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你是否与人类渐行渐远
本期我们讨论:人类到底有多了解我们正在开发的科技,或使用的科技成果?
科技的进步,使得人类可以拥有爆炸式的信息资源去了解世界,有更广阔的视野去观察并发现我们生活的地球,使得资源的利用,信息的分享和交流的程度都变得高效且广泛。这无疑将人类的历史发展推动了一大步。将信息间原本阶级性的壁垒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让更多人享受科技发展带来的福利。但是,除了鼓吹科技的一切优点,不妨也回头看看科技带给了我们哪些附加问题。
科技就如同伊甸园里的智慧果,会带来智慧,也会带来灾难。
科技所造就的巨大成果,也是诱惑,无时无刻地不在影响着人类。就像网络成为这段时间中维系我们社会关系的重要工具,这正是科技发展带给我们的福音。但是关于网络,人类还有多少未知的区域呢?抛开dark web 与黑客,正在进行的网络监控和未知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都是显而易见的话题。So let us talk about it even deeper. 我们到底有没有被科技绑架?

某些问题的答案总是显而易见,只是没有人愿意承认事实。我们每个人使用的各种科技产品每天不下百件,从通讯工具到吃饭出行,人类所有的日常生活都已经被科技稳稳的捧在手心里,于是我们越来越懒惰,越来越浪费。我们与知识的距离近了,却与娱乐的距离也近了,我们与金钱的距离近了,却与消费的距离也近了,我们与大洋的彼岸近了,却与文明的冲突也近了。越来越少的人明白延时满足的快乐,越来越少人懂得珍惜生命与时间的宝贵,我们迷失在科技的盛宴里,总留恋在其浮华的觥筹交错之间,却不会去思考一下我们是否已经对科技唯命是从。离开科技我们是否举步维艰。
亚当因为蛇的诱惑而吃下了智慧果,而人类的蛇大概就是他们的好奇心。
当然,好奇心是驱动人类对于科技的探索的一个重要因素。人类对未知事物天生就充满好奇,而人的好奇心可以趋向于两个不同的方向,一是由于强大的好奇心而引发的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得在好奇的事物上取得一定的研究。从而推动好奇心走向更更深层次的思考。另一个是由于未知事物的不可预知性而导致的恐惧心理,所以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有不少人都提出过,对于质疑现阶段人类社会的科技发展是否太快的问题。而发展的速度太快也是相对于人类社会的其他方面来谈的。就比如人类对历史的态度是模棱两可的,对道德的标准是伪君子式的,对欲望的认知是主观片面的。所以,似乎人们更感兴趣的话题是,iPhone下一代的新功能是什么,或者哪些技术又被运用到了游戏或者家电之中。人们似乎在逐渐遗忘,人类社会的其他组成部分,如自我的觉醒和对宇宙真理的探究。越来越少人在乎,我们所拥有的,而只期待明天去拥有更多的。

对于欲望在这之中扮演的角色,我们不置可否,说到底人类的最终追求也并不应该是反人类。只是有智慧的我们通过使用工具使得我们有别于地球上的其他动物,而人类大脑中对于情感(emotion)的认知和对文明(civilization)的归属又使得我们有别于智能机器。
如今,科技在很多方面都拥有自己的“生命力”,而这“生命力”并不是指生物意义上的生命(然而那只是迟早的事情),是指在驱动科技发展的力量,包括各方资本,社会需求以及人的智力等。

综合来说,人类在强迫自己创造出并不完全受其创造者所控制的事物。但在其创造者发现其不受控制之前,他还是伊甸园里的好亚当。
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谓历史悠久,而每一个由人类社会主导的科技的重大发展与改革,都会再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改革,二者可谓是相辅相成,相爱相杀。就着眼于近代的三次工业革命,没有一次不是因为人类对于更便捷生活的向往而得来的成果。也是在这一次次对于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使得人类认为自己拥有了改变自然,甚至创造自然的想法。于是,人类以科学技术自居,开始企图干涉自然的逻辑。从人们开始无视事物的客观规律,一心一意认为自己可以改变自然的那一刻起,就会注定失败。科技,越来越成为一个噱头,而非它的本质(对于自然现象的发现与总结)所该展现的状态。而大众并不会在意那么多,因为社会的主题只要足够眼花缭乱,他们就足够漠不关心的走向未来。科技作为本来应该促进社会改革的存在的价值也越来越小。
不管是科技还是神话,人类文明的长河里关于两者的记载都不少。在中国,最早记载自然科学与人体科学的两本书,就是《山海经》和《黄帝内经》了吧。但是它们都是基于客观事实,为人类提供参考与帮助为主的科学技术。在此基础以上,再由各个不同的个体从中取舍,得到自己需要的价值。
很多时候,我们摒弃先人的智慧,总以为最新的便是最好的,会忘记了,经过思考之后的取舍,才是最合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