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逛逛@扬州游记之二】对于扬州人来说,好吃不过包子
扬州人怕是最爱吃包子的南方人了吧
戳这里可以看扬州游记风景篇(一)
小时候最早接触的“扬州美食”就是扬州炒饭。 90年代上小学时,家门口是一溜餐饮店,爸妈双职工,经常午饭是自己解决。有的时候去找附近工作的小姑姑去吃她单位的饭堂,有时候自己去农林下路菜市场买点烧腊熟食,电饭锅焖个饭,饭快熟的时候将烧腊铺在饭面上,卧个鸡蛋,最后撒点酱油就是一顿了。偶尔爸妈给点零花钱,可以改善一下伙食,那么出门转左的第一家门面仅通一人、要爬一节长长楼梯的小吃店的扬州炒饭就是儿时“打牙祭”的美食——椭圆形白色瓷碟子装着油光澄亮、颗粒分明、红黄绿白颜色丰富的扬州炒饭,胡萝卜丁豌豆粒玉米粒冰冻小虾仁鸡蛋碎葱花儿,虾仁放多几颗都觉得开心。
这次到了扬州,点了一次扬州炒饭,没有了记忆荣光的加持,没有了儿时匮乏感做调味,稀疏平常。于是路边的各种“蛋炒饭店”就没丝毫进去的欲望了。

一、在扬州,另一个主食——包子得到了应有的尊重
包子是扬州茶社的头牌,扬州吃早茶时的名角儿。按照一位美食博主的文章吃了3家,以及自己盲选了一家共4家的包子,呦居然还都不错。

不但味道不错,整体外观还特体现了一种“包子美学”——深色的蒸笼屉,白色圆润的胖乎乎白嫩嫩的包子铺满整个蒸笼,上面几道小褶子封口形成一个可爱的小揪揪。个个如此。如果法国人说甜品马卡龙是“少女的酥胸”,这扬州的包子就更像是韵味少妇的胸脯了。
真好看。
就跟以前玩三国志街机里比赛吃包子的二次元形象一样。

拜访的4家茶社,按照对包子的喜欢程度,依次是:
1. 城北梅岭德林茶社的所有包子:特别喜欢的是五丁、马齿苋包子

这家包子店是本行最后去的,结果却最喜欢。一进去都是本地人,多数吃面,我点了一碟烫干丝、两个包子、一碗腰花汤,觉得是全场最豪的了(也是一眼就能看得出来是外地游客。。。)。

扬州人的“喝早茶”,不比粤式早茶的一盅两件精致,往往是豪迈粗犷风,茶壶、水杯桌上一搁,堂内供应热水,倒水沏茶都自己来;早茶也有正餐就能点的肉、菜(比如肴肉等),包子、面食更是能填饱肚子的干货。这家店包子馅儿胜在多样、独特,能否买到心仪馅儿的包子全看运气。比如我这个荠菜狂人,想买荠菜包子时回答说木有,今天没做。五丁包子吃起来是满满的幸福,咬到馅儿后馅儿就像火山熔浆/爆浆蛋糕那样往外涌,笋丁、软糯的肉丁,咸甜适中;不寻常的是马齿苋包子,深紫色的馅儿有点魔幻;现场吃的这两个包子,包子皮吸收了馅儿的汁液,美味的碳水炸弹。各种咸馅儿的包子打包了几个,蒸包子的一个师傅把包子递给我/其他客人时还飙了几句英文。

德林茶社的烫干丝、煮干丝口碑也挺不错,江浙的干丝跟我理解的“干丝”不太一样,在广州买的更多是质地稍硬的“千张”。而干丝很柔软好入口,似豆腐切成丝,多以高汤煨,有的会加入毛豆、火腿丝。

但这家的腰花汤就不建议点了,对比花园茶社的差太多。腰花的分量是足够的——腰花厚切,几大块放在碗里,可处理得不好,还有股骚味,且因为太厚,腰花原本应该有的爽、脆、滑就没有体现出来了。

