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赫特与吉列尔斯
昨日同一位钢琴家小聚,被问及我在里赫特与吉列尔斯之中,是否偏向哪位多些?如果是前些年,我应该会回答:虽然吉列尔斯的艺术很了不起,可一定要说的话,我还是热爱里赫特更多。但如今,我只是说:原本自己感到里赫特比吉列尔斯更了不起,可随着自己越来越会欣赏,才发现吉列尔斯是一位你越会听,就越明白他多么了不起的钢琴家。里赫特保留曲目的广博性,还有他强烈的风格魅力(晚年略有收敛),确实是集多层面的大天才于一身。吉列尔斯的演绎风格更为传统,更贴近“典型”,相比之下,有时似不那么惊艳。
然而观察这位巨匠不同时期的演奏,会发现他从早年便以成熟的音乐观念驾驭绝代超技,到后期更将思想性的锤炼与手指功夫的结合,带到超凡脱俗的境界。以往听他的后期,感觉“想”得太多。如今听来,吉列尔斯由于这样的思考略略放慢演奏速度的同时,实在大大填充了单位时间音乐表现的密度。并且大师对于时间,以及时间之密度的把握,无不从音乐的结构与特点出发。至于细节的呈现,就更是顶峰超技不断再创辉煌的果实,有时听他后期灌录的贝多芬奏鸣曲,单纯的音色美与跑句的完美性,就让我感动非常。可惜,后人学习他演奏中“想”的成分,常常是不能深入思想,而只能部分地沦为臆想。种种花头乱出,大多与此有关。倘若以学派脉络溯源,以为这些风格是“发展”了吉列尔斯,就实在不免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之误。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