一位年輕茶人性喜蘭草。特地邀約前去看熱鬧。於是欣而前往。
偌大的黑石頭花鳥市場果然全是人。而且絕不限於花鳥。最外圍的除了服裝百貨外。各種當地吃食也養眼:苞谷粑粑紅糖發粑油炸蚱蜢油炸糕粑糕粑稀飯豬腳粉牛肉湯一樣一樣地出現。空氣中混合各種香氣。尤其是有家牛肉館格外豪氣:直徑一米多的大鐵鍋煮滿牛骨牛肉。湯濃肉腴。煞是壯觀。
拐進另一條直街。全是各式蘭草。便和方才的熙攘大不相同。雖然人也多。卻都靜悄悄地尋覓。挑選。即使還價也是小聲的。似乎這些蘭草真是君子之德的外化一樣。
和朋友碰面。他早上七點多便到。已經轉了很久。手裡提幾五六苗今日份收穫。此地的蘭草多數是下山草。是以買家賣家都有未知的期待在。買家們三五一堆。小心拿起一棵苗。從根開始慢慢審視。然後對著日光。細細地觀瞧每一條細葉。我是外道生涯。所愛的蘭草大多在古人的畫裡。他們這樣的觀瞧不知是不是想藉此推測這株苗能開出什麼樣的奇花。

友人慢慢走在前面。邊走邊介紹這條巷子是賣各種草藥。那一條是賣民族服裝。也有古玩骨董。不過看了一陣。其他的不說。我稍微熟悉的古錢幣大部分是西貝貨。時近中午。和友人告別。他又送來自己手製的安順毛峰和古樹紅茶。真是慚愧慚愧。
吃罷想了一年的有意絲絲娃娃。下午去文廟閒逛。和去年相比。有一點即將改造的跡像。谷家舊宅修整一新。幾進的院落除了對谷氏家族的介紹外。還有公益圖書館外。蠟染體驗坊和茶室。
妙的是幾乎沒有游客。院落清幽寂寂。涼風習習。竹樹無人自喜自樂。這樣的地方不喫杯茶實在可惜。於是要了一杯此地的毛峰。至少這一兩小時之內。整座院子是屬於我的。
拿出剛剛在許衙街上王五舊書店買來的三本舊書觀賞。昨晚來時。看到許衙街似已成廢墟。不禁黯然。心想舊書店肯定一同消失。不料白天路過。原來只拆除了少許。大半條街還是原樣。而且舊書店開著門。店主夫婦尚在理書上架。當然進去隨喜一番。和之前來的幾回相比。面積似又擴展了幾個平方。最裡面形成一間小室。陳列和安順以至貴州相關的書冊。

抽出幾本書來觀瞧。估計又有老先生處理了存書。好幾種文史書的封面和扉頁都有墨筆落款和鈐印。筆致尚佳。署“石波”二字。鈐印則是“石波珍藏”和“石波書畫記”。選了中華書局一九七九年一印的逯欽立校注本《陶淵明集》。這位“石波”先生還在封面淵明老子抱琴圖一側篆書落款並鈐印兩朵。於是整個畫面更有境界矣。陶詩本為我深嗜。某年亦是暑中由黔入滇三十日。攜影宋本陶詩以隨。每日觀山臨水之餘寫得一札。共三十篇。至今仍覺得頗有些意思。
第二種是我沒有聽說過的聶文郁注解《元結詩解》。陝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十二月第一版。最初其實看錯了書名。以為是一種元人詩選。不料越翻越納悶。怎麼不是元人的腔調。再回看前言。才知道大誤特誤。元結元次山。唐詩中一名家。而詩文散佚頗多。此本收錄存世的全部元詩。加以評說。我對次山詩完全沒有體認。故買歸以待異日讀之。

最後一種是黃裳先生的《金陵五記》。江蘇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的二印本。此為裳公的名作。而尤以此一版最精彩。開本小巧。傅小石的封面設計。黃苗子的題簽。這樣的陣容如今哪裡還有。當然。裳公這幾卷寫於不同年代的文章還是有高下之別。四十年代的最好。一九七九年所作的次之。而一九四九年所作那一篇以文章論最次。時勢的力量有時候真會裹挾著個人令其無能為力無法可想無可奈何。
結賬的時候。老板告訴我這位“石波”先生是當地有些名氣的老畫家。五〇年代中不小心畫了一幅公雞圖被人誣為黑畫而無端遭受牢獄之災廿餘年。幸好命長。撐到了平反出獄。然大好光陰一去不返。這樣的舊事豈不更是叫人無可奈何無話可說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