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从国家瘦身开始
关键是排场,要让你感受主家的豪气。人人都觉得,不浪费不足以代表喜庆。
回到村里吃席的时候,如果有人吃完之后,还要拿个塑料袋把剩下饭菜打包带走,周围人大多会投以鄙夷目光,认为那是一种穷酸样。
记得有一次去朔北吃席,一桌上来三十多个菜,晋南一般也就是十来个,桌上层层叠叠堆满盘子,挺震撼我。不过吃到第十个就已经饱了,可越往后荤菜越多,都是硬菜呵。我对朋友说,你们这地方太厚道,礼钱要吃回来喽,就是有些浪费哇。朋友憨厚的笑笑,我们这家户里就是这,关键是排场,要让你感受主家的豪气。人人都觉得,不浪费不足以代表喜庆。
平时我很少参加饭局,超过二人以上吃饭总让人不舒服,可进了饭店,请客的人总会为了表示友好多点一些,关键要吃好麽,可多少都是要剩的。有时你狼吞虎咽的吃相,会被人误解你不在意对方,没和人家好好交流。饭局有很多礼数,充满了禁忌和新奇。
浪费本身成为一种社交的潜规则,象征一种社会实力。凡勃论在其《有闲阶级论》中表达,有钱人通过浪费的景观与穷人区分开来。土豪之所以豪必须挥金如土,不经意间露出的劳力士手表,就是一种浪费美德的侧漏。

从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讲,过度的浪费会刺激需求,旺盛的需求引导着生产,一个经济体的繁荣恰需要供给速率的提升。朔北人民爱吃荤与当地养殖和畜牧发展紧密相关,得益于平坦的地理优势,晋南则在山地之中,并没有这样的经济生态。相应的饮食习惯,反作用于相关产业发展。

节俭是一种美德,这一观念只有在缺粮的时候才成立。因为片面要求节约,会影响经济的循环和衰竭,一切是市场在调节。美德是在社会正义角度来讲的,我今天少吃一点,那些吃不上饭的人可以吃上一口,这就利用道德能力实现了社会救济。因为,节俭于财富不断积累的人来说,意义并不大,俗语说“不懂花钱的人也挣不到钱”。
将浪费视为美德不仅是个人生活,更推及到公共机构之中。《小镇喧嚣》中描述了基层政治中需要通过“吃喝”迎来送往,打通上下级左右手的人情关系。豆瓣中也会看到许多关于基层政治中的吃喝案列,铺张浪费是为了表达一种热情,不然就是“不够意思”、“不留情面”。

要使得节约观念起到社会正义的作用,关键在于调节市场的政府能否起到引导作用。新闻里被抓的一些腐败分子,隔三岔五聚会必须喝茅台。上面查那么紧,他们还铺张浪费,看来明面上一套,关键别人就给他们送这东西。如果老百姓坚持节约锻造美德,公职人员却胡吃海喝,恐怕是“十万雪花银”,养了“清知府”了。
节约观念本身是一个社会走上绿色发展道路的体现,是一种回归自然的社会治理思路。可指向不能聚焦在个人吃饭这点小事,关乎国计民生的房地产开发、科研经费投入、重大工程实施,是采取一个适度的行为模式,还是过度的心态,是更为重要的。前段时间曝光的贵州独山县形象工程,确实太浪费了,这样的荒唐事不应该再发生。近日赖小民事件受到普遍舆论的关注,一百多位情妇,这太浪费女性资源了,目前大龄男青年那么多,需要匀一下。一百多套房产,更是浪费,有多少普通人为安一个家日日夜夜节俭。国家培养干部出现这样的腐败分子,也是对国家资源的一种浪费,几十万人共同节约也无法弥补这样的浪费。

国家机构做表率,坚持“瘦身”,在监督中履职,合理的吃喝。然后国家机构与开发商等企业打交道时要节约,切勿劳民伤财,尤其注意联合割韭菜的项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公共项目为人民服务。只有如此,普通百姓才有节约的资本,才可以大大方方打包带走。还可以毫不讲理的说一句:“老子有钱,只是美德,所以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