德林茶社出门左转步行10分钟左右是吃了真的忘不了的“忘不了鹅肉”店。走到时恰好是店9点开始营业,已经看到街坊邻居拿着个陶瓷带盖饭盒在鹅肉档口排队了。男老板不紧不慢地剁鹅肉,挥动着右臂规律地一起一落。我刚开始买了四分之一带回去尝尝,后来觉得不够,又加了半只,想着魔镜喜欢吃鹅掌翼,又加了些掌翼以及鹅肝鹅肠鹅肾。得知我是坐飞机回家,说这卤水一定要托运。我担心卤汁会漏,跟老板说要不然就不要卤汁了?老板娘和老板异口同声地说,不行,卤汁才是精华。然后帮我拿了几支用矿泉水瓶冻好的卤水。买完包子买完鹅就赶去机场了,过安检的时候安检小哥看到我拎着鹅肉(包装袋上印着牌子logo)温馨提醒卤汁不能带,我说已经托运了~登机后担心包子放在行李舱容易坏,直接放在座位下面了,然后见到也有其他乘客也拎着一大袋包子登机,会心一笑,原来买包子当手信的不仅我一人。
回去卤汁用雪平锅加热,鹅肉用蒸锅蒸热,入口时的鹅皮油脂的温润,鹅肉的细腻以及卤汁的鲜美,是从来没有过的味觉体验。我平时不太喜欢吃鹅,广东这边以烧鹅为主,烧鹅的“啖啖肉”(粤语,意为很多肉)不太喜欢,且烧鹅皮又觉得热气上火太干。忘不了的鹅肉则是跟潮汕卤水鹅一样切半指宽,皮肉骨都非常入味。卤汁没用完,继续放在冰箱冻起来,听小姨说用来卤鸡腿鸡翅也是很鲜美的。 这家店有淘宝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网上买。

2. 连锁店东园小馆的三丁包子

来扬州吃的第一顿包子。
这家东园小馆是打车到酒店的司机介绍的,说是性价比高他们也会去吃的店。瘦西湖旁边有个mall就有一家,恰好途径就试试看。 一开始对连锁店的出品并没有抱太多期待。包子上来的时候就被它的颜值降服了。蒸笼屉,白胖子,新中式装修,午后全场就我一桌用餐的安静,器具、环境还有饥肠辘辘,都给这包子加分。包子皮有弹性,三丁馅儿味道、分量也够。佐包子,点了一碗小馄饨。小馄饨在上海、苏州也吃过,汤里一般有榨菜碎、小虾米、味精提鲜,个别还会加点紫菜,小馄饨一直没get到好吃的点在哪儿,皮太软,而馅儿又尝不出个味道;之前看到说,小馄饨是“汤”,不属于主食范畴。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荠菜大馄饨。 看到点评上推荐虾籽馄饨,且汤头卖相跟以前吃的小馄饨不太一样,就点了一碗试试。胡椒味很浓,酱油汤打底,虾籽洒在小馄饨上;没有虾米紫菜点缀,简单直接,馄饨模样讨喜,神似拖着飘逸大尾巴的游水金鱼。广式云吞做得正宗的也是好看的,个头比这大个好几倍。小馄饨的皮Q弹,馅儿味道不太记得了,猪肉馅里拌着些姜蓉,综合的口感就是热乎乎暖暖的,吃完额头微微冒汗,也挺舒服的。 分店挺多,走过路过值得上来试试。
3.莲花池旁的申子楼茶社的豆腐皮包子

莲花池公园旁有家叫做申子楼的茶社,也是美食博主推荐的,当天早上先是到花园餐厅吃了早茶,后来逛完公园消食了一下再探申子楼。点了豆腐皮包子和三丁包子,三丁包子就正常水准,豆腐皮包子比较少见,是有韧性的油豆腐皮切丝,吃起来有嚼劲,甜丝丝的,有点苏锡常地区的口感。
4.腰花汤比包子更好吃的花园餐厅

这是我正儿八经的踩着点吃的第一顿“扬州早茶”。
哦不,不仅仅是踩着点,而是订了个5点的闹钟,匆匆忙忙洗漱完赶过去的。
美食博主文章说这家早茶如何如何多人,如何如何晚到就没什么好吃的了。当时寻思着,这扬州人的早茶比广州早茶还早啊~
结果到店一看,我是第一位堂食的人。。。点餐时服务员问我是不是打包,我说不是,是堂食。。。吃了好一阵子,才见到有当地人过来拎着饭盒或直接买一大袋包子回家。

