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揍人2010年06月22日 黄金冒险号 by 陶杰
有人在歐美到處投資,開設「孔子學院」,希望洋人來交費報名,宣播中華儒家文化。
儒家有什麼吸引力?不妨在自家的下一代身上做一點統計。譬如,在網絡輸入「木村拓哉」和「孔子」兩個名字,看看哪一個名字的點擊率高。
孔子對洋人會有何影響力?歐洲在中世紀,忽然重新發現了一個人,就是古希臘的阿里士多德。時值黑暗時代,羅馬教權壟斷了思想,民間許多知識份子,僧侶、貴族,紛紛從一千五百年前的阿里士多德論著裏找解悶的出路。
比起孔子,阿里士多德的論述更豐富。孔子的論語只一兩句話,不是失諸「阿媽係女人」之簡單,像「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之類,就是一個抽象空泛的「仁」。
阿里士多德不同,有邏輯學,形而上學,生物、心理,這一切,孔子都沒有什麼深入的探討。最重要的是,阿里士多德比孔子更 user-friendly,像一件貨,對消費者想要什麼,一切考慮周到。譬如,阿里士多德討論什麼是快樂─對於商人,快樂是財富;對於紳士,快樂是名氣,追求快樂,手段要崇高,這一點,比較像孔子說的「仁」。
但阿里士多德沒有把崇高往三十三重天的高處提昇,他回到地面:阿里士多德先承認人有各樣缺點,譬如物慾的揮霍或吝嗇,衝動和怯懦,但只要以理性衡量,取乎中庸,譬如,在奢侈和吝嗇之間,就是慈善的捐獻;在衝動和怯懦之間,就是勇敢,阿里士多德沒有叫人只許做那樣,禁忌那樣,只呼籲人在不一樣的處境,判斷正反兩極,作理性的結論。
阿里士多德的論說清晰,沒有像孔子一樣受後世曲解。真正的哲學,必是清晰而無從曲解的。孔子論說一旦曲解成「存天理滅人慾」,就淪為人權自由的敵人,這個世界不會感興趣。中國的副主席去紐西蘭,本來想為孔子學院揭幕,保鑣打了一個展示西藏旗的國會議員,孔子學院在當地將有幾多生意?記者今後三年,跟進一下,哈哈,會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