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成功毁掉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情绪捆绑
随着在亲子教育方面的深入体验,我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尊重度愈增。
对于有耐心有方法情绪平和的教师,我打心底里敬佩,敬佩她他的了不起;
对于缺耐心缺方法暴躁易怒的教师,我也心生理解,理解她他的不容易。
为何我会理解缺耐心缺方法暴躁易怒的教师呢?
因为我作为对孩子比较用心的家长,却在辅导孩子做题时也总忍不住焦躁。
举个例子:
上周三,儿子在做《从课本到奥数》二年级的数学题,被一道题难住了,向我求助。
我让他看答案后再思考,两秒后,儿子称他看不懂,让我讲给他听。
其实他压根都没有细看,只想让我给他快点讲解,以便快点完成作业后玩手机。
于是,我对儿子心生不满。以至于我给他讲题时也带着情绪。
果不其然,在我教了儿子一遍,让他复述解题思路,他依然一脸茫然时,我变得躁动起来。
但我还是按耐住烦躁又给儿子讲解了一遍,估计是感觉到了我的情绪,儿子除了有点惴惴不安,还心不在焉起来。
我好想发火,但内心的声音一直在提醒我:“耐心,耐心。”
于是,我又压抑着讲解了一遍,但是声音渐大,言语有了指责。
完了,见儿子还是一脸懵样,我的火实在压不住了,便开始呵斥他,质问他到底哪里不懂?谴责他不开动脑筋,连问题都不知道问,巴拉巴拉......
在我的一番谴责轰炸下,平日嚣张无比的儿子竟抹起了眼泪,把头埋得低低的。
此时,刚才那个声音又从心底涌出:“耐心,耐心。”将想揍儿子的那种狂躁压下去了。
我仰头做了一个深呼吸,一把揽过儿子,他顺势把头埋在我双腿上,小声地哭起来。
我抚摸着儿子的头发,告诉他先不做题了,可以先玩20分钟玩具或是手机。
听见可玩手机,儿子忽地抬头,神情顿时小雨转晴......
20分钟的闹铃响后,儿子将手机还给我。
我让他将刚才的题目再读一遍,读完后,我给他讲解了一种更好理解的解题方法,这次,儿子一下就听懂了。
在他讲给我听后,又让我给他出了一道类似的题,他也一下就做出来了。
其后,儿子说他还有另一种方法,随即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后,开心地给我讲解起来。
“这不就是妈妈刚才教你的第一种方法吗?”
“你确定你教的第一种方法是我这种?你刚才都像个凶鬼,把我骂懵了......”
事后,我想,是我不够爱孩子吗?
怎么可能,孩子是我亲生的!
是我没耐心没方法吗?
我算够有耐心和方法的妈妈了。
原因是,我事先将对孩子不满的情绪与孩子做题这事捆绑在一起了。忽略了情绪成本。
若想成功毁掉一个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这种情绪捆绑,家长们可每天多用哈。
正因为我还做不到非情绪捆绑,所以,我特别敬佩那些在教学中,能将个人情感、情绪与工作分开、不纠缠在一起的实事求是的教师,这得多有修为,多了不起啊!

