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存在的形式以及论文什么时候能写完的二三四五六
我一直觉得在朋友圈——虽说是和很亲密的人产生思想交流讨论(更多时候是表面功夫)——但长篇大论一些关于自己过于“矫情”或“不成熟”的言论——是一种很没有必要的行为。很多时候一是没人真心去看每一个字眼。二是作为基本的社交礼仪。就作罢。
可是,这话我说与不说,我也是要说的啊(因为我闲的),那说在哪呢,打字也是很累的哦?
所以只能选择两种方式,一,发一句没人看得懂(至少我这么觉得)的话,二,来豆瓣写日记。
早年间的我就是在贴吧这种论坛混的比在任何所谓加好友聊天的软件更自由,更放松。一是觉得身边人其实很少有能和你完全一致或者共同话题的,他们或许也被你的虚荣盖住了,或许身边人来更大的网络世界你或许能看到一些你未曾谋面但是颇有新奇感的那人。二是我还是想写点什么东西,无论什么题材,什么内容,就是打打字也可以。
但是又连接到这种信任度和产生任何关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即使我能理解一些网友的想法,但终究是不适合我的。我只是在别人写的文字和别人说的话之间吸取有用的东西而逐渐成长的一个幼稚的人类罢了。
扯远了。
我总是喜欢把所有乱七八糟的事堆到晚上。哦不,可能很大一部分群体,一大部分孤独或虚假的灵魂都会在夜晚撕下面具,拥抱满是伤痕的自己。所以这么一想我也不是一个人,那就不这么说了。要不然显得很独特。
反正我就是在想乱七八糟的事情吧。恰巧是晚上。那就难免不想哲学性的问题了,毕竟——人活着就是哲学的互相矛盾体嘛!
然后我就觉得我活着一直是作为附属品。作为什么呢,谁的呢——我也不大清楚。“归属感”,在哪里?我在水里游泳的时候觉得我是属于大海,或简简单单一个游泳池;在京城里瞎晃悠我又觉得京城就是一个不错的家;在某个娱乐场所就觉得好像所谓“娱乐至死”在这个年代,也没有Neil Postman说的那么糟。
于是,我把自己归成——普通人。自命不凡的普通人。(啊我倒是挺想拿这个写文书的(本人过于利益化的一个矛盾体,不用care这句话
所以你就觉得你谁都不是了。
只会机械的打字,盲目的思考,没有任何人生观,没有任何动力,没有希望,没有渴望,十分局限的未来也被不可控因素控制了。
看到这里你觉得,哇,你怎么这么消极啊。人生还有很多值得干的事情呢等等等等balabala
嗯,我不多愁善感,我也多愁善感,我不消极,我也消极——我不矛盾,我也矛盾。
您说说,我是不是矫情。
活在当下吧,我也不想去想了,我也不想徒添烦恼。打字可能只是我我从而来的所谓焦虑的一个出口,不想称之为压力或抑郁,权当无病呻吟——就这样吧。就这样吧。
看到这段虚假的文字不当真或太较真,那我也没办法。说不定明天我就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