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教师究竟能获得多少幸福感?
做老师已经3年了,你要问我究竟有多少幸福感,我还真一下子答不上来。你要问我有多少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的事,可以说不计其数,这里面包括上课备课,赛课磨课,调解纠纷(包括学生之间的,家长之间的),岗位变化等等等等。其实做老师真的就是一个字:杂!
你看似术业有专攻,但现实却要求你得什么都会。
先来说说自己。13年来到这座新一线城市读大学,满怀憧憬,选择了小教专业,虽说不是211、985吧,可也算是一本线,对于女生来说,既稳定又省事,可谓是让家里人松了口气。你要说我有多喜欢这个专业,其实是没有的,但也不排斥,就算没做过老师,见过的总也不少了,再说亲戚朋友也都觉得这是份稳定受人尊重的职业,那就撸起袖子干呗!
大学里真的是挺充实的,虽然课程不是学校里最多的,却能辅修到钢琴、声乐、绘画、毛笔字。那时候都是拿我们当双学科培养的,意思就是除了能做语数老师,你还得会音乐或者美术,说不定下次就成了副课老师了。
在大学里我就开始关注就业了,说实话,小教专业之后的就业方向很明确,就是小学老师,对岗对位。年级排名前百分之五十可以拿到留在这座城市寻找就业学校的资格,也就是校优,如果没有,对不起,你就只能回老家找学校了。这就意味着你又得去熟悉你家乡的招聘标准,因为每个地区其实都不一样的,有些是按笔试排名分配学校,有些是先面试再定笔试资格。不过我很幸运,拿到了前百分之五十的名额。那时候市区排名前十的学校来大学里招生,讲座后我主动给人家校长递了一份简历,很快收到了面试回复。没想到面试后就敲定了名额要我了。那时候刚毕业,以找到工作为主,再说人家也是名校,收到这样的回复家人与我都很高兴,并没有考虑这么多就答应了。(其实如果再去别的学校投投简历,可能结果也会不大一样)
于是入职培训过后,我很快就接手了一年级的一个班。班级43人,没有特殊学生(例如自闭,智力稍低等),因此我还是比较幸运的。新手上任总是怀有冲劲和憧憬的,同一年级段里也有不少刚入职的新老师,那时候我并没有想那么多,只想把班级管理好,不出岔子。因此我对孩子会相对严格一些,因为一些老教师也告诉过我们,低段是要做好规矩和习惯的黄金时期,再往上走有些就不可逆了。对于低年级孩子普遍问题例如追跑打闹,作业习惯等等我都会有一系列准则,并严格实行。所幸班里的孩子还算乖,这点还是让我感到欣慰的。那几天刚带班每天都很忙,早上7点40上班,有时候会加班到晚上9、10点。你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你需要把教室布置的很温馨,你需要为班级做好文化建设,你需要写好教案,备好明天一早的课。毕竟一年级的孩子还小,很多事都得亲力亲为。
一切都还稳稳当当,直到一年级下册,我怀孕了(我是毕婚,一年级下册时已经结婚半年了)。那时候的我有点害怕,毕竟刚入职半年,就怀孕,可能会对个人发展有所影响(事实证明影响不小)。我很快就和领导报备,家长那边我没有马上告知,想缓缓再说。可能因为还算年轻,孕期我的反应不大多,上课上班也没有大影响,为了不影响班级以及学校,除了产检以外,直到生产我没有请过一天假。可当我和班级家长委婉地表达自己怀孕的事以后,后果却比我想的要严重。曾经温和客气,笑脸盈盈的家长们,纷纷表示要与学校沟通。他们认为,首先是年轻老师,又在孩子们尚小时就怀孕,下学期又要请一学期的产假,难免会对孩子有所影响。
这件事学校并不让我出面,最终在家委与学校沟通后有所平息,但终究还是给我与家长们附上了一层隔膜。我想那时候在他们眼里,我的努力与坚持是微不足道的。
在孕期,我照旧每天监督早读、一月出一次黑板报,每周上好语文课、思品课、班会课、社团课。我会经常拿彩纸剪剪贴贴,做好教具,我会频繁与家长联系,学会家校沟通的措辞,我会虚心和老教师请教,如何落实每节课的知识点。除此之外,出操扣分也得班主任额外花时间带去操场训练,学校的微信公共号还需要新老师轮流撰写,每周五的教职工大会也需写好报道。各种你想不到的小事最终都会落到班主任的头上。
做了一年多的老师,也有个别新老师转行去做别的,也有人给自己抱着以后出去单干的想法, 但更多的人想法归想法,最终还是会选择按部就班做老师,甚至一做就是到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