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出租车司机有点厉害
前几天我要请朋友吃饭,下班后打上车才给对方打电话约场儿。
出租车司机大哥问我:“小姑娘,要请人吃饭呐?”
我说:“是的。”
他说:“看来是很熟悉、很好的朋友吧。”
“您怎么知道?”
“正式的请客吃饭没有你这样的,按老礼儿,三天为请,两天为叫,当天现叫为提溜,像你这样的,肯定是非常好的朋友了。”
我转念一想,顿时感觉受教良多。我们总说邀请邀请,肯定需要一个邀约的过程,万一朋友有事,又不想辜负咱们的好意,岂不是左右为难?
司机大哥说:“姑娘,我再问你个事儿,你知道跟不同的人该怎样坐车吗?”
在有驾驶员的情况下,如果和领导、重要的客户一起,应请他们在后排右侧落座,咱们还是遵循以右为尊的原则。司机旁边的副驾驶座位最“小”,坐在这里的人就需要全程搞好服务,做好介绍。
如果搭乘朋友、同事的车,在两个人的情况下,需要坐在副驾驶,相陪主人,以示尊重。若是车主那边有两个人,那咱们就应该坐后座。
正式场合应该引导尊长、来宾、女士先上车,坐上座,若中途他们下车,应下车送一送,这也是给与对方的一种礼遇。
大哥说:“你也别小瞧了开车这件事,开车见人品。”
那些不看路不看车,也不打转向灯,忽然一下就变道加塞的人,工作生活上也一定毛毛躁躁。还有那些随意占道乱停乱放的,这些人不仅不顾忌其他人的方便,更不在意自己的安全。
对自己安全都不负责的人,你指望他对什么负责呢?
但在小区门口等着变道进主路的那些,该让也得让。你不让我不让,大家都不让,小区里的车就出不来,大家都堵着,谁都不方便。
谦让是啥?你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最好的办法是直行一辆,变道一辆,这样也有秩序,大家都能很快的通行。
你们这一辈儿,老祖宗传下来的很多东西都失传了。
其实咱们国家古代思想里真的有很多好东西,比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谁还没有个需要帮忙的时候,你说对吧?
还有你们小姑娘整天担心的婆媳问题,根本不是一方的责任。什么叫父慈子孝?老一辈的先慈爱,小一辈的自然就孝顺。即使小一辈的暂时不懂,长辈也应教导他们道理,而不是动不动就互相指责,那样当然不利于家庭团结。
可惜现在这些老礼儿都不时兴了。
一个人的理解、素质和教养总是会体现在那些小细节上。
小的时候,家里的长辈总是教导我:见人要问好,有礼貌,去别人家做客不要左顾右盼,不能乱拿东西,坐有坐相,不能抖腿,站有站相,不能倚门槛......
小的时候总得守着这样那样的规矩,到底有啥用啊,别的小朋友不守规矩,不是一样开心快乐的生活?
说不定还更开心呢!
但越长大,越发现这份教导的可贵。对于没有分辨力的孩子而言,并不是放任自由才是爱,人生百年,立于幼学,爱子,则应教之以义方。
规和矩,原是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后来逐渐衍生出规则、礼法、法度的意思。 《史记》中说: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
感谢司机大哥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仁义之课,让我记得去做一个有规矩的人。时常规范言行,一举一动,皆需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