也许是当天起得太早,胃口还没有醒来,对他家包子的味道没啥印象了,博主说的三丁包子感觉也就还好,馅儿感觉没有德林、东园小馆的多,面皮也有点黏糊糊的没发好。但他家的腰花汤是一绝——腰花片得薄如蝉翼,可透光,汤里放了韭菜提味,腰花弹牙爽口,如果加上咸酸(酸甜萝卜丁),跟牛三星的口感神似。
这家店也是有连锁的,不用那么早起,真的不用。。。
来自扬州热心豆友的推荐:花园茶楼要去新城河路那家啊!其他连锁店都一般般!推荐:菜包、豆腐皮、萝卜丝!楼主你还没去冶春,冶春好!富春连锁店也不行。啊!你还忘记了扬州龙虾,推荐——周姑娘不等味(小龙虾店的店名,大众点评上可以搜到)!
二、其他扬州城内的逛吃逛吃
1.外观朴素入口惊艳的狮子头
淮扬菜的经典菜式有三头宴:狮子头、鲢鱼头和扒烧猪头;后两者对我一个人吃实在有点难度,于是就锚定了狮子头。港真,印象中的狮子头就是剁碎的肉糜做成的大肉圆,我对猪肉也一般,点评搜了一下做狮子头的店太多,某天傍晚6点30分左右逛累了就想找一个附近的。
选了一个口碑较好的小店,原想着这么早去应该不用排队吧,结果走到门口震惊了,前面至少有10多号人在排队,1人进出的门口挤挤攘攘的,还不时传来说主打菜都卖光了的消息;我站了大概15分钟发现没啥希望就走了,决心翌日再来,看看是否像点评说的那样好吃。

第二天中午11点前到店,果然没啥人。店堂看起来很小,就放了三张桌子,其实里面还有饭厅和二楼,老板娘笑眯眯地说所以才叫“壶园美食”啊,就像茶壶一样,壶嘴小小的肚子大大的。不紧不慢地点了个清炖狮子头,一个臭大元烧肥肠,跟老板唠唠嗑,老板一脸骄傲地说他家都是要好油好肉,狮子头每天煮一大锅,卖完就没有了。昨晚排队久,是因为很多扬州本地人也会来吃饭,他们喝酒聊天坐很久也不好赶人的。

狮子头用黑色砂锅装着上来,上面漂浮着几片青绿的鸡毛菜叶,一颗圆乎乎的狮子头在中间,清汤沸腾滚着泡泡,很是朴素。

入口,肥瘦软糯刚刚好,狮子头肉里都包裹着汤汁,湿润香口,非常温柔舒服的口感,完全不同于广东地区以“弹牙”著称的各种丸。吃完一颗,意犹未尽,把清汤一并扫入肚中。是值得再来一次的好店。(注:这家店的狮子头让我想到了开水白菜)

另外一道臭大元烧肥肠,可能我不太喜欢辣,所以觉得一般。点评这道菜评分还是蛮高的(注:臭大元是经过臭卤的豆腐)。
2.丁家湾的老宅子茶馆时晴山房

在丁家湾闲逛,快到牌坊时走累了想找个地方歇歇。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咖啡店一个是喝茶的茶馆。咖啡店人多,于是就去隔壁茶馆了。
这家叫“时晴山房”的茶馆由老宅子改建而成,中间有个四方天井,围绕着天井均用落地玻璃采光取景,靠近落地玻璃窗的位置炙手可热,怎么凹造型都好看。

点了一壶扬州本地的茶绿杨春,还配了两碟小吃,原本坐吧台看老板店员们忙忙碌碌的,后来有个角落有空位就搬了过去,旁边长桌是中年人的同学聚会,有带孩子一起的,天南海北地聊,房价啦升学啦读书时的旧事啦。我摊开地图,看看还有没有想逛的地方。
老板圆圆敦敦,笑起来小眼睛弯成月牙状,壮实憨厚;店员们颜值都很高,有个短发纹身女生贼帅,有个貌似老板娘的小骨架单眼皮瓜子脸女士,有种古典美,也有点台湾女生的气质。这是一家很养眼,可以安安静静地休息的店(如果没有中年人茶话会的话哈哈哈~)。
3.藕小吃

扬州荷塘多,藕制品也多,有专门以藕为主题的小吃。
途径一家叫“藕韵”的小店,店面不大,供堂食的也就20平方米左右。但居然这么小的店的设计包装很台湾、日系,而且居然还有文创周边卖。
吃的东西不贵,人均10元就能品尝到几样小吃。
4.南边大运河旁的卢式盐商住宅

甚少游人参观,除了一些厢房以“盐”字起名以外,建筑及后院没有特别亮眼的地方(也许是我外行看热闹也没看明白)。

倒是一进宅子的对厅里挂着一些当时盐商们的生活方式挂画说明,细细读来,发现今天的各种农产品营销概念上也用得不少。

“盐商巨富,饮食奢逐。豪门深府,私备家厨。”大概是能对淮扬菜系之所以成为中国名菜之一的一个注解吧。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也是在一定经济发展水平的产物。当时能有闲有钱去专研食材去那么讲究的,是原始积累充足的富商/特权阶级的产物。(注:这宅子旁边有个“淮扬菜博物馆”,名字听着响亮,其实就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大杂烩,如果给什么都不懂的老外看看可能还成,对于饮食爱好者没多大意思的。)
三、扬州周边靖江篇——夺命蟹黄汤包

还是看了那位美食博主写的去靖江吃包子的文章,种草太久。这次顺带一起拔了。
1.原来蟹黄汤包真的是“汤”包
靖江出名的汤包店很多,选择了一个比较出名的“南园宾馆”。一进门,浓浓的国营餐厅既视感,点了俩特级的汤包,40元一只,端上来晃晃荡荡duangduang的;网上攻略说这汤包一般要挨着碟边放而不是放中间(原因大家猜猜为啥?)
来回晃了几下子(真的好玩儿),小口咬,喝了一口汤,然后汤喝完了,整个包子就等于吃完了,我是一脸懵逼,如同漂浮在云端,不实在。

内心的呐喊是:我是吃惯了有肉馅儿的小笼包的人啊!!!为什么没有肉!只有汤!为什么! 在搭车去鱼婆菜市场的路上跟司机吐槽这个,司机的原话是:“靖江汤包年销售额5个亿,南园也上亿,现在非螃蟹季节,冻的蟹肉蟹黄,没有新鲜的好吃。新鲜的要等国庆节以及以后,清明节也有螃蟹。泰州兴化蟹也很出名,在靖江养蟹人也多。”
2.没“冒死吃河豚,却冒死吃汤包”了

下午吃了汤包,晚上去长江边的新港一品鲜酒店(司机推荐的)吃河豚。 也是刷新了“人生第一次”。虽说现在河豚都是人工养殖的,但问及司机是否会买回家自己做,他们还是笑着摇摇头说这东西多少有点毒素,需要专业的厨师处理的。点了一条河豚一条长江鲈鱼,还有一条激浪鱼。这边的做法多是红烧,只有鲈鱼是清蒸的。

等待上菜时,突然全身不舒服发冷盗汗,身子开始发痒,腹痛,脸上出疹子风团。久病成医,心想不好,高蛋白质过敏了,多半是蟹黄汤包惹得祸。当下立即查地图最近的药店和医院的位置。

这个时候,河豚做好端上来了。 做了一番思想斗争,还是决定继续吃(我也是佩服我自己)。但又怕出事,于是开了个视频跟魔镜吃播,万一有问题她也知道。
神奇的是,吃了几口河豚,风团疹子统统消失了,不发冷肚子也不疼了。这是什么原因?一物降一物吗?不知道。但后来吃完饭后,还是老老实实地去药店买了两种过敏药吃下去,过敏可不是开玩笑的。

言归正传。 河豚的肉质不同部位不太一样:带刺的腹部,入口跟炖的花胶(鱼肚)类似,软糯糯的能感受到丰富的胶原蛋白,而其他部位又很紧实。味道很鲜,不是味精的鲜,是很舒服的鲜。当地司机说河豚带刺的腹部要反着卷起来吃,这样才不会被刺扎伤舌头,而且这个部位对胃好(?)。之前看河豚有其他的做法比如刺身比如烧汤,如果在产地也有多种吃法选择就好了。另,听说春天是河豚最为鲜美的季节,野生的河豚比饲养的更好吃,当然价格也会更贵。
3.靖江肉脯
靖江肉脯厂、肉脯专卖店很常见,“双鱼牌肉脯”最为出名,听说许多知名零食品牌的肉脯都是靖江代加工,可以说是靖江的特色名片。
双鱼牌肉脯要去他家的专卖店买,有不同包装和不同肉类。买了一些给朋友,朋友觉得好吃又上网买,但总觉得味道不太对,还是我人肉空运回来的好。
【附】
- 跟着去找吃的美食博主的文章:微信公众号搜索【艾格吃饱了】
- 找当地好吃的秘诀——美食博主,当地人推荐,朋友推荐,大众点评(参考)

↙听说分享、点赞、收藏、打赏的都吃